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開諦僧峨嵋齋野獸方紹德嵩嶽鬥神鷹(2 / 3)

一日,長老清早起來,教他把山門外麵的道路打掃幹淨,就在山下等候等到有一個騎黑驢的老人向上山的這條道路走來了,即上前行禮,迎接到寺裏來。他依著長老的話,在山下等了些時,果見一個年約五十多歲的老者,須眉半白,穿得遍身綾錦,滿麵慈善之氣,騎在一匹很肥大鞍轡鮮明的黑驢背上,緩緩的向上山的這條道路走來,他料知必是長老教自己迎接的人到了,連忙上前行禮,說道:“奉師傅的命,專誠在此地迎候你老人家。超速首發”老者在驢背上拱手答禮,兩眼不轉睛的向他渾身打量,麵上很現出驚疑的樣子。他將老者引到山上,開諦長老已立在山門外,合掌向老者笑道,“居士別來無恙了,九年之約,不差時刻,真信人也!”老者跳下驢背,拱手答道:“豈敢失約。”

原來這老者姓方,名維嶽,是四川石泉縣的第一個富紳。少時讀書,未成年就中了舉人。因性好黃老之學,不喜仕進,家業百多萬,為一縣的首富,也用不著做官謀利,就在家鄉蓋造了極精雅富麗的庭園,招納各處方士,專一研究長生修養之法。隻是從來,方土都是挾術以騙人錢財的,哪裏有甚麼長生修養的法術。方維嶽從方士的指導,修煉了若幹年,不但沒得著一些兒進益,反因服食的丹藥不得法,服成一種不能人道的毛病。四五十歲了,還沒有兒子當少壯的時候,因一心想成道,將一切身外之物都看得不值一顧,妻室兒女也己置之度外了。後來因遊峨嵋山,遇著開諦長老,才知道以前若幹年,完全是盲修瞎煉,去道還不知幾千萬裏。歸家後,便謝絕一般方士,摔破丹爐藥鼎,不信那些邪教了。但是,這種成道的心思一退,世俗想兒子承宗接嗣的心思,又不由得發生了。因正宗夫人已有了四十多歲,不能望生育了,買了兩個身體強壯的姨太太,日夕望他生兒子。無奈少壯時所服嗇精的丹藥太多,本人已絕了生育之望。

開諦長老知道方維嶽想得兒子的心事,收養這私生子的時候,就打算給方維嶽做兒子。隻因那時這私生子初從山野中收來,一則還不通人言,二則野性不易馴服,有開諦長老那般道行,才能將他收服。若在平常人,便用鐵鏈也收鎖他不住,因此開諦長老不肯當時送給方維嶽去,湊巧那年方維嶽重遊峨嵋,到了伏虎寺。開諦長老遂乘便向他說道:“居士不須著急沒有兒子,現正有一個根基最好,資性最高,無父無母的孩子,由老僧收養在此,於今他的年齡才得九歲,須經老僧教養九年,他有十二歲了,便可送給居土做兒子。”方維嶽問:“是哪裏來的這們好的孩子?父母是不是都巳死了?”開諦長老不肯說出來由,隻說道:“居土但牢記在心:九年後的今日再到這裏來,包管居士帶一個稱心如意的兒子回家去。倘不是與居土有父子因緣的,老僧也不這們多事了。”

方維嶽自遇著開諦長老之後,心中極欽敬長老的德行,知道長老所主張的,決無差錯。沒有兒子的人,在想望兒子情切的時候,忽聽說有這們一個兒子,當在九年之後的今日見麵,怎得不把日期牢牢的記住呢?所以這日如期到伏虎寺來了。在山下見這私生子前來迎接,並恭恭敬敬的說那幾句話,心裏便已猜著是這孩子了,所以目不轉睛的向這孩子渾身打量。此時這孩子年齡雖隻十二歲,然已具絕大神通。得乎中者形乎外,那種雍容溫雅的氣宇,巳能使人看了油然生敬愛之心。方維嶽想不到有這般氣概的人物,所以臉上不免現出驚疑的樣子。

開諦長老親自在山門外將方維嶽接進寺內,未曾讓坐,即招手教這孩子過來,說道:“你可知道我教你打掃山路,專誠迎候的這位老居士,是你的甚麼人麼?”孩子聽了,翻起兩眼望著方維嶽,不知如何答複才好的神氣。長老哈哈大笑道:“老僧出家人,可沒有父母親族。你不是出家人,豈可不認識父母?快過來叩頭,這位便是你的父親。”孩子以為師傅說的必無虛假,誠坦誠恐的叩了好幾個頭,爬起來很親切的叫了一聲父親,叫得方維嶽笑起來了。開諦長老也笑道:“這孩子不但不曾見過自己的父親,並不瞥見人叫喚過父親,連一聲,‘爹’都不知道叫喚。”孩子忙改口喚了一聲爹。開諦長老問道:“你父親也見過了,爹也叫過了,但是你爹的姓名籍貫,還沒有知道。老憎因你在這裏九年,沒有說身世給你聽的機緣,直到如今,才是機緣到了。你父親姓方名維嶽,是石泉縣的首富。少年科第,二十多歲就中了舉人,原可以青雲直上,作一個金馬玉堂的人物隻因性喜黃老清淨無為之學,又誤於江湖方士,至今不願仕進。你命裏合該出母胎即遭魔難,應受猢猻撫育,並非猴能生人,此刻你的能為已足夠將來應用而有餘了,此地不是你長久安身之所,從此就跟著你父親回石泉縣去罷。老僧給你一個名字,叫做方紹德。你的後福無量,好自為之,不可迷了來路。”

方紹德聽罷,不禁雙膝向長老跪下,淚如泉湧的哭起來,說道:“師傅的吩咐,弟子本不敢違,隻是弟子若無師博,將永遠不得齒於人類。於今承師傅收養,並賜教訓,正要永侍師傅法座,徐圖報稱於萬一。今忽教弟子遠離,雖說父母是應該侍奉的,但是弟子受師傅的恩多,報師傅的恩少。父親年非老耄,盡有侍奉的時候,望師傅格外開恩,許弟子侍奉到師傅西歸之日,再回家盡人子之道。”開諦長老拈著胡須微笑點頭道:“好可是好,但何苦又自尋這一番煩惱啊!”說時,隨掉頭對方維嶽說道:“既是如此著念,居土且在這裏多留兩日。”方維嶽見開諦長老的舉動,料知方紹德對於他自己的身世,全不明瞭,所以開諦長老能這般說法,心裏異常高興。及見方紹德不肯同回家,開諦長老並不解勸,神氣之間,好像已許可方紹德的要求,心裏又不覺有些著急起來了。暗想:開諦長老的年紀雖己很高了,然精神充足,步履康強,且是一個有大神通的高僧。就現在的情形看,休說三年五載不會死,便是再過十年八年,也還能過得去。真個再過十年八載,方紹德的年齡越發大了,世故也越發深了,即算是親生骨血,不從小帶在跟前撫養,長大成人了,尚難得親切,何況井非親骨血,沒有天性的關係,等到二十多歲才見父母,能望他將來孝養嗎?並且他既不肯就此同我回石泉縣去,我便在此多留幾日,也沒有用處。隻是方維嶽心裏雖如此著想,然開諦長老是這們吩咐,也隻得在伏虎寺暫時住下。想不到方紹德對他,倒很親熱,能恪盡人子之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