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進入新世紀,錢塘江的發展也進入一個嶄新階段,其標誌是杭州市政府宣布杭州發展由“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由“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2002年金秋,杭州市政府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杭州城要變“心”,使杭州長期形成的以西湖為核心的團塊狀空間形態轉變為以錢塘江為軸心的分散組團式形態。杭州的城市布局,也由以西湖為核心的團塊狀空間形式轉變為以錢塘江為軸線的分散組團式形式,形成“一個主城、二個副城”的沿江多核心組團布局結構體係,引領城市向東向南、沿江跨江拓展,錢塘江將成為杭城新世紀的母親河。2001年蕭山、餘杭撤市建區,杭州的市域範圍從683平方公裏擴大到了3068平方公裏,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城市的格局也由原來的“三麵環山一麵城”,變成了“江河湖山在城中”。為適應城市化發展,同時更好地保護西湖這一珍貴的自然與文化遺產,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走“保老城,建新城”的發展模式,實施“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戰略,這是2002年杭州出台的《杭州市整體規劃(2000-2020年)》確定的杭州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作出了建設錢江新城的重大決策,宣告杭州城市發展由“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杭州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一直以景色秀美的花園城市聞名於世。可是,狹小的城市空間也嚴重束縛了城市建設的手腳和城市功能的發揮。在蕭山、餘杭撤市設區前,杭州經濟總量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三位,城市麵積卻名列全國副省級城市倒數第一位。在原來683平方公裏市域範圍內,既要充分發揮旅遊功能,又要做大做強工業經濟;既要嚴格保護曆史文化名城,又要不斷改善人民居住、出行等生活條件,就像是“螺螄殼裏做道場”,隻能是拆老城,建新城。隨著杭州市區麵積得到近5倍的放大,城市建設跨入錢塘江時代,為杭州城市建設處理好保護與發展這一矛盾提供了空間上的可能。跳出過去那種“拆舊城,建新城”的發展模式,而過渡到“保老城,建新城”的發展新模式。“保老城,建新城,美容西湖”,杭州城市建設開始走上良性互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建新城,就是在老杭城東麵、錢塘江畔興建總麵積達15平方公裏的新城。素來偏隅一方的錢塘江開始登上杭州市城市建設的新舞台。據有關專家介紹,未來的錢塘江將從以觀景功能為主轉換到以金融貿易、旅遊文化、生態居住為主,並成為杭州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新中心和杭州市“建經濟強市、創文化名城”的連接紐帶和新亮點。目前,投資100億元的一期8平方公裏建設項目正在緊張進行之中,大學城已交付使用,雍容華貴的杭州大劇院已拔地而起,亞洲包裝中心已立項用500億元在這裏打造世界級包裝航母,20多個國內外大集團總部也紛紛移師新城。杭州開始了城市建設重心從以西湖為中心的“西湖時代”向以錢塘江為軸線的“錢塘江時代”的曆史性跨越。新世紀的金名片--錢江新城在杭州市“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的戰略布局中,錢江新城的動工興建,正式宣告了杭州城市建設由“西湖時代”闊步邁向“錢塘江時代”。
