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2 / 2)

此時國事雖然煩難,但皇太子的功課在崇禎看來關係社稷傳承,馬虎不得,每天固定時刻,他會將太子叫來,觀閱太子功課,不足之處,便是一一點評。

“此處筆法嫌僵硬了一些,何必硬轉?圓融些兒何妨?”

點評起書法來,崇禎倒是底氣很足,哪怕是東宮講官中書法最好的王鐸也不能不承認,皇帝書法頗佳,功底很深。

“是,父皇,兒臣知道了。”

“唉,回頭下去,好生再練過吧。”

皇太子說好點聽是質樸無華,為人樸實厚道,說難聽點就是木訥,過於少年老成了一些。每次教導,太子總是諾諾稱是,不過進步卻是有限。

但好歹功課是王鐸和吳偉業這樣的名臣大儒加江南才子教導,窗課上的經史功底倒是日有進益,崇禎看了,含笑勉慰幾句,皇太子諾諾連聲的答應著,殿中氣氛倒也不壞。

在殿中父子二人以下侍立的,便是王鐸與吳偉業等東宮講官。

做這個官職,是十分便宜經驗的做官的終南捷徑。太子此時亦君亦臣,地位尷尬,很難叫大臣歸心臣服,內廷外朝也是有別,外朝官很難與皇太子接近。

隻有東宮講官是公開的太子私人,講官授課之餘,也不可能一直板著臉說教,好歹會有一些閑暇時光,講講笑話,說說仕途宦情,給太子增加見聞的同時,君臣之誼也就牢不可破了。

這樣將來太子即位,東宮講官就是新皇的第一批信的過的臣子,數年之內由詹事到內閣大學士的例子,並不少見。

最出名的,就是高拱和張居正這一對裕王講官,隆慶和萬曆兩朝,裕王府講官獨領風騷,羨殺旁人。

看到皇帝獎勵皇太子,最高興的,自然還是這些東宮講官,王鐸與吳偉業等彼此眼神交流,心中都甚是得意。

“皇爺,皇爺,有捷報……”

外間突然變的亂哄哄的,崇禎臉色一征,眉宇間已經隱隱有怒氣。

他的脾氣,嚴剛堅毅,也有一點古板,規矩就是規矩,在他的金台之下,大殿門前,居然有人敢出聲喧嘩!

不論何事,出聲者何人,都是在挑戰他的帝王威嚴!

“什麼捷報,就這般吵鬧?”

如果不是聽到“捷報”二字,崇禎當場便會發怒,就算如此,臉上神色也是不大好看。這些年來,所謂的“捷報”多了去了,文官武將彼此聯合起來大吹牛皮,反正吹牛皮吹破了皇帝也沒有辦法。

這些年來,崇禎接捷報接到手軟,但天下事反而越來越壞,聽到大捷二字,他反是下意識的皺起了眉頭。

當看到是王德化和王承恩曹化淳等人全部前來,連杜淳這樣的善聞風色的太監都是跑了過來,崇禎的臉上這才微微動容,並且為之色變。

一群東宮講官,也是善聞風色的,當下俱是緊張起來。

沒有大的變故,這麼一群戴三山帽還有禦賜蟒服的大太監不可能一古腦的全跑過來!

“奏上皇爺……”王德化走的急了,有些氣喘,先說了一句,接著平定了一下呼吸,在他喘息時,眾太監恨不得屁股上都長條尾巴出來,好對著崇禎搖上一搖,那種一臉歡喜,滿麵春風的模樣,明顯是有特別大的喜事才會如此,但就算王德化停頓住了,這一群太監也是沒有人敢搶著說話,宮裏頭的規矩比外頭要大的多了,搶說一句話在外頭可能是一個白眼,在宮裏可能就是生死大仇,絕不能孟浪。

崇禎也是有點掌不住勁的感覺,他坐在諾大的金台上,身上也有點顫抖,兩手扶在把手上,緊緊握著,神色是十分的緊張。

“奴婢奏上皇爺,督師輔臣楊嗣昌有加急奏報,言稱白羊山大捷。”

“好,好!”

崇禎下意識的吐了兩個字,人也鎮定了很多,他道:“官兵連敗兩場,終於知恥後勇了麼?這一仗斬獲如何,將獻賊並曹賊攆往何處?督師輔臣如何調配兵馬防堵?年關將近,餉,械如何?這些可都有奏報?”

前線文官和武將每天都有大量奏報送過來,五花八門,各類要求都有,要軍馬或是甲仗的,或是要糧餉的,或是移防,或是奏調人手,反正都在皇帝這邊扯皮打擂台,崇禎是事必躬親,但在閱看之前,總會有一個大致方向,這些活,就是司禮的範圍。

下意識的,崇禎便是問了這麼許多,這個皇帝,也確實是幹的十分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