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2 / 3)

道璿靜靜地看著鑒真,想到他五次東渡失敗,最後作為一個盲僧都要矢誌不渝地來到日本傳法,他能像自己一樣輕易地被嚇倒而放棄初衷嗎?他頓時覺得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他相信鑒真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

4

然而,道璿的擔憂並不是多餘的,鑒真的到來,日本佛教界的頭麵人物雖然也是熱情地表示了歡迎,但是見到天皇不僅對鑒真以及唐僧給予隆重的禮遇,還下詔授以重任,將日本佛教授戒傳律諸事宜交給他們全權辦理!這讓他們的心理很不平衡。難道在朝廷那裏,真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嗎?

高僧賢景、誌忠倒要看看大唐高僧的能耐,倆人來到主管佛教的安宿王府向他提出了一個看起來冠冕堂皇的請求。

賢景說:“安宿王閣下,貧僧有一事相求。”

“請講。”

“目前流傳到日本的所有佛教經典,都是從大唐或經新羅、百濟和高麗傳入的,由於互相傳抄,以誤傳誤,錯漏百出,甚至一部經文有好幾個抄本,找不出一個標準的本子,據說鑒真大和尚博涉經論,能否請他將所有的佛經加以校正呢?

安宿王一聽這話,使勁搖頭:“你們這個請求太過分了。他眼盲有所不便,怎麼能校正佛經呢?”

賢景嘴角微微一笑:“他是看不見。但我們可以讓人念給他聽。”

安宿王又一副不忍心的表情:“他已經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記憶恐怕也不會那麼好吧?”

誌忠說:“他是特意來日本傳法的大唐高僧,校正佛經,對他來說不過是區區小事而已。再說,他的記憶不好不是還有那麼多弟子嗎?”

“這樣行嗎?”安宿王問。

賢景說:“這沒有什麼不行的吧?”

“那你們自己找大和尚商量就可以了。”

誌忠說:“此事我們不好出麵。”

“為什麼?”

“如果是以朝廷的名義出麵請求,大和尚就不會不應允了。”

安宿王想了想:“好吧,我試試看。”

賢景、誌忠暗遞眼色,對於唐僧的能耐,他們要拭目以待了。

得知朝廷請求鑒真校正佛經,弟子們都不願意了。明明知道師父眼盲,怎麼能去校正佛經呢?

思托十分不解:“這事我們弟子都可以完成,為什麼點名要師父去做呢?”

普照知道這是日本佛教界一些僧人的偏狹之心在作祟,他不客氣地點中要害,說:“他們提出這樣的要求,我認為就是故意為難師父。”

鑒真卻不這樣認為,他向他們擺擺手說:“你們都不要多想。身為佛子,校正佛經,義不容辭。”

於是,鑒真除了操心戒台的修築外,便全力投入了校正佛經的工作。他端坐在經堂,聽著僧人捧佛經照本宣科,念到不對的地方便叫停,指出錯謬,再由旁邊伏在案上的幾個僧人執筆校對修改。

這天,正在校正《金剛經》,忠誌和賢景悄悄地走來,隔著紙屏細聽。

那時候日本僧人念佛經均用漢語,隻聽僧人念著:“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鑒真說:“停,這裏丟了一句。應該是‘佛告須菩提,幾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接下來的段落中,鑒真又指出了幾處錯誤,紙屏後的忠誌和賢景不由得對視一眼,不得不承認這一招兒沒有難住鑒真。

一計不成又施一計。見鑒真精通醫術,弟子們也給日本的僧人們講授醫藥法。那麼他們又擺出虛心請教的樣子,也不知從哪裏弄出來一些陳年草藥,鼓動朝廷的醫官將這些陳年草藥混到一起,裝在筐裏,端到了鑒真的麵前。

這天,他們還弄來很多醫官和僧人觀摩,暗中想讓鑒真在眾人麵前出醜。普照、法進和思托氣得不行,但此事師父已經答應了,也隻有無奈地站在師父的身後。

隻見醫官跪在鑒真麵前,恭敬地說:“自大和尚高徒法進律師在大安寺講授大和尚的醫藥法後,才發現許多的日本醫師在施藥時,常常把藥名和藥物搞錯,延誤治病救人。請大和尚將日本目前流行的草藥重新辨別,並傳授大唐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