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食療排毒概論(2 / 3)

第二章五髒六腑的機能與其疾病的原因

食物的歸經

中醫中內髒的名稱與西醫大致相似,但內容的說明卻截然不同。依據中醫的解說,每個內髒器官間都有經脈聯係,食物的治療就是透過經脈的傳遞,才能發揮它的功效,這個過程叫做歸經。

五髒

一、支配神氣——神氣就是思考、記憶、判斷等精神狀態。心支配神氣,所以心患病時,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礙。

二、支配血脈——心能支配血脈,所以它和肝一樣,與血虛及血滯都有連帶關係。

一、五髒之冠——肝的機能對於人的身體,就如同一個部隊的將軍,乃居首要位置。有一個強健的肝,就不容易罹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小孩子身體衰弱、易患感冒、喉嚨發炎、淋巴腺腫大等,都是肝功能異常所引起。

二、儲藏血液——肝病會有血虛、血滯的現象,同樣的,血虛、血滯也會引起肝病的發作。

三、厭惡拘束——肝有喜好舒暢、厭惡拘束的性質,所以精神上受到壓力,肝就會動氣、焦急,造成肝功能異常。更年期的障礙以及經理級的職業病,都是屬於這一類型的肝病。

四、支配肌肉及眼睛——肝控製筋肉及眼睛,所以肝功能異常,會使肌肉緊張、容易疲勞及引起眼睛的疾病。

一、支配食物的吸收——脾將食物的營養吸收,並分解成容易吸收的養分,輸送到全身各器官。因為脾髒異常,往往會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營養不良,使身體消瘦。

二、支配血液——脾的功能衰退,就會造成血虛的現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三、支配肌肉、手、腳——身體過胖、太瘦或手腳冰冷、不想活動都是脾功能異常的症狀。

一、支配津液的循環——津液循環也在肺的支配下進行。肺若染患疾病,則肺部會浮腫,皮膚會漸漸幹枯。

二、支配呼吸——空氣經肺的呼吸作用進入體內,供給所需要的氧氣。肺部異常有氣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

三、支配皮膚——皮膚與肺也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氣喘或是慢性的支氣管炎,以幹布摩擦皮膚,也會有幫助。皮膚健康就表示肺部也很強健。

四、支配鼻子——鼻竇炎、鼻膿症的發生,表示肺已有了異常的狀況。

一、儲藏精氣——精氣有三種功能,其一為成長發育;其二是吸收食物中的養分,成為血氣的來源;其三即支配生殖作用。腎有儲藏精氣的功能,所以有人稱腎是人生命力的測量器,老化現象的出現就是腎虛的表示。

二、支配體內水分——體內所有的水分都在腎的支配下。浮腫、停滯、尿崩症、排尿次數頻繁等,都是由腎虛所引起的。

三、支配骨、耳、發——腎虛使人容易衰老,進而導致骨骼變硬、變彎、重聽、頭發脫落等現象的產生。

六腑

下定決心——這裏的決心並非指精神上的果斷能力而言,而是給予諸器官動作的決定,如胃、腸等器官何時進行消化工作,何時停止,這些都由膽來決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進入休息狀態,需要相當的“決心”,所以膽虛的人常會失眠。

支配消化——胃能將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養分。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都是胃病的症狀。

