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1 / 3)

晁衡說:“揚州官府不來追鑒真固然好,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最好是不要引起兩國的事端。”

藤原清河想了想,便痛下決心道:“為了不引起兩國外交的麻煩,我們隻有收回邀請鑒真一行同舟的成命,請所有的唐僧立即下船離開!”

已經安然在艙裏等了好些天的鑒真和弟子們突然被通知帶著行李下船,便知道又有麻煩出現了。他們走出船艙,與行李一道被集中在堤岸上一個避風的地方等待,一天過去了,大家從疑惑轉向憤怒。

胡僧如寶首先嚷了起來:“這些日本人搞什麼鬼?一會兒說要重新調整乘船人員,一會兒又說要修船。到底什麼時候上船啊?”

曇靜問鑒真:“師父,他們會不會又變卦了?”

鑒真坐在弟子們中間,很理解地說:“也許他們碰上為難的事了吧。等一等再看。”

一會兒,愛打聽的思托跑了回來。

“師父,我打聽清楚了,風向不對,船走不了,藤原清河大使害怕官府得知師父東渡的消息跑來追查,就不想帶我們去日本了。”

法進氣得渾身發抖:“真是豈有此理,身為大使怎麼可以出爾反爾呢!”

鑒真沒有說話,他撚著佛珠,平靜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這時候在大使的船艙裏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副使大伴古麻呂和吉備真備知道大使和晁衡的這個決定後,非常著急。

大伴古麻呂為鑒真一行據理力爭,說到最後隻有拿自己來當擋箭牌了。他說:“大使的考慮非常周到,但是未必非要大和尚下船,也可以有折衷的辦法。”

“請講。”

“譬如,一旦地方官府來查,就可以告訴他們,身為副使的大伴古麻呂,膽大包天,在大使不知內情的情況下,私下邀請鑒真大和尚東渡。”

大家望著他愣了半晌,領悟了他的意思,笑起來。

晁衡欽佩地看著他:“隻要大伴副使敢承擔,我覺得這辦法可行。”

大伴古麻呂真誠地說:“大使,就請大和尚上我副使的二號船吧。一旦出了問題,由我承擔。”

藤原清河被古麻呂的誠信和豪邁之氣感動,頗為慚愧地說:“那麼,就由你來安排吧。”

普照不知道船上發生的變故,他帶著玄法來到黃泗浦,上了大使的一號船,到了艙裏,見智行獨自占居了靠近船尾的一個艙位,周圍堆積了十幾隻經箱。智行坐在經箱的中間,一副守護神的樣子。

普照不見了師父很是著急,他問:“你不是在副大使二號船上嗎?”

智行說:“換了。”

“為何換了?”

“大使的船最安全,為了這些經書,我特意向大使提出換到了這條船上。”

“那我師父他們呢?”

“上岸了。”

普照大驚:“上岸了?為什麼?”

智行搖搖頭。他除了自己的經箱,其他什麼都不管了。

普照瘋了一樣跑下船。

被丟在這裏的玄法四處看看,發現也沒有更好的地方,就擠到智行旁邊坐下,說:“這地方不錯。我就坐在這兒吧。”

智行覺得自己的空間被占,往邊上挪挪身子,不情願地說:“你要坐在這裏,得經過大使的同意才行。”

玄法滿不在乎地晃晃腦袋:“費那個事幹嗎?行走在茫茫大海上,多寂寞啊。我給你做伴兒不好嗎?”

普照打聽到師父經曆了下船風波後,又上了副使的二號船,他氣喘籲籲地爬了上來,見到鑒真一行,高興地撲過去:“師父!”他坐在了鑒真身邊,他要守著他,再也不離開了。

如果不是天意,這次換船的事變就難以理解。鑒真從一號船被請下來,後來又換到了二號船上,才使得他成功地登上了日本的國土。而那艘大使的一號船卻在此次航行中遭遇了滅頂之災,這是後話。

唐天寶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風向轉順,夜半,日本第十次遣唐使的四條大船解纜同發。剛剛行駛出港,一隻不知從哪裏飛過來的野雞,一頭撞在了大使的一號船頭上,藤原清河覺得這是個凶兆,隨即下令停船,到第二天才又重新啟航。

十六日這一天,風和日麗,遣唐使船相繼駛出長江,進入東海。走了七天,便非常順利地到達了阿兒奈波島(今日本衝繩島),在這裏停泊了二十多天等待南風,到十二月六日,才又順風前行。可惜第一號大使的船不幸觸礁不能動了。而第二、第三船則第二天到達了益救島。過了幾日,待他們離開益救島後,老天突然變臉,在浪高風急暴風雨裏,船隻能被動地顛簸在翻江倒海的怒濤中,一會兒衝上浪尖,一會兒又沉入穀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