第3章(1 / 3)

在交際中盡展人格魅力

一個人的生存離不開交際,交際是我們與人交流的主要標誌。交際更是一門藝術,一個人的交際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到他的生活質量。交際從人的幼兒時就已經開始,當然那時還談不上藝術,因為藝術畢竟是一個再加工的過程。交際藝術也是多種學科的集中體現,在交際的藝術中你需要了解別人需要什麼,讓別人了解你需要什麼,能否溝通的好,那就要看你的藝術了。

人格是以人的素質為基礎,通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產生出來的。人格可稱為個性,它是一個具有一定傾向的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又可表述為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它包括三個主要方麵:

第一,個性傾向性:如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等。

第二,個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氣質、性格。

第三,個性的自我調節:如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控製等。

魅力所指,並不單純是靚麗的外表,光鮮的衣著,優雅的舉止,不凡的談吐,而更含有生活態度、為人處世、個性品位等因素。現代漢語詞典對“魅力”的釋義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權利影響力,是一個人的人格、人品、學識、興趣、才能、情感意誌、體力等素養的綜合,人格魅力就是一個人在能力氣質、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麵所具有的吸引力。即使你並非天生麗質,也可以成為魅力十足之人。

我們常讚歎政治家、藝術家、企業家的人格魅力,這說明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我們渴望學的東西,能從他們身上看到領袖的風範,能感覺到他們的綜合的素養和素質。

一個具有交際藝術的人不一定就有人格魅力,但一個有魅力的人,他一定是具有交際藝術的。他們既會以自身的學識和氣質讓人誠服,更會以他們個人的良知和誠實添加自身的綜合素質。他們追求的是永久的真正的交際藝術,就像一杯陳年老酒聞著香氣四溢,喝完後依然回味無窮。我們能從人格的魅力中感受到征服和影響的力量,感受到人性的光輝,感受到人性的偉大!

1.豁達開朗展個性

一位老者在乘船時,聽一些旅遊者講起關於在魚肚子裏發現珍珠寶物的故事,無聊之時,他湊上去說:“我給你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我年輕的時候,曾和一位漂亮的女演員談過戀愛,後來,我到國外分公司任職,一去就是兩年,我和女演員的聯絡因此也越來越少。在回國之前,我特意買了一枚鑽石戒指,準備給女朋友一個驚喜,然而半路上得知,一個月前,女演員已和某男影星結了婚。我一氣之下把戒指扔進了大海。幾天後,我回到了國內某市,在一家餐館喝悶酒,魚端上來了,我心煩意亂地塞進嘴裏,剛嚼了兩下,忽然牙被一個東西硌了一下。你們猜,我吃著了什麼?”“戒指!”大夥齊聲叫道。“不!”老人詭秘地一笑:“是一塊魚骨頭。”“哈……”人群突然爆發出爽朗的笑聲。現場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眾人為有這樣一位雖然陌生但卻豁達開朗的老人加入談話隊伍感到高興。

豁達開朗,是一種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在談話中傳達給聽者的是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人們從中不僅能獲得快樂,還能減輕某些方麵的痛苦和壓力,在贏得別人好感的同時贏得了友誼。這正是談話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2.寬容忍讓展胸襟

寬容和忍讓是人生的一種可貴的豁達的胸襟,是一個人有涵養的重要表現,是一種美麗而富有愛的人格。學會在寬容中理解他人,善待他人,關心他人,才可以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寬容。

在談話中,由於種種原因,難免會遇到他人的誤解甚至招致攻擊。此時,如能保持寬容的心態,先從自身找找毛病,再從長遠考慮問題,待雲開霧散、真相大白之時,誤解你的人就自然會因為你的寬容而向你敞開心扉,旁人也會為你寬容忍讓的風度報以欽佩的目光。

記得很早以前讀過一個叫《釘子》的故事:

有一個壞脾氣的男孩,他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後院的圍欄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的,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於是,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父親這件事情。父親又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製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給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這些圍攔將永遠不能回複到從前的樣子。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會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這個故事雖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有著感人而發人深省的意義。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善待別人也就是善待自己,要想讓自己活得更開心,就寬容曾經讓你失望的人吧,寬容你的敵人,以退為進,也是一種生活的處世策略。學會寬容,一切矛盾和不開心的事情都會變得海闊天空,學會寬容,生活中的旋渦和大浪,也會讓你控製得風平浪靜。