小腸

將營養加以分類——小腸在攝取食物的養分時,便將它們分為水、氣、血三種,然後輸入各需要器官。消化不良、下痢、便秘都是小腸方麵的疾病。

大腸

一、支配排泄——大腸承受各器官吸收後的殘渣,然後排出體外。便秘、下痢是大腸方麵的疾病。

二、支配肛門——大腸發炎會使肛門紅腫,甚至造成痔瘡,導致肛門出血。

膀胱

儲藏水分——膀胱將體內的水分集中在一起,然後送到各需要的部位,再將多餘的水排出體外。膀胱炎的症狀是浮腫、排尿次數頻繁。

三焦

輔助身體的循環——三焦能促進氣、血及津液的循環,使各器官充分發揮它們的功能,因此三焦患病,會連帶影響各器官的健康。

心包絡

心包絡雖然不是五髒六腑,但它能代替心髒的機能,一般人所說的心病,就是指心包絡的疾病,心病較難治愈。

以上說明的就是五髒六腑的功能,及其疾病的特征。食物對於五髒六腑的功能就是歸經,這在我國的醫學史上,還算是一種新的觀念。

致病的外因、內因及其他原因

我國醫學將病因大致分為外因、內因以及其他原因。

外因又稱為邪氣,是由生活環境中大自然的變化引起的疾病,如風、寒、暑、濕、燥等,均為外因,因此感冒又名為風邪。此外,熱性的疾病、肌肉、眼睛的疾病以及頭暈等皆為風邪所造成的。寒邪則是急性的疼痛、寒證及睡寒(睡眠時身體受涼)的病因。暑邪乃是日射病及熱射病的病因。至於季節性的腰酸背痛、急性腎炎,則是由濕邪所引起。連續幹燥的天氣,會發生燥邪造成的氣喘及支氣管炎等。火傷、燙傷是火邪所造成的最常見疾病。除此之外,前麵所說的五邪進入體內後轉變為嚴重的熱證,也算是火邪的疾病了。

對於各種邪氣所造成的疾病,各有不同的食物治療方法。對於風邪的驅除叫做“去風”,其他稱為“去寒”、“去濕”、“潤燥”、“瀉出”。

內因就是指精神上的喜、怒、憂、思、悲、驚、恐等七情影響身體的狀態。例如:極度的生氣,就傷害肝而引起疾病。喜會影響心,思、悲能影響脾,憂會影響肺,而驚、恐則會影響腎的功能。

至於其他原因就是飲食不正常、疲勞、倦怠、外傷等日常生活上的問題。食量過小會營養不良,導致血氣滯虛;而飲食過多會造成消化不良,引起食滯或食傷。茶、麥芽等有幫助消化的功能,可以用於治療食滯。過度疲勞會造成氣血不足,反之,缺乏運動會引起血滯。另外打傷、扭傷等外傷的現象,都會造成氣滯、血滯的發生。

事實上,疾病的原因通常都不止一個,況且經過了相當時間才發現的疾病,就更難追究其病因了。在此隻作初步的說明,以配合食物藥劑的使用。

第三章辯證食治健康法則

“路路通暢”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毒是埋在人體內的定時炸彈,包括外來疾病和內生疾病。現代人所處的大氣環境汙染、各種電器輻射、汽車和工業尾氣、農藥化肥對食品的汙染以及各種添加劑等等為外來之毒;人體正常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代謝廢物,糖、脂肪等多餘營養代謝紊亂時產生的毒素,肝、脾、腎、消化道和淋巴管等排毒器官管道不暢通累積的毒。毒存體內,使機體陰陽失衡、氣血失和、髒腑功能失調等,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

人體有一套完整的食療管道係統,如血管、氣管、淋巴管、消化管道、汗腺、尿道、各髒腑的聯絡管道、經絡等。在生理機能正常的情況下,機體通過這些大大小小的食療管道將毒排出體外。食療管道通暢與否,關係到人體的健康、疾病、衰老與死亡。食療管道通暢,才能使毒素外排,氣血流通,氣機條達,陰陽平衡,髒腑之間的功能協調,反之則可致毒存體內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

食療管道不通暢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一般常見的症狀如:頭暈,頭痛,神疲乏力,麵色無華,煩躁不安,口臭,食欲不振,肥胖,腹脹,腹痛,便秘,排便費力,便質幹結或大便不爽,皮膚色斑或幹燥沒有彈性,皮膚瘙癢,青春痘,臭汗,過早地衰老等。總之,食療管道不通暢,必然導致毒存體內,是多種疾病發生、發展、演變的根源。

因此,打通人體的食療管道,使各路食療管道通暢,毒素順利排出體外,才能使氣血流暢,氣機條達,髒腑功能正常,各髒腑之間的關係協調平衡,從而達到治病、健身、養生、養顏之目的。

