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1 / 2)

“張征虜真是國朝第一勇將!”

“戚、李之後第一人!”

“北誅東虜,南伐流寇,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啊!”

“此次他當獲厚賞,當之無愧,當之無愧。”

“上次還有人嘀咕是薛閣老護著他幫著他,這一次是真叫人無話可說了。”

幾個大官一走,議論聲就起來了,在場的官員多是南方籍貫,不少是江西九江或是鳳陽,湖廣一帶,就是蘇、鬆、常一帶的官員也不少。

大家都是地處江南一脈,聲氣相連,張獻忠也是南直隸的大患,所有人提起來,都是有鬆了口的感覺。

人群之中,隻有吳昌時麵色如土,渾身戰抖,感覺手腳都是冰冷。

這北京的天,雖然是冷,但是幹燥,呆久了的話,其實南方官員反而更喜歡北京的天氣,江南的冬季一樣冷,而且是潮濕的很,反而不如北京舒服。

而吳昌時此時的表現,實在是因為剛剛聽到的消息叫他如五雷轟頂,意外突生,叫他無法鎮定下來。

將張守仁推薦給楊嗣昌,一則是勸楊嗣昌及早出京,替周延儒這個政治上的主子騰出空間來。二來,賣好張守仁,三來,便是在複社中彰顯自己的力量。

誰知道張守仁打仗實在打的太好,現在好了,立下如此不世之功,連帶著楊嗣昌也有經製之功,以此大功,薛國觀就算去位,楊嗣昌接替的可能,也是無窮大了。

這算是他捅出了一個無法彌補的大簍子出來,一想到周延儒的憤怒和其陰狠毒辣的手段,吳昌時便是渾身冰冷。

“得及早想個法子!”

人群之中,這個複社的幹將很快就隱沒消失了,外間的慶賀與高興,卻是完全與他無關。

消息如野火一般,很快就從皇城燒到宮城。

進入宮城,無非就是東華門和西華門兩條道。

百官早朝,從東安門進皇城,然後從左右掖門進入午門,再入皇極門,直到皇極殿下舉行早朝。

但有的時候皇帝在文華殿召見外臣,或是在左順門,乾清門見人,百官入宮,就是以東華門為宜,錦衣衛等近衛武臣,也是從東華門出入。

出入者,有牙牌,上刻身份官職,驗牌之後,方始可以出入。

當傅宗龍等抵達東華門時,王德化這個掌印太監竟是親自在東華門等候,在他身後,王承恩和曹化淳等有權勢的大太監俱在。

“消息屬實否?”

司禮對比內閣,傅宗龍再強項,也無法在王德化這樣身份的太監麵前拿捏身份,對方劈頭就問,也是對消息太過重視的原故,他不敢怠慢,即刻答道:“確有其事,不過奏折俱在火漆包中,不經通政、司禮,下官不敢擅拆!”

“此奏要緊,由咱家親自遞入奏報吧。”

王德化也不客氣,崇禎這陣子吃睡不香,日日夜夜為湖廣一帶的緊張情形而魂夢不安。這樣的好消息,哪裏能由別人去遞!

“是,請公公收好。”

傅宗龍不敢違拗,隻得將奏折遞了過去。王德化接過之後,雙手竟也是不可扼止的顫抖起來。在他身邊,諸多太監都是這般情形,有一兩個對崇禎特別忠誠的,竟是微微抽泣起來。

三個外朝大官,也是為之動容。

待一群太監離開後,傅宗龍等人也不敢擅離,皇帝在文華殿,他們就索性在箭亭一帶等候著,傅宗龍長歎口氣,搖頭道:“十年辛苦,十年恥辱,終於一朝洗雪了。”

“大人說的是。”一個侍郎笑答道:“張獻忠伏誅,湖廣一帶夷平不難,除革、左五營外,李自成隻餘殘部,不足為慮,自此,天下再複太平矣。”

“尚有東虜為患……”

“東虜不足慮也。”這個侍郎自信滿滿,也是代表大多數文官的態度:“東虜不過邊患,其勢再強不過百年,再忍它幾十年也就過去了,況且現在朝廷已經有集兵用於寧錦之意,九鎮邊軍精銳齊發,東虜必敗無疑!”

“但願如此。”

最近寧遠一帶頻頻有急報送來,虜騎有進犯之意,這令傅宗龍心中十分不安,但現在尚且沒有確切消息送來,以他本兵的職份總不能當眾說出晦氣的話出來,但無論如何,他也不能讚同這兩個副手同僚的話,隻是他知道自己人單力孤,話多有失,容易被人抓著把柄,當下微微一笑,話卻是不肯再說下去了。

崇禎此時正在文華殿,不過並沒有召見臣僚,而是在文華召見太子,檢查功課。

他的心性最喜歡做一些繁瑣而無意義的小事,在崇禎十七年農民軍破城前夜,這位皇爺尚且在檢查太子窗課,親自點評,也不知道他當時的想法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