3.微言大義展鋒芒

在談話當中,有時需要苦口婆心地講道理,而有時則不需長篇大論,緊要處點到為止,正所謂言簡意賅、微言大義。

微言,即指精當而含義深遠的話;大義,本指經書的要義,後指大道理。微言大義就是包含在精微語言裏的深刻的道理。

某縣國稅局,連年完不成稅收任務,僅2006年上半年全縣就欠稅350多萬元。7月,張局長臨危受命,上任後即展開了深入細致的調查摸底工作。在此前提下,召集17個納稅大戶舉行座談會,張局長開宗明義說道:“我是個轉業軍人,天生的二杆子脾氣,我到這兒任國稅局長,一不圖官,二不圖錢,就圖個痛痛快快幹工作,我初來乍到,能不能踢好頭三腳,還要看各位買不買賬。一句話,政策以外的錢我一分不收,該納的稅一個子兒也不能少,而且一天也不能再拖,誰覺著為難,自己看著辦,下周的這個時間我要結果。”會後,在17家納稅大戶的帶動下,上半年欠收的所有稅款一周內全部完成。

張局長簡短的幾句話,不僅展現了軍人果斷的性格和幹練的作風,而且字裏行間展露著鋒芒。在這樣的氣勢下,有誰願與“初來乍到”的新局長過不去呢?所以,張局長上任伊始來個“開門紅”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了。

4.義正辭嚴展尊嚴

談話中的人格魅力不僅展現在達觀開朗或寬容忍讓的一麵,有時堅持原則、據理力爭更能展現一個人的人格魅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同盟國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史稱“東京審判”。這次審判從1946年~1948年曆時兩年多,最終將東條英機等7名主要戰犯判處死刑。在東京審判中,中國法官梅汝璈的正義凜然與義正辭嚴,給了國人強烈的鼓舞和巨大的震撼。

1946年,梅汝璈被派往東京,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抵達東京後,住在東京帝國飯店,盟軍最高統帥部的中國聯絡官給梅汝璈接風洗塵,特舉辦了宴會。聯絡官和正在東京考察的前中央大學校長、時任上海市教育局長的顧毓,特意買了一把裝飾華貴的寶劍贈予梅汝璈。梅汝璈深深鞠躬,雙手接過寶劍,說:“‘紅粉送佳人,寶劍贈壯士。’可惜我非壯士,受之有愧。”顧毓答道:“你代表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民和千百萬死難同胞,到這侵略國的首都來懲罰元凶禍首。天下之壯烈事,以此為最。君不為壯士誰為壯士?”梅汝璈激動地邊拔出劍來邊說:“戲文中常有‘尚方寶劍,先斬後奏’。如今係法製時代,必須先審後斬,否則,我真要先斬他幾個,方雪我心頭之恨。這些戰犯擾亂了世界,殘害了中國,同時也葬送了日本的前途。這真的是‘自作孽,不可活’。我中華民族素來主張寬以待人,但為防止將來再有戰爭狂人出現,對這些戰犯必予嚴懲。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萬冤死的同胞,非如此,不能求得遠東及世界和平。我既受國人之托,決意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戰爭元凶逃脫法網!”這番話贏得了在場人士的一片掌聲。

梅汝璈一直保存著那件他曾在東京大審判時穿過的法袍。文革期間,“造反派”搜出法袍欲焚毀,梅汝璈一臉正氣地說:“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不知道就讓我來告訴你們。這是咱們中國人曆史上第一次審判侵略者時穿的衣物,是民族尊嚴的見證……”在這義正辭嚴麵前,“造反派”終於失去焚燒法袍的勇氣。

60年後的今天,“東京審判”——這段所有中國人都不該忘卻的曆史首次在一部名為《東京審判》的影片中得到了真實再現,這是一部全中國人都應該看的電影。當我們從這部影片中去感受那段曆史時,都會被梅汝璈一身正氣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5.一言九鼎展品質