毒對人體的危害

毒是泛指對機體生理功能狀態有不利影響的物質。毒存體內可導致各髒腑器官的功能障礙,氣血失和,陰陽失衡,氣機升降失調,新陳代謝失常,內分泌紊亂,日久可致氣滯血瘀,精血漸耗,先天之本——腎及後天之本——脾虧損,輕則緩慢影響壽命,重則在短期內即可發病,甚至死亡。相同的或不同性質的毒,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體質產生不同的影響,常根據年齡、性別、體質的差異產生不同的病症,如:

中老年人:易發生肥胖症、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習慣性便秘、肝硬化、糖尿病、中風、老年癡呆、腫瘤等。

婦女:易發生顏麵色斑、蝴蝶斑(黃褐斑)、乳腺增生、功能性子宮出血、卵巢囊腫、宮頸癌、扁平疣、尋常疣等。

青壯年:易發急慢性肝炎、胃炎、胃潰瘍、蕁麻疹、牛皮癬、痤瘡、疲勞綜合征等。

提防被毒包圍的每一天

麵對一桌子的美味,你割舍得掉嗎?可那要是一桌子的“有毒物質”,你還會想入非非嗎?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朋友聚會,豐盛的菜肴似乎永遠是不可或缺的。“毒”從口入,恰恰反映了營養過剩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重重危機,吸收了過多的養分卻忽略了營養的均衡,身體怎能健康?此外,非天然食品在我們的餐桌上所占的比例也呈上升趨勢,他們有著漂亮的容顏,誘人的口感,讓我們很難說No,可不知不覺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就這樣一點一滴地被我們吃進了肚裏。

還遠不止是“毒從口入”,其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有“毒”的世界裏(絕不是危言聳聽),空氣的汙染、衣物的染料,甚至是糟糕的心情,數不勝數。不過不必擔心,對於一般的毒素,我們自身就可以排除。但毒素分為兩種,我們自己能夠對抗的是水溶性的毒素,它可以隨著正常的新陳代謝脫離我們的身體;而對於脂溶性的毒素它就像是“飛毛腿”,隻有“愛國者”才可以與之抗衡,而斷食就好比是這個“愛國者”,它的目的就在於排除這些油脂性毒素。

那麼,何以較早地知道毒素正停留體內,毒害著我們呢?它常表現為如下幾種症狀:

(1)頭暈,頭痛,或煩躁不安。

(2)神疲乏力,氣短,麵色無華。

(3)食欲不振,口臭,腹痛,腹脹,便秘,排便費力或大便不爽快。

(4)皮膚色素沉著或皮膚幹燥,脫發,臭汗,過早的衰老等。

隻要有上述幾組評判症狀中的1~2個症狀,就得及早預防,進行相關治療或食療排毒。

體內垃圾毒素的分布

實際上,在人的所有器官中,包括血液、淋巴、皮膚乃至在每一細胞中都存在不同的垃圾。

俄羅斯和烏克蘭著名的人體清理專家根據多年對大量患者進行人體清理的實踐,得出如下結論:通過對人體進行多次的全麵清理,可以做到:

——從腸道中清除多年積存的陳腐糞便1公斤~15公斤(不包括正常糞便);

——從肝髒、膽囊和膽管中清除腐敗的膽汁、膽紅素性結石及其他結石,膽固醇形成的栓塞物及絲狀、片狀物0.5公斤~5公斤;

——從各關節部位清除各種無機鹽類可達3公斤;

——清除若幹人體的各類其他汙染物(通過飲水、食品和吸入的氯、硝酸鹽等)。

總之,通過以上各種清理,在不同人身上可以清除3公斤~25公斤垃圾,與此同時,人的體重也就相應的下降3公斤~25公斤。

體內垃圾和毒素的產生

垃圾和毒素是多種疾病的根源。人體內存在的大量垃圾毒素是怎樣形成的呢?

