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這是通往星辰大海的起點(2 / 2)

不過好在董宴如有外掛,小套房的電腦和網絡解決了她最大的煩惱,可以通過查詢農家樂到度假村整個發展進化的過程,從而規避風險。

有村裏的支持,地皮這部分很好解決,接下來就是報建和設計了。

董宴如懂設計,也知道相關的流程,但是既然大學專門開設了這些專業,那麼專業的事情就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喬明德難得露出笑容:“這樣,開學之後我回去學校幫你打聽一下,如果有合適的人選我會推薦給你。不過你也要有心理準備,這是雙選的過程,可能最後你也找不夠可以湊齊一個團隊的人。”

“那沒關係,我們的畢設雖然強調了要獨立完成,但是這個項目本來就是綜合性的,實在不行我可以選擇打包某些工作給其他人,這樣綜合評判的時候,雖然會扣一點分,但還能接受。”

既然董宴如心裏有數,喬明德也就不再多說了,隻把她的效果圖拿了一份,說要去給其他幾位教授討論一下。

董宴如第一時間已經把自己的畢設框架和草圖發給了老師。寄的掛號信,差不多初十左右就能收到。

果然,她老師在十二的時候打來電話,肯定了她的設計思路,還給指出了幾個問題,然後建議她多和其他學校的同學合作,看看別的學校學生是如何實踐的。

另外,黔省的那個項目已經批複下來,她和另一位師姐輪流過去工作,每次大概要一到兩個月時間,每個季度,他們需要找時間坐下來開個總結會,把問題,難點和下一階段的計劃進行溝通。

他們這個學科和理論學科有很大不同,呆在學校的時間可能還沒有在外界的時間多。

當然,也有那種導師放養的,或者導師人脈稍微不足以支撐所有學生進行實踐學習的學生,他們就隻能待在學校學習,偶爾跟著導師進組充當工具人的角色。

董宴如的運氣不錯,開學之後不久,她就湊齊了臨時團隊的成員。

其中同校的兩人,家都是本市的,隻是不同縣。另外三個省聯大的,其中一個還是在職研究生,目前就職在市規劃局下麵的一個科室。對政策和人情世故,這位大哥簡直個中好手。

另外幾人是喬明德給她推薦的,學校一般,但人很踏實,是做事的性子,就是資源不算好。能加入董宴如這個團隊,對他們以後的發展也有幫助。

村裏本來就很支持董宴如,聽到她要承包老倉庫和曬穀場,以及堰塘跟周邊的荒地,毫不猶豫就幫她把手續辦了。

至於用村集體的名義來運作,這個被大隊長婉拒。

不是他們不看好,而是這個項目很明顯是學生們看重的,也不算大項目,他們最好還是不要插手,從旁提供一些幫助就好了。而且村裏跟榆樹村和大王村才成立了聯合社,也沒有多餘的人力精力來處理農家樂的事兒。

三月初,老倉庫那邊就掛了牌子,“桃花源農家樂項目組”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