成語“一言九鼎”語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毛遂自薦”的故事: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鍾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從此,人們就用“一言九鼎”來形容說話力量大,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某廠職工小方,經常向同事炫耀自己在市房管所有熟人,能辦房產證,而且花錢少、辦事快。開始人們還信以為真,有些急於辦理房產證的同事便交錢相托,但時過多日,不見回音,問到小方,他才說:“近來人家事兒太多,再等等。”拖得時間長了,同事們對他的辦事能力產生懷疑,便向他要錢,他找理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懂不懂?你的事兒雖然沒辦成,可我該跑的跑了,該請的請了,你不能讓我為你掏腰包吧?”言下之意,錢沒啦。從此以後,小方的話再也沒人信了,以至於人們在閑暇聊天時,隻要小方往人群裏一站,大夥好像有一種默契似的,始終緘默不語,繼而紛紛散去。

在談話中,我們一般崇尚“一言九鼎”“落地砸坑”“張嘴就能見到腸子”的直爽性格,而不喜歡轉彎抹角的彎彎繞,更討厭貌似有口無心、直言快語,實則機關算勁言而無信的滑頭。談話中的每一個觀點都是對一個人品質的檢閱,每一項承諾都是對其人格的擔 保,言而有信才能取悅於人。可見,說話算數,也是談話中展現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6.儀態萬方展性情

兩位大學生前往應聘某公司部門經理。甲著裝整潔,談吐有致;而乙則衣冠不整,與主考官交談時總顯出不屑一顧的神態,令主考官大為不滿,應聘結果可想而知。

談話作為一種交流手段,要達到預期目的,須建立在對談話對象充分尊重的基礎上,一般應做到:

(1)著裝整潔。整潔著裝如同一道絢麗的風景,令人賞心悅目。

(2)舉止端莊。包括談話者合適的姿態和談話中適度的手勢。

(3)語氣親和。談話的語氣不同於演講,更不同於舞台對白,它是一種純生活化的語言交流,過分懶散或過於亢奮都顯得對人不恭。

(4)鏗鏘有力。男人說話不一定都要聲如洪鍾,震天動地,但最起碼應該吐字清晰,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5)眼神集中。在談話中,表現一個人對談話對象以示重視的神態,莫過於眼神集中;左顧右盼、魂不守舍肯定不會博得對方的好感。

當然,展現你的人格魅力,並不是要你在眾人麵前故作姿態,把自己的毛病加以掩飾,或是壓抑自己、改變自己的性格,而是正視自己的不足,克服性格中的消極因素,發揮性格中的積極因素,用你的人格魅力架起與人溝通的橋梁。

修煉不凡的說話形象

口才,是一個人的知識、氣質、性格及至思想觀念的綜合反映,作為男性要想具有出色的口才,必須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拓展眼界和知識,加強學識和生活的積累,使你的才幹與口才成為你事業騰飛的雙翼!

然而,好口才並非天生具備,而是需要後天不斷學習和努力的。口才的培養和提高,需要從點滴做起,掌握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技巧,以求自己少走些彎路,少遇些挫折。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出良好的口才呢?

1.博學多識,以文采助口才

孔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意思是說語言如果不講究文采,就不可能傳播得很遠。有些人過分相信自己的魅力,以為自己的話講得好不好都有人聽,久而久之,聽眾就會產生厭倦情緒,你本身的魅力和影響力就會下降。如果在講話時適當增添一些文采,把一些名人格言、詩詞警句、民間俗語或寓言典故穿插在講話中,則可以使講話內容增輝添彩、妙趣橫生,又可以吸引聽眾,增加你的人氣指數。然而,語言的文采取決於知識的積累,它是講話者的見識閱曆和淵博知識的反映。一個見識短淺、知識貧乏的人不可能作出一場文采飛揚的講話。因此,青年人在平時就應該廣泛涉獵多學科的知識,隻有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政治知識、曆史知識、社會知識、文學知識和語言知識,才能使自己的語言迸發出耀眼的火花。隻有“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隻有“胸藏錦繡”,才能“語出華章”。

2.增添幽默,以風趣助口才

幽默,是提高口才的又一重要手段。在講話中,若能以風趣幽默的語言表達一些嚴肅抽象的道理,不僅可以活躍氣氛,使人們放鬆心情,而且可以深化主題,使一些事理表達得更形象、更生動。讓人們在輕鬆愉快的笑聲中受到感染和啟迪。