人體內存在的大量垃圾和毒素是由於人體內外部兩種環境影響和形成的。

可是,哪種因素是最主要的呢?

今天,大概沒有人懷疑我們的外部生態環境正在嚴重惡化。人類時時刻刻離不開的空氣、水和食品廣泛地受到工業生產及人類其他活動的汙染,汙染的程度已嚴重危及到人類本身生存的安全。汙染是世界性問題。我們生存的家園——中國的狀況如何?眾所周知,近幾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世界受汙染最嚴重的10個大城市中,中國占有7個,全國受汙染狀況由此可見一斑。

1999年10月11日《北京晚報》載,我國八大酸雨城市之一杭州,在10月9日的市內落雨中,70%的雨是酸度同平常食用酸一樣的酸雨,pH值為3.54。其原因是向空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1999年,我國農業部環保科研監測所調查24個省市農畜產品受汙染情況,結果是,汙染超標率達18.5%。其中,蛋類為33.1%,蔬菜為22.2%,水果為18.7%,肉類為17.6%,糧食為17.5%。另據1999年11月11日《北京晚報》報道,北京郊區菜地的農藥施用量每畝都在9公斤以上。北京市空氣質量問題已引起北京市民和有關領導層嚴重的不安和關注。不必更多舉例,總之,廣大居民聚居的城鎮地區,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汙染。

受到汙染的空氣、水和食品,對人的肌體會產生很大的危害:來自空氣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可吸入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重金屬,來自飲水中的氯、某些重金屬,人體無法吸收的無機鹽類,來自糧食、蔬菜和水果中殘留的農藥的有毒化合物、硝酸鹽以及重金屬等等,都是對人體有毒的物質。

人攝入這類有毒物質,在人的患病因素中占多大比重?在國外醫學統計數字中,有的認為占18%~20%,有的認為占40%,而德國福爾裏博士用儀器測得的數據是70%。

環境汙染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是漸進性和累積性的,是人體慢性中毒的一個組成部分。

但是,在致使人體慢性中毒的許多因素中,環境汙染並非占第一位。對人體健康危害程度最大的是飲食上造成的人體內部垃圾。它才是導致人體慢性中毒,使人致病和衰老的罪魁。

人體垃圾的形成,從飲食方麵來說,主要是因為:

(1)在同一餐中,將不同類別的食物(蛋白質類、碳水化合物類、脂肪類)總是混著吃。

(2)吃得偏多,過飽。

(3)食品結構不合理:攝取高脂肪、高糖、高鹽、高熱量、高膽固醇過多,食用植物食品,生鮮有活性的食品過少。

(4)“垃圾食品”和“死亡食品”在餐桌上唱主角,所謂“垃圾食品”是指天然食品經過精細加工和高溫加工,使90%以上營養成分遭到破壞的食品;所謂“死亡食品”,是指經過上述兩道加工,使天然食品內的酶和其他活性物質及內存信息和能量均被消滅的食品。

(5)違背文明的飲食原則,如狼吞虎咽,在情緒和情感處於應激狀態下進食,用餐時同時飲用水或飲料,吃過熱過冷食物,飯後立即吃水果,進餐不定時等等。

排毒食療要因人而異

很多人都大概知道毒素積聚會引起疾病、應該排毒,卻不知道那“毒”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都選擇洗腸、吃藥來排毒,卻不知道那實在是一個嚴重的錯誤。西醫認為人體內脂肪、糖、蛋白質等物質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腸道內食物殘渣腐敗後的產物是體內毒素的主要來源。

你準備如何化解毒素危機,靠藥物、洗腸、還是手術?其實,隻要你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排毒食物,並且堅持運動就能清除毒素。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排毒食療要因人而異。寒涼的食品適宜於溫熱的體質;而溫熱的食品適宜於寒涼的體質。因此,應針對不同的體質實施食療食療。不僅如此,因年齡不同,用藥膳時也應有差異。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老年人多肝腎不足,用藥不宜溫燥;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這都是在選用食物食療時應該注意的。

