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油拌麵可以說是上海的一張美食名片,它雖然是簡單的家常麵食,但要把它做好可不簡單哦!

在油鍋中用小火將香蔥段炸到微微焦黃,就得到了蔥香四溢的蔥油。

隻需要再加入少量的生抽、老抽等調料,就可以獲得能讓麵條煥發新生的完美料汁。

上海人把海米叫作開洋,在蔥油料汁中加幾粒開洋,用來拌麵,就得到開洋蔥油拌麵。還可以用蔥油做蔥油肉絲麵、蔥油三蝦麵等。

地道的蔥油拌麵講究三色四香五味,麵條筋道滑爽,蔥油噴香,讓人回味無窮。

敲黑板冷知識

古人也吃蔥油拌麵嗎

蔥油拌麵是江浙滬地區的一道特色美食,把小青蔥放入油中小火炸製,就成了蔥香滿溢的蔥油,可以用來拌麵,也可以和麵做蔥油餅。

為什麼要用蔥呢?因為蔥除了有濃濃的香味,還有去除異味、消炎殺菌、促進消化的作用。

古人也吃蔥油拌麵,北宋詩人蘇軾就寫過一首詩:“待我西湖借君去,一杯湯餅潑油蔥。”“湯餅”指的就是麵條,“潑油蔥”是指把熱熱的蔥油淋在煮好的麵條上,攪拌後食用,鮮香美味。

醉蝦是上海、寧波、南通一帶的傳統名菜。

將鮮活的河蝦洗淨,直接倒入花雕酒中浸泡。

河蝦們喝了花雕酒很興奮,活蹦亂跳的。

沒過多久,河蝦們都喝大了,這時候再加入調好的湯汁,即可食用。醉蝦軟嫩滑爽,味道鮮美,但這種吃法接近於生吃,因此很容易致病。

所以,食用海鮮應盡量避免生食,以免病從口入。

敲黑板冷知識

生吃海鮮要注意什麼

生吃海鮮首先要注意吃新鮮的,不要吃死的、有異味的。然後要注意幹淨衛生,嚴格殺菌。海鮮中會有一些細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還有寄生蟲,會引起食物中毒、腹瀉等症狀。因此,生吃海鮮時,要先將海鮮冷藏1〜2個小時,然後放在淡鹽水中浸泡,以達到殺菌目的。

另外,吃海鮮時最好別飲用啤酒,蝦蟹等海產品在人體中代謝會產生尿酸,飲用啤酒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尿酸過高,就會引發痛風、腎結石。

海鮮雖然鮮美,但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最好還是避免生吃海鮮,高溫煮熟再吃。

當人們在瘋狂品嚐大閘蟹的時候,江南地區的很多吃貨都在享受一種極致的美食——醉蟹。

據說明朝洪武年間,在興化中堡莊有一位專門裝裱字畫的童氏族人——老童,他發現中堡莊的湖裏盛產螃蟹。

於是,老童開始賣螃蟹。他的螃蟹確實賣得不錯,但難免會有剩下的,賣不掉又吃不完,丟了太可惜。

於是,他用糯米酒和其他配料醃製螃蟹,醉蟹的吃法就這樣誕生了。

醉蟹有生熟之分,將蟹蒸熟後放入黃酒和其他配料調好的湯汁中醃製的是熟醉蟹,掰開之後酒香撲鼻,膏黃滿溢。

但這隻能算是一道入門級美食,當地人最愛的還是將活蟹直接放入黃酒湯汁中醃製的生醉蟹。蟹性寒,黃酒溫熱,二者完美結合,香中帶甜。

敲黑板冷知識

古人也非常喜歡吃螃蟹

中國人吃蟹的文字記錄最早見於《周禮》,裏麵說:“共祭祀之好羞。”東漢學者鄭玄解釋說,“好羞”指的就是“蟹胥”,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蟹肉醬。那時候尋常百姓還吃不到蟹,貴重的蟹肉醬通常用於祭祀。

到了隋唐時期,吃蟹就普遍了,流行的吃法是糟蟹和糖蟹。糟蟹就是用酒糟醃製蟹,糖蟹就是用糖醃製蟹,看來古人吃蟹也有“鹹甜黨”之爭。唐宋時期,人們吃蟹的花樣繁多,宋代有著名的“蟹釀橙”吃法。大吃貨蘇軾還曾寫過一首詩《丁公默送蝤蛑》,大讚螃蟹味美,“蝤蛑”指的就是今天的梭子蟹。清代的美食書《調鼎集》中記錄了蟹燉蛋、酒燉蟹、炒蟹肉、蟹鬆、醉蟹、糟蟹、醬蟹等三四十種關於螃蟹的烹飪方法。可見古人多麼愛吃螃蟹!