幽默的語言,切忌低級庸俗、嘩眾取寵,高雅的幽默是知識和智慧的結晶,情趣和哲理的統一。幽默應該靈活,不能生搬硬套。要分清場合、對象以及氣氛,根據語言環境靈活運用,生搬硬套隻會弄巧成拙。另外,還要注意幽默的啟發性,平淡無味的幽默是毫無價值的。

幽默不僅僅是為博他人一笑,而是要使得人們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有所思考,有所感悟。理性的幽默是趣味性和啟發性並存的,隻有這樣的幽默才能達到“其言也沁人心脾,其論也霍人耳目”。

1993年3月,93大連(香港)經貿合作洽談會在香港舉行。這是時任大連市新任市長的薄熙來(現任中國商務部部長)在香港舉辦的一次大型招商活動。他心裏似乎有底,然而,他的自信很快迎來了考驗。開幕前舉辦的新聞記者招待會上,一些記者似乎對做另外一類文章興趣更濃。

一位記者一上來就劈頭蓋臉地問道:“薄先生,你的父親是中央高官,你做市長,是不是並非主要因為政績,而是沾老子光?”全場所有眼睛、攝像鏡頭都對準薄熙來,看他如何回答。

薄熙來微微一笑,說:“我欣賞這位記者先生的直率,也許他提出的問題不止是他一個人想問的。我不否認‘沾老子光’,而且還樂意告訴諸位,我曾沾的光使我終身受益!當我還是個正在認識社會和人生的中學生時,因為家庭牽連,我被關進了監獄。五年的監獄生活,使我經受了磨難,鍛煉了意誌,學會了思考,懂得了公正、民主、法製對一個社會是多麼重要,溫飽、自由、尊嚴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命運在這五年裏給予我的饋贈,並非人人都能得到的。如果沒有一個倒過黴的老子,我也得不到這份禮物,這豈不是沾了大光?至於個人政績,我不便評價,這是我的市民的事,但有個事實我想在這裏提醒:我是由大連人民推舉的代表選出的市長,而大連人民是不會視他們的權利為兒戲的!”這番應對,使在場的記者們立即對這位風度翩翩的年輕市長刮目相看。

在這裏,薄熙來麵對對方說他“沾老子光”的責難,來了個先承後轉,借題發揮。他先承認自己確實“沾老子光”,而且所沾之光使自己“終身受益”,繼而巧妙地引申、發揮道:自己所沾之光是惡運和磨難,而正因為如此,才鍛煉了自己的意誌,學會了思考,認識了社會和人生,逐漸成熟起來。所沾之光是巨大的精神財富,使自己受益非淺。 薄熙來妙解“沾老子光”,不僅回擊了對方的無理刁難,而且向聽眾作了一次漂亮的亮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姿態得體,以風度助口才

在講話中,適當運用一些手勢或造型,可以達到用手勢助說話,以風度助口才的目的。當你在麵對聽眾時,你麵部的表情、身體的姿態、恰當的手勢,也都和語言一樣,無不吸引著對方,影響著對方。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話語,如果配上靈活得體的手勢,不但給對方以思想上的啟發,而且給人以審美的感受。

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是一位傑出的外交家,在他的外交生涯中,曾無數次地站在各種類型的講台上演說,他豐富靈活的手勢為世人所稱道。美國前總統尼克鬆曾這樣描述周總理的講話姿態:“他經常靠在椅背上,用富於表現力的手勢來增強談話的效果。當要擴大談話的話題時,或是從中得出一般性的結論時,他經常用手在麵前一揮;在擱淺的爭議有了結果時,他又會把手放在一起,十指相對。”

在人際交往,特別是與異性交往中,更要講究言談舉止的大方得體。恰當地運用各種得體的姿勢,會使談話者在聽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增添語言的魅力和個性風采。

4.言為心聲,以真情助口才

常言道,“語為情動,言為心聲”。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對感情尤為敏感,而語言所承載的信息,除了理性信息之外,就是情感信息,這種情感信息的內涵十分豐富,它的功能不僅是要訴諸人的理智,而且是要打動人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口語表達的重要因素,是語言的靈魂,是在心靈與心靈間架起的一座構通的橋梁,也是聽者從說話者那裏能夠感受到的一縷溫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