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九章 共青團組織在中國青年文化建設中的作用(1 / 3)

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一概念,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要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青年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的美好前景,既給青年文化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共青團組織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推動工作創新提供了機遇和平台;同時,青年文化建設與發展對我國在新世紀的崛起,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將起決定性作用。

一、共青團組織在實現當代中國青年文化建設目標任務中的作用

確定和實現全球一體化背景下我國青年文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但是,在中國這種特殊的社會氛圍下,共青團組織在這方麵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說,共青團組織肩負著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確定和實現我國青年文化建設目標和任務的直接責任,共青團組織應該在這方麵自覺地承擔起責任,發揮更大的作用。

共青團組織可以為在全球化背景下確立和實現青年文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鼓”與“呼”。從人類曆史來看,承認青年文化的存在,並自覺進行其建設的曆史並不久。在這方麵,我國的曆史也不長,但應該說是走在世界前麵的,共青團組織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的共青團組織由於其在國家中的特殊地位,一方麵肩負著貫徹國家對青年的期待責任,同時又肩負著為國家對青年的決策提供根據的責任,同時還肩負維護青年權益的責任。共青團這種特殊角色及其責任決定了它應當出於對青年的未來負責而為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調整青年文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呼籲並提供方案,推動這一調整方案出台並逐漸為社會公認,也決定了它應當協調和整合社會各方麵的力量為實現青年文化建設的新目標和新任務而共同努力。

就當前而言,共青團組織至少可以在以下方麵發揮自己的作用。

(一)促進青年人格的個性化

要使青年普遍成為“後現代化”人,關鍵是要使每一青年有獨立的人格。這種獨立的人格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人各不同的,也就是個性化的。青年組織一方麵要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感召力促進青年人格的覺醒和個性的意識,同時更要用各種途徑影響社會,使全社會尊重青年選擇自己的生活、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自己的幸福的自由和權利,並為之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條件,鼓勵青年人格的個性化,並相應強化他們對自己和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感。共青團要發揮好這方麵的作用,首先自己要改變人格觀念及其評價的標準。

(二)推動青年教育的人性化

青年教育的人性化,特別是青年學校教育的人性化問題是當前中國青年文化建設麵臨的突出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獲得了空前大發展,但從總體上看我國教育的主導觀念是現代主義的,即要把青年學生培養成為能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取勝的“強者”,而且由於轉型時期的影響,我國的教育還存在不少弊端和誤區。就當前的學校而言,必須從過分強調應試(可謂之為“應試教育”)、過分追求層次(可謂之為“求高教育”或“精英教育”)、過分迷戀成才(可謂之為“專才教育”或“人才教育”)的教育轉向強調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個性發展有機統一的教育;就當前的社會教育(包括黨團、政府、媒體的影響等)而言,要從政治的導向轉向品質的導向;就家庭教育而言,要從成才的期待轉向成人的期待。團組織作為青年的教育組織之一,要率先實現自己對青年教育的人性化,同時還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網絡及其影響力大力推動我國教育人性化的進程。

(三)致力於青年活動的多樣化

後現代社會要求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而活動是豐富多彩生活的載體。要使青年成為後現代人,提高青年的綜合素質,使青年生活快樂幸福,應當多組織和引導青年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團組織主要是以開展活動來吸引、影響和引導青年的,因而在為青年開展活動方麵更具有優勢,也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從青年文化建設的新目標和新任務要求來看,青年組織應發揮兩方麵的作用:一是直接組織活動。在組織活動時,要使活動係統化,也就是要開展強身、益智、修行和休閑等一係列的活動,而且要使活動經常化;二是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青年的活動意識和習慣。

(四)引導青年生活走向情趣化

生活多情趣是後現代人不同於現代人的重要特征之一。現代人在貪欲的驅動下,成天忙於功名利祿,無暇也無心關注生活的情趣。實際上,生活情趣化是生活質量和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標和標誌。團組織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青年的情趣,引導他們熱愛生活、體驗生活、欣賞生活、玩味生活,注重生活質量,享受生活樂趣,不斷提高生活的感受力和鑒賞力,不斷提高人生境界。

二、共青團組織在加強青年文化建設中的著眼點

在新形勢下,共青團組織加強青年文化建設主要應從以下九個方麵著手。

(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先進青年文化建設方向

在當代中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先進青年文化,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這是一個不容動搖的根本性原則。如果在青年文化建設中,動搖或放棄馬克思主義,就會在意識形態產生思想混亂。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緊緊把握與時俱進這一核心,根據變化了的時代特征,製定和實施體現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和社會進步的文化發展方針政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弘揚主旋律,實現多樣化,抵製和消除各種落後的、腐朽的、庸俗的、頹廢的文化影響,滿足廣大青年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求。要根據青年人成長的特點,積極探索其思想文化建設的規律,建立相應的體製和運行機製,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年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引導廣大青年堅持弘揚民族精神

共青團加強青年文化建設必須把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放在重要位置。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文化是孕育精神的搖籃。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民族文化的本質體現。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經過五千多年的發展,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廣大青年應該成為這種偉大民族精神的傳承者。加強青年文化建設,必須同中華民族傳統教育、中國革命傳統教育、中國曆史特別是近代史和社會主義建設曆史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弘揚民族精神,來增強廣大青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責任感。在保持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必須克服狹隘的民族主義文化心態,必須以開放的心態麵對全球化形勢下的文化交融,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優良文化精神與大力吸收世界各國文化中的先進文明成果為我所用有機結合起來,創造麵向世界和未來的開放性的現代新型文化。唯有如此,中華民族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具有旺盛的創造力,才能立足世界,而不至於被時代淘汰。

(三)建立新型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創建健康的社會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先進道德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精神動力的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不僅引起經濟社會結構和社會生產方式、運行機製發生重大變化,同時也引起社會各階層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是非標準、道德評判、精神狀態、價值取向和行為規範的巨大轉變。由於發展中新的道德規範建設滯後,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人們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奉獻觀念、誠信觀念、利益觀念、社會公德觀念、良心觀念的異化甚至扭曲,極端個人主義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大力推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建設,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係,創建全社會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是先進青年文化建設的一項重大緊迫任務。發展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培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觀念,要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道德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個人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尊重個人權益的統一協調關係,法製建設與道德建設的相互作用關係,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有機結合起來,把發揚傳統美德與促進公平競爭有機結合起來,把個人自律與社會監督有機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法律法規的規範約束,行政製度的管理要求,社會輿論的監督引導等方式,加強青年人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麵的思想意識培育,引導青年人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個人致富與共同富裕的關係,營造誠信、互助、揚善、祛邪、奮發向上的社會氛圍,從而使道德的力量轉化為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

(四)豐富青年精神世界,增強青年精神力量

要立足基層,麵向青年,廣泛開展豐富多彩、青年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如大力開展青年文化廣場、大家樂、青年文化藝術節、鄉村青年文化節等群眾性青年文化活動,推動青年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在廣泛開展青年文化活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具有鮮明時代氣息和社會影響力的青年文化活動品牌,吸引廣大青年踴躍參與,廣泛吸納社會資源,促進青年文化建設。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以滿足青年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著力點,大力發展健康有益、充滿活力的青年文化,努力使青年文化成為激勵青年積極向上、促進青年全麵發展的精神動力,成為滿足青年需求、展示青年時代風貌的鮮活載體,成為社會主義文化中充滿朝氣和富有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抓住青年精神文化需求中的熱點問題,加強對青年文化消費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