“獅子頭”這個菜名著實會把非洲朋友嚇一跳。

其實獅子頭裏既沒有獅子也沒有頭,獅子頭是淮揚菜的代表之一,其實就是肥瘦相間的肉丸子。

相傳獅子頭誕生於隋朝,廚師在肉丸周圍擺上花瓣,名曰“葵花斬肉”。

到了唐代,一個叫韋陟(zhì)的官員在家裏設宴待客,但家裏的廚師審美著實有些奇特,把典雅的葵花斬肉做得毫無氣質。

不過,有人很會拍馬屁。

於是,這道菜就被改名為“獅子頭”,流傳至今。

敲黑板冷知識

揚州獅子頭的做法

獅子頭是由六成肥肉和四成瘦肉斬成肉泥,加上馬蹄、雞蛋、澱粉、蔥、薑等配料,做成拳頭大小的肉丸,用微火燜燉或大火蒸製而成,鮮香四溢,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揚州獅子頭有清燉、清蒸、紅燒三種烹調方法,可以在其中加入不同的配料,做出花樣繁多的菜肴,如蟹粉獅子頭、蝦仁獅子頭、春筍獅子頭等。

獅子頭這道菜曆史悠久,自古就是人們宴請賓客的佳品。宋代有人作詩雲:“卻將一臠配兩蟹,世間真有揚州鶴。”把吃蟹粉獅子頭比喻成“騎鶴下揚州”,好不快活,可見蟹粉獅子頭一菜多麼美味誘人了。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蘇州,身著百姓的衣服到處溜達,來到一家蘇幫菜館。但他從來沒有自己下過館子,不知道該怎麼點菜。

乾隆吃過鬆鼠桂魚後,連連稱讚。

鬆鼠桂魚就這樣成了蘇幫菜的代表,一直流傳到今天。

敲黑板冷知識

鬆鼠桂魚跟鬆鼠有什麼關係

鬆鼠桂魚這道菜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一是因為它形似鬆鼠。整條魚炸開後顏色金黃,魚肉成粒狀,“頭昂尾巴翹”,很像一隻鬆鼠。二是因為在烹飪鬆鼠桂魚時,在剛炸好的魚上澆上熬製好的糖醋鹵汁,魚肉在吸收鹵汁的過程中會發出“吱吱”的響聲,就像鬆鼠的叫聲一樣。這道菜故而得名。

另有一種說法是,蘇州人把這道菜叫作“鬆子桂魚”,魚炸好後,要在上麵撒鬆子,因為蘇州話裏“子”和“鼠”的發音相近,口口相傳便成了“鬆鼠桂魚”。

似乎很多美食都和乾隆皇帝有關,乾隆皇帝除了喜歡吃,還喜歡作詩。

相傳有一次,乾隆皇帝來到揚州,看到揚州的美景,不禁詩興大發。

兩江總督尹繼善特意為乾隆皇帝安排了清靜的天寧寺居住,乾隆皇帝很喜歡這裏。

敲黑板冷知識

文思豆腐的厲害之處

淮揚菜以驚人的刀工聞名天下,文思豆腐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這道菜體現出中國人吃豆腐的最高境界,它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廚師要把嫩豆腐切得像頭發絲一樣細。要知道,豆腐可是一碰就碎的,更別說切的還是嫩豆腐。

廚師先將豆腐切成很薄很薄的片,然後再繼續切成絲。切出的豆腐絲要能穿過針孔,才算合格。這考驗的是廚師手眼配合的能力,整個過程容不得半點分心,仿佛進入了心手合一的禪境。切完之後,用廚刀鏟起豆腐,放入清水中,輕輕撥散,奇跡就發生了,一塊豆腐瞬間化成了幾千根豆腐絲,像是雲霧一般散開,宛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臭鱖魚又叫“醃鮮鱖”。所謂“醃鮮”,在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這道菜雖然聞起來臭,但吃起來卻鮮香無比,是徽州菜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