排毒食療需辨證用膳

中醫學講究辨證施治,食物食療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料配伍。如濕重的人胃口不太好,或者容易飽脹,這類人通常就應選擇芳香的、能幫助消化的食品,而不宜吃太甜、太油膩,以及茶、酒之類,因為這些食品可以“助濕”,加重濕的表現。而且一些涼性的、大補的食品也不相宜。又如:血虛的人多選用補血的食物;還有脾虛、氣虛的人適宜於吃一些補的食品,而涼性的食品就不適宜。

排毒食療的因時用膳

中醫學認為,人與日月相應,人的髒腑氣血的運行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用寒遠寒,用熱遠熱”雖是中醫學治療用藥的基本原則,但同樣適用於食物。即在寒冷的冬天,應該少用或不用性質寒涼的藥物,多服食熱性的食物;而在炎熱的夏天,應避開、少用性質溫熱的藥物,多吃偏涼的食物。

食物的汙染可誘發癌症

食物在種植、貯藏、加工、運輸中,因氣候、土地、加工方式等原因,而使致癌物質汙染食品,多吃這類食物後易誘發癌症。

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精製大米時習慣用滑石粉處理,而滑石粉中含有大量的石棉纖維可以致癌,這是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胃癌高發的原因之一。

食物保存不當最易受潮黴變,多食這種食物易誘發癌症。動物實驗證明:黃曲黴素可以誘發魚類和哺乳動物產生原發性肝癌而黃曲黴素多存在於黴變的食物中。烏幹達是世界上肝癌高發國之一,據調查其中40%的家庭中的糧油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發黴。

綠色蔬菜切碎後長期擱置,可使蔬菜氧化產生亞硝酸鹽,多食後易轉變為亞硝胺,可能誘發消化道腫瘤、特別是胃癌。

為什麼說“一進兩出”要“收支平衡”

什麼叫“一進兩出”?簡單地說就是飲食物從口進入胃內,經過消化、吸收將代謝產物從大小便排出體外的過程。

食入多少、排出多少是一個吸收、排泄、流通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保持動態平衡即“收支平衡”。如果進多出少,則往往標誌著胃腸動力減弱。新陳代謝的產物堆積體內,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而被機體吸收引起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神疲乏力,氣短,煩躁或嗜睡,口臭,食欲不振,腹脹,腹痛,大便幹燥,排便不爽,排便費力,便秘,皮膚色素沉著或幹燥沒有彈性等。日久可引發多種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膽囊炎、慢性胃炎、胃潰瘍、肥胖症等。進少出多,則往往是由於某些致病因素如機體消化、吸收功能發生障礙,胃腸蠕動增快所致。這會造成身體營養不良引起脫發、皮膚幹燥症、陽痿、遺精等疾病。總之,一進兩出,收入與支出,吸收與排泄,要保持一定的動態平衡,反之則會出現疾病。

痤瘡患者為何常伴有便秘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俗稱為“青春痘”、“粉刺”,好發於青年男女,以顏麵、上胸、背部等皮脂腺較豐富的部位為主。日久可遺留凹陷性小疤痕,嚴重影響人的美觀。

本病是一種多因素性疾病,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加,皮脂腺排泄增多,毛囊口上皮細胞角化過度及痤瘡棒狀杆菌大量繁殖等因素有關。在治療上頗為棘手。中醫認為本病多屬肺胃蘊熱,熏蒸顏麵所致。

據大量的臨床觀察,大部分痤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大便鬱結或排便不爽等伴發症狀。為此,我們認為,毒存體內是造成痤瘡發生的根本原因。

消化道是人體最大的食療管道,如果消化管道不暢即大便不通暢,毒素就會存留於體內而被機體重新吸收,這種毒素被機體重新吸收後外發於肌膚,熏蒸麵部就會發生痤瘡。同時這種毒素可阻礙人體氣機,影響人的氣血運行,導致機體氣機運行失常,氣血運行障礙,內分泌失調,致使痤瘡進一步加重而纏綿不愈。

冬季食療調治應注意的問題

冬季是人們習慣吃補藥以養生的季節。但是,要科學進補,要補的恰當,不要盲目進補,用食療解毒、調補治病養生法,來指導冬季養生保健,會給您的健康帶來益處。

人生活在大自然,自然界氣候的變化,對機體常常產生一定的影響。那麼,冬天人體處於怎麼一種狀態呢?