錢江新城,位於錢塘江杭州區段的北岸主城區的東南麵。東臨錢塘江,南靠複興地區,西依秋濤路,北至錢江二橋、艮山西路,土地麵積約15平方公裏。未來的錢江新城,將是杭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新中心區,具有低密度、高容積率、高綠化率,集中了杭州的現代化建築群,體現自然與人和諧統一的生態環境。錢江新城的建設是杭州21世紀騰飛的希望所在。錢江新城將成為杭州新世紀的大亮點,必須依托錢塘江,按照“百年大計,世紀精品”要求,使之成為城市規劃、城市建築、城市功能和城市旅遊風景線的傑作。實施兩岸綜合開發,提升中心城市功能。錢江新城的規劃和綜合開發的啟動,標誌著錢塘江從原來的觀景功能為主,轉換到以金融貿易、旅遊文化、生態居住為主上來,搬遷行政中心、興建辦公設施、發展會展中心,都將對帶動城市經濟,提高城市地位,加強對外交流起到積極的作用。錢江新城將成為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新中心,最高層次第三產業發展區,杭州市公共活動中心的組成部分。錢江新城的興建,必將使錢塘江畔崛起一個區域性經濟中心。創造錯落有致風貌,提升大都市文化品位層次。國際上許多都市都是依托江湖河海的水景來體現城市風貌的,與杭州相似的有倫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納河。錢塘江水體蜿蜒,移步為景,利用其兩岸獨特的自然景觀,將創造出新杭州錯落有致的大都市風貌,成為未來杭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體現出城市特有的文化品位、文化功能和文化地位。根據市委、市政府“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把錢江新城的發展置於“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的背景下,立足於更寬的視野、更高的起點、更大的空間範圍去考慮。堅持規劃的超前性、科學性、係統性和權威性,編製並實施好新城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各項重大工程項目專項規劃,確定工作重點,統一建設定位。在錢江新城內,除大型的公共建築外,需大量興建商務辦公、金融辦公的寫字樓,並有高檔酒店、購物中心、餐飲配套等。承擔區域性金融、貿易、信息、商業、會展、旅遊、文化休閑等功能,使之成為杭州新的商務中心。新城最終要成為杭州的外灘,成為杭州大都市的象征和標誌。在這種高標準下,新城的建設要樹立精品意識,強化整體意識,在重視曆史文脈的同時,充分體現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從整體和諧性來考慮每個建築的造型、風格、色彩,注重標誌性建築以及廣場、街景、雕塑、噴泉等的設計與建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建築理念以及現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底蘊。錢江新城的具體方案還將進一步精雕細刻,以最大限度地發掘新城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資源的增值和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抓住曆史發展機遇,把錢江新城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推上一個新台階。新城建設要遵循城市建設的內在規律,把“交通”和“生態”作為兩大主題。交通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環節,已成為提高城市效益、功能發揮的最大瓶頸,乃至影響到城市的環境和品位。因此要把交通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放在突出位置,重點強化主骨架、主樞紐建設,形成新城內幹支銜接、暢通便捷的道路路網。
新城的交通建設既要有快捷舒適的軌道交通,以人為本的道路交通、園林化的步行交通,又要有貼身服務的智能交通,形成啞鈴式的快速路網係統,充分適應大都市的需要。同時要把創建優美、舒適的環境作為新城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建設開放式的公園、綠化廣場、道路景觀綠化帶、專用綠地和防護綠地,同時在新城內建設由排水河道、景觀水係以及景觀水池等相連而成的水網,以實現碧水映藍天,更深動形象地體現杭州以“水”聞名於世的城市特征。錢江新城代表了新世紀杭州大都市的形象和風貌。2007年6月28日,30萬沿江景觀帶工程正式動工建設,這是一條集觀光、休閑、遊覽於一體的沿江景觀生態大道。該景觀帶工程地處核心區內沿錢塘江邊,全長2.3公裏,寬度100米以上,綠化規模約30萬平方米,投資近1億元,由一主兩輔三個陽台組成,分三個標段同時建設,計劃於2007年年底建成,並在2008年對市民開放。