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財團最近大概是開始覺得這第二產業可能跟自家名字裏的“三”字犯衝,亦或者是三井、三菱這兩個前輩已經把第二產業的“二”字限額給占滿了……

總之就是覺得自家在第二產業裏已經沒前途了……事實上三和財團的這個思路也沒大錯。

之後至少20年裏,她們財團下屬企業發展最好的前四家公司分別是:霓虹電報電話(NTT)、三菱聯合金融控股集團、夏普和霓虹通運。

這四家企業從事的業務分別是電信、銀行、電氣和電子設備、郵遞。除了夏普跟第二產業沾邊,其他都算是第三產業。

而夏普公司的結果嘛……就是在距今30年後被寶島首富給收購了。╮(╯﹏╰)╭

電子娛樂業作為新興的一種第三產業,雖然未來如何三和財團的內部專家也分析不太出來,但從雲遊殿目前的情況來看,至少還是有好幾年逍遙日子的。

三水會的一眾總經理商量一番後,認為雲遊殿值得他們花大力氣進行拉攏。

他們也不像三菱一樣前怕狼後怕虎,甚至很光棍地想:要是真的引狼入室了,就看看這狼有沒有本事成為帶領他們前進的“狼王”吧~~~

反正自家財團的煩心事多著,有人肯來一起想辦法,三水會的眾人表示熱烈歡迎。

會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便是因為三和財團屬於戰後才成立的新財團。

舊派財閥跟新生財團的區別,主要便是在民主性、開放程度和競爭性這些方麵。

像三和財團這種在戰前並未存在過“財閥”的新興財團,在這些方麵相較於三井、三菱、住友這些老前輩來說,就表現為更加民主、更加開放。

因為在很多產業上都不再具有壟斷優勢,所以參與的市場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三和財團雖然是基本以關西地區為據點,但旗下企業的曆史派係零散,甚至像宇部興產、阪急電鐵,大林組這些集團,幾乎就是東拚西湊的產物,因而被不少人在私底下叫成“雜居集團”。

內部也非常鬆散,企業集團間的結合程度也較差,這一點甚至不如芙蓉財團。以至於不少經濟學者都開始質疑“三和財團”該不該冠以“財團”的稱謂了。

企業集團間的結合程度這點,對於財團來說相當關鍵。因為它關係到財團所擁有的產業資本的雄厚程度。

三井、三菱、住友這三家老牌財閥在戰前便存在,戰後憑借作為三家核心的商業銀行,也就是三井銀行、三菱銀行、住友銀行的存在,一旦時機成熟便能迅速複活。

倒也不是說隻要在戰前有自家的商業銀行,便能在鷹醬爸爸的扶持下快速複蘇。主要還是這三家商業銀行在戰前就擁有自己雄厚的產業資本。

如三井財團擁有霓虹製鋼所、三井金屬礦業、三井造船、三井石油化學、東洋人造絲等多家大型產業。

三菱財團擁有三菱金屬礦業、三菱石油、三菱重工、三菱電機、三菱汽車等多家大型產業。

住友則擁有住友金屬工業、住友電氣工業、住友金屬礦山、住友重機械工業等大型產業。

正因為這3家財閥都有自己高度融合的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做後盾,所以它們能在戰後迅速複活。

反之,安田財閥雖然也屬於戰前的4大老財閥之一,但由於它是比較單一的金融資本,所以它在戰後難以單獨複活。

隻是通過信貸關係聚集到比較雄厚的產業資本之後,才在安田銀行的基礎上改名為富士銀行,並以富士銀行為核心形成新的富士財團。

在戰前霓虹還存在另外6家財閥,分別是象鯰川、淺野、古河、大倉、中島、野村。他們就因為在戰前缺乏雄厚的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在解散後無法憑借自身力量複活。

最後隻能依附於富士銀行、三和銀行和第一勸業銀行周圍,繼而形成富士(芙蓉)財團、三和財團、第一勸銀財團。

所以富士財團跟三和財團都是出了名的內部結構鬆散。第一勸銀財團稍微好一點,但跟三井、三菱、住友這老牌禦三家一比,內部企業的聯係也就不算緊密了。

加藤榮治看中的就是三和財團內部的這種鬆散氛圍。三菱銀行這種老牌商業銀行真要敢放他進去掌握一定的話語權,他還怕被聯合圍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