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流通,遇寒則凝滯,當冬季寒冷的空氣作用於機體時,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瘀血阻滯,加上人們的運動往往減少,因此,冬季人們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緩慢,易引起血液瘀滯或血管梗塞。所以。冬季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較高。另外,血流滯緩,食療管道不通暢,多種毒素易於留存體內,再加之寒冷的氣候會減低機體的抵抗力,這樣就常常形成一種毒存體內、氣血不通、正氣不足的本虛標實的病理狀態。所以冬季的發病率及舊病複發率以及死亡率相對增高。

因此,冬季養生,要避免純補、壅補、膩補,要在食療解毒的基礎上進補,要通補結合,要補的恰當,通的合適,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反之,則易致毒留體內而引發多種疾病或使宿疾複發。

夏季食療應注意的問題

夏季由於天氣炎熱,暑熱難耐,許多人會出現頭暈、頭痛、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食欲不振、煩躁不安、胸悶、臭汗、小便不利、大便不爽等症狀;還有些人到了夏季經常會出現胃腸不適、腹脹、腹瀉等。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前者是由於夏季的氣候特點所引起;後者是由於吃了不潔淨的食物所導致。那麼夏季氣候是如何影響人體的,又應采取什麼辦法來預防呢?

中醫認為“夏季暑當令,暑多夾濕。”也就是說夏季的氣候特點是暑熱。加上空氣潮濕,人們往往覺得悶熱難耐,所以夏季對人體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濕疾病”。如果“暑濕疾病”侵入人體,對人體各個髒腑功能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暑濕疾病”容易損傷人體的津液,耗傷人體的正氣。“暑濕疾病”侵入人體,會導致毛孔張開而過多的出汗,出汗過多就會耗損人體的津液,津液虧損太多的話,正氣也就會隨著津液而損失,若超過生理的代償限度,就必然會導致氣虛以及機體抵抗力的下降;“暑濕疾病”還會導致氣機的升降失常。所以人體就會出現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心煩悶亂等症狀。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喜燥而惡濕,胃主受納腐熟,喜潤而惡燥,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升胃降,燥濕相濟,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輸布”。如果“暑濕疾病”侵入人體,就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脾胃功能失調,飲食物就不易被人體利用,存於體內過久,就會醞釀成毒,損傷脾胃,脾胃功能受損又很容易招致外來疾病的侵入。因此,人體便會出現食欲不振、胸悶、臭汗、黃汗、小便不暢、大便不爽等一些症狀。此外,濕為陰毒,如果“濕毒”侵入人體,病程往往纏綿難愈。因此,注重夏季養生是非常重要的。

食物烹調不當可產生致癌物質

食物在烹調過程中燒焦,其中的色胺酸可形成強烈的致癌物質一氨甲基衍生物,多食可能致癌。高溫加熱或油炸食品可產生致癌的多環芳烴物,可能誘發消化道癌變。用火熏製食品時,燃燒後產生的多環芳烴類——苯並芘是一種極強的致癌物質,附著在食物上,多食易引起癌症。冰島是胃癌高發國,這與當地人食用大量熏製食品如羊肉、鱒魚等有密切關係。