其中主陽台景觀帶位於城市軸線的端頭,解放東路至新業路間,寬約300米,挑出江麵80米,兩翼輔陽台景觀帶分別位於清江路至解放東路、新業路至慶春東路範圍內,由上部景觀、地下停車庫和之江東路下穿段組成,具有休閑、景觀、交通、服務等多種功能。計劃於2007年年底建成,並在2008年對市民開放。如果說,“西湖時代”是“三麵雲山一麵城”的城市格局,那麼錢江新城,就是以錢塘江為依托的寬闊城宇,它的特點就應體現大氣。隻有大氣才能與西湖的秀美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並與之相互輝映,達到至美的境界。因此,未來的錢江新城應當是現代、開闊、大氣,並在規劃布局、建築設計、建築風格等方麵體現錢塘江特色,同時蘊涵杭州的靈氣、文化、曆史、個性和特色。這樣的新城,必定是時尚的,也是大氣的,更是開放和充滿活力的。錢江新城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麵展開,重點工程也已在建設中。可以預期,在不遠的將來,杭州城市新中心和商務中心將崛起在錢塘江畔。它以開闊的錢塘江為背景,體現自然與人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充分延續杭州的曆史文脈,與秀麗的西湖山水交相輝映,體現現代、大氣的風采,成為新世紀杭州城市的金名片。杭州解放紀念碑落成對杭州人來說,1949年5月3日是一個永遠值得銘記和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杭州解放了。2002年5月3日,一座巍峨的豐碑挺立在錢塘江畔--杭州解放紀念碑正式落成了。杭州市各界人士800餘人參加了揭碑儀式。杭州解放紀念碑高約18米,寬約22米,通體由赭紅色仿花崗岩混凝土澆鑄而成,碑身造型獨特,一組獵獵舞動的紅旗構成了一座威武旗門,寓意勝利、凱旋,既莊嚴、肅穆,又動感十足。它坐落於錢塘江大橋以西,杭富路與之江路之間,占地麵積約286畝,紀念碑廣場東西長約340米,南北寬30~40米,周邊綠地栽種著香樟、雪鬆、桂花等常綠樹種,整個環境顯得莊嚴、大氣。杭州解放紀念碑不僅是杭州市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且與六和塔、錢塘江大橋遙相呼應,組成了一個具有永久和獨特紀念意義的開放式公園。
杭州原先有革命烈士紀念館,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唯獨缺了一座解放紀念碑,尤其是對那些親身經曆過解放杭州這一曆史性時刻的老同誌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莫大的遺憾。環顧一下周邊的城市,上海有解放紀念碑,南京有渡江戰役紀念碑,徐州有淮海戰役紀念碑,杭州的空白更引人注目。因此,盡早建立杭州解放紀念碑成了不少老同誌的迫切願望,並為此積極奔走,做了大量工作。20世紀90年代初,包括幾名老同誌在內的10名杭州市人大代表在當時召開的市人代會上聯名提交了一份建立杭州解放紀念碑的議案,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除做了大量、充分的前期論證工作外,還專門請人設計了紀念碑方案,並上報中宣部得到了批準同意。然而,在紀念碑選址問題上卻出現了不同的意見。最初的方案是定址杭州少年宮(即現在的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廣場,上報中宣部批準的也是這一方案。當時主要考慮少年宮是青少年活動的主要場所,把紀念碑建在這裏,便於對下一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但另一種意見認為,把紀念碑建在少年宮廣場不妥當,除這裏的場地、空間受限製外,少年宮作為群眾性的休閑、鍛煉、活動場所也與紀念碑這一莊嚴、肅穆的重大主題不相吻合。於是,這一方案就被擱置了起來。隨後,有關紀念碑的選址問題眾說紛紜,遲遲難有定論。有人一度提出,應把紀念碑建在武林廣場上,取代噴水雕塑;也有人認為,建設吳山廣場時應一並把紀念碑考慮進去;甚至還有人提出,應把紀念碑與杭州城站火車站建設相結合,等等。直到2000年年初,有關紀念碑選址問題的爭論方才塵埃落定。