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2 / 3)

艙內,鑒真和弟子們忍受著天旋地轉般的動蕩,相互攙扶,唱念佛號,堅信佛祖保佑此行定能成功。

而藤原清河大使的第一號船因為觸礁而停下來修補,剛剛修好就遇上了這次海上風暴,很快船就失去了控製,海浪一次次打進船艙,藤原清河、晁衡等人隨著船身的搖晃身子東倒西歪,痛不欲生。在另一艙位裏,守著裝有佛經箱籠的智行與玄法也苦苦掙紮著,他們不知道自己乘坐的船正在被風浪急速地向南方推去,離日本越來越遠,越來越遠了……

而鑒真乘坐的第二船,又經過一天一夜的漂泊,終於抵達九州南部薩摩半國阿多郡的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兒島秋目浦),二十六日,又抵達太宰府(今日本九州北部福岡東南)。

至此,鑒真第六次東渡終於成功了。

3

等不來遣唐大使的第一船,副使大伴古麻呂便先趕到京城奈良去覲見天皇。

見到孝謙天皇,大伴古麻呂恭禮道:“天皇在上,遣唐副使大伴古麻呂完成使命,已經平安回到日本。”

天皇緊張地問:“藤原清河大使呢?”

大伴古麻呂陳述道:“清河大使的船在日本海域觸礁,臣等無法營救,是否脫險,現在還無消息,留唐多年的阿倍仲麻呂也在他的船上。”

“阿倍仲麻呂?”天皇問,“就是在唐朝做官的晁衡?”

“是的。大唐皇帝以唐使回訪的身份派他回到日本。”

“噢,吉備真備在哪裏?”

“臣剛剛得知,吉備真備的船也隨後抵達秋妻屋浦。”

天皇的表情很是寬慰:“還有什麼好消息?”

“稟報天皇,臣等還邀請來了大唐最著名的律學權威——德高望重的授戒大師鑒真大和尚!”

天皇喜出望外:“真是天意啊!大和尚現在哪裏?快迎接他入京。”

鑒真一行到了奈良縣地難波,由朝廷重臣帶領的三十多位僧侶前來慰問接迎,其中有日本高僧誌忠、賢景、曉貴等日本佛教界名人,還有隨第九次遣唐使船來的唐僧道璿、梵僧菩提仙那和林邑(越南)僧人佛徹。

道璿來到鑒真麵前恭禮道:“大和尚,我是十七年前榮睿和普照邀請來日本的道璿。”

“哦,洛陽大福先寺的高僧。辛苦了。”鑒真回禮。

“等大和尚安頓好了,我再去拜訪您。”

“謝謝。”

日本高僧誌忠恭維道:“久仰大和尚盛名,大和尚能遠道來日本,真使日本天地生輝。”

“不敢當。”

歡迎使向鑒真一一介紹了誌忠身後的賢景、靈福、曉貴等日本國的高僧。

這幾個人對盲眼而氣宇非凡的鑒真肅然起敬。

大家問候的語言都是靠翻譯和普照來交流,鑒真的周圍顯得很熱鬧。

站在一邊的普照和思托欣慰地看著這一切。他們兩人是在這個僧團裏惟一自始至終跟隨師父六次東渡的人。可惜跟了五次而意誌堅定的德清,卻因為在外地遊學,沒有成行。

鑒真一行被迎進京城奈良。

走在鑒真旁邊的普照感慨萬分,他對師父輕聲說:“與師父一起走向首都奈良……我就像做夢一樣啊!”

鑒真也輕聲問:“這是夢嗎?”

“這不是夢。”

鑒真點頭:“是的,不是夢。要是此刻榮睿也能和我們在一起……不知他有多高興啊!”

普照隱忍著不讓自己哽咽:“……”

“我知道榮睿和我們在一起。”鑒真像是看到了一樣說著:“……祥彥也在這裏,還有畫師周士傑、僧人、水手、工匠。從發願東渡到今天,十一年來跟隨我東渡而獻出生命的人此刻都在這裏。”

普照聽著茫然四顧,眼前好像真出現了幻象。他看到了在唐僧們行走的隊伍裏,真的走著榮睿、祥彥、周士傑等人。還有犧牲了的僧人、水手、工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