陳俠、周峰、鍾伯熙等老同誌聯名向市裏遞交了一份紀念碑選址建議,明確提出把杭州解放紀念碑建在錢塘江大橋北岸,並講明了三點理由:首先,把杭州革命烈士紀念館與杭州解放紀念碑放在一起,相得益彰,可形成杭州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烘托人們緬懷革命先烈的強烈氛圍;其次,錢塘江大橋是當時解放杭州的重要戰略目標,解放軍就是從這裏攻入杭州城,解放杭州的,並且有不少解放軍戰士犧牲在這裏,把紀念碑建在這裏,更具紀念意義;第三,杭州規劃與建設的重點已逐漸從環湖一帶延伸到錢江兩岸,這裏背山麵江風景優美,設置重要紀念性建築較為合適。選址難題迎刃而解,紀念碑建設很快就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2000年年底,有關職能部門把12個杭州解放紀念碑設計方案向社會公開展示,讓市民參與評選,並結合專家評審意見,最終確定了一號方案為中標方案。2001年5月3日,杭州解放紀念碑正式奠基動工興建。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杭州解放紀念碑,磅礴大氣,而又個性獨具,讓看慣了普通塔形紀念碑的人們不得不歎服於設計者的匠心獨運:威武的“旗門”結構,動感十足的紅旗造型,靈動的弧麵曲線組合……對英烈們的緬懷、追思之情在雕塑家手中得到了淋漓的展現。麵對自己的作品,紀念碑的設計者--中國美院教授、知名雕塑家潘錫柔久久沉吟不語,他所獨自品味的是一種難得的創作靈感,追溯的是自己創作的一種心路曆程。
九年前,當時身為中國美院雕塑係係主任的他接受這一設計任務後,一度寢食難安,僅紀念碑的造型構思就讓他窮盡心思,定了改,改了再否決,反複折騰了好幾個月。
最後,是一首他幼時常掛在嘴邊吟唱的革命歌曲給了他靈感:“捷報如同雪花飄,打得好,打得好……”從捷報聯想到解放軍,再從解放軍聯想到紅旗,一個清晰的造型構思慢慢浮上了他的腦際。潘錫柔說,他在設計時把紀念碑主體框架定為“旗門”,完全是中西文化合璧的結果。他在法國時,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上的凱旋門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凱旋的寓意無疑就是“勝利歸來”,加上中國古代有一種傳統功德牌坊,其“功德”的內涵與此相仿,應該說,這樣的含義與杭州解放紀念碑所具備的精神實質是相通的,而兩者的契合點都是一個“門”,因而在構思時自己想把紀念碑做成“門”的衝動十分強烈。再說,紅旗插遍全國象征著勝利,同時又象征著黨旗、軍旗,把紀念碑造型確定為獵獵舞動的“旗門”,寓意深遠,也很貼切。杭州解放紀念碑是一座豐碑,承載著先烈們的英名和豐功偉績;杭州解放紀念碑是一本書籍,記錄著一篇篇愛國主義教育的不朽篇章;杭州解放紀念碑是一個心願,了卻了杭城市民和老同誌們一個共同願望;杭州解放紀念碑更是一個見證,將目睹著一個嶄新杭州的跨江大發展。一座座大橋飛架南北橋梁是大江大河的脊梁。自茅以升在錢塘江上建起第一座大橋以後半個世紀,杭州才有了第二座大橋。進入新世紀後,隨著跨江發展戰略的實施,錢江杭州段橋梁如雨後彩虹般湧現。一、榮獲中國建築工程最高獎的錢江四橋錢塘江四橋(又稱複興大橋)位於錢塘江一橋下遊4.3公裏處,主橋長1376米,寬26.4米,總投資7.6億元,是杭州市第一座跨錢塘江的特大型城市橋梁,能滿足不同交通需求。上層設雙向6條機動車快速行車道,下層設地鐵、公交車專用道及行人、非機動車通道。錢塘江橋四橋“城市個性”飛揚,還表現在它為遊人設置了8個平均麵積約為370平方米的觀景平台,以及大橋兩端供遊人乘坐的垂直升降梯。它的建成,不僅為杭州市實施“沿江開發,跨江發展”戰略創造了必要條件,還為人們提供了觀賞錢塘江大潮、城市景觀的好去處。錢江四橋結構巧妙,錯落有致,是長大橋采用具有民族特色拱橋結構的成功工程示例,也是杭州市又一個新的標誌性建築。大橋從2002年3月起由廣西路橋總公司開工承建,依靠科技進步,立足自主創新,攻克了一係列“高、新、精”施工難題,創造出了多項“國內首創”、“世界之最”:主橋全長超過公裏,為目前國內最長雙層橋麵組合係杆拱橋;大跨190米跨徑,為國內鋼拱鋼梁簡支體係中的最大跨徑;首次在強湧潮區域采用單、雙壁鋼吊箱施工工藝;首次采用號稱亞洲第一的6500噸抗震球型支座;首次采用頂壓技術澆注管徑達17米的鋼管拱肋內混凝土;首次研製新型手持式二次霧化電弧噴槍用於鋼管拱結構的防腐塗裝;首次采用規模世界第一的雙主索雙主跨三主塔吊裝係統。國際橋梁學會副主席項海帆院士說,錢江四橋在世界橋梁史上的創新意義,主要在於它是大小拱結合的鋼管混凝土大拱橋,多跨連拱,雙層路麵,其中兩座為190米跨徑的主拱,9座為85米跨徑的小拱,目前在國內外也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