科學家經過分析測定,發現每千克香腸、臘腸中含苯並芘(一種高致癌物質)1~10.5微克,烤羊肉每千克含1~20微克,薰魚和烤肉每千克含數十微克,烤肉餅為每千克79微克,燒焦的魚皮每千克含50~70微克。大量研究表明,食物經過煙熏火烤以後可以生成多量的多環芳烴。這種多環芳烴一部分來自薰烤時的煙氣,但主要是來自食物本身焦化的油脂中。剛煎烤或煙熏後的食物,苯並芘的分布主要集中於食物表層,約占總量的90%左右。隨保藏時間的延長,逐漸向裏層滲透。40天後裏層含量可增加到總量的40%以上。另外,近年來,還發現煙熏火烤食品中含有一些亞硝胺化合物。而這些物質都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因此,為了預防消化道癌症的發生,最好不經常吃煙熏火烤食物。

因此,在保持傳統風味的前提下,改善加工方式和燃料,有可能使食物中的致癌物含量降低下來。

食物添加劑使用不當可能致癌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即食食品的消費席卷全球。看起來簡單的即食食品所包含的配料其實非常複雜,有許多種類。比如一塊英國人常吃的肉餡土豆餅中就有50多種不同的配料,包括提升食品鮮味的、起乳化作用的、增加稠度的等等,這些都屬於食品添加劑的範疇。如果失去了這些添加劑,食品的味道將大不如前。

因此人們加工食物常喜歡添加各種調味劑,使之色味俱佳,沒有考慮對人體有無害處。然而添加劑使用不當特別是過多使用也可能致癌。食物的添加劑有防腐劑、調味劑、著色劑等。在飲料和酒中添加防腐劑——二乙基焦炭酸鹽,因為其可以和氨反應,生成致癌物質氨基甲酸乙酯,所以不宜使用。甜味劑糖精是平時常用的調味品,糖精是否有致癌作用目前尚無定論,但動物實驗表明大量食用糖精後,有的可以致癌。平時吸煙多者,同時食用大量糖精後,有產生膀胱癌的危險。味精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調味品,有的人使用味精喜歡高溫加熱,這是很不科學和不衛生的。因味精加熱到120℃時,有部分可失去水分而生成焦穀氨酸鈉,不僅失去鮮味,而且有一定的致癌性。人工合成的食用色素如奶油黃、偶氮色素、橙黃素和堿性槐黃等,人們食後在體內可分解代謝生成有較強致癌作用的α氨基-1-萘酚,現已被禁用。另一種色素莧菜紅對人體的致癌作用尚無定論,但其可以使動物產生癌症。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科學、合理、適當地使用食物添加劑。了解食品添加劑的性能和作用,認真檢查食品中添加劑的成分、使用量及有效期。充分利用食品添加劑的作用,為我們增添更多、更美味新鮮的食品。

食療保健歌

穀物菜畜養身寶,四性五味任君調。

蘿卜化痰消脹氣,芹菜能降血壓高。

大蒜抑製腸炎發,綠豆解暑最為妙。

番茄補血美容顏,禽蛋益智營養高。

魚蝦能把乳汁補,動物肝髒明目好。

蜂蜜潤燥又益壽,葡萄悅色令年少。

鹽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補腎暖膝腰。

胡椒驅寒又化溫,蔥辣薑湯治感冒。

香蕉通便解胃火,健胃補脾食紅棗。

花生能降膽固醇,瓜豆消腫又利尿。

生津安回數烏椒,潤肺烏發食核桃。

不妨勸君多食療,定必少提藥包包。

通便食療與健康的關係

外來疾病、內生疾病對人體會產生種種危害,引發多種疾病,那麼人體在生理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是不是有一套完善的自體食療途徑而將毒及時排出體外呢?回答是肯定的。

人體將毒排出體外,是通過各種粗細不等、長短不一的管道如呼吸管道、消化管道、尿道、汗腺等排出去的。其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食療管道就是消化管道。

人體生存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及糖、脂肪、蛋白質都要經過口進入胃,經過一係列消化、吸收等過程,將營養物質及精華吸收,被機體所利用,有毒物質及糟粕都要從大小便排出體外。消化管道的通暢與否是人體健康、疾病、衰老的最重要的關鍵所在。

消化管道不通暢表現的形式多樣,如嘔吐、呃逆、腹脹,但最常見、最典型的病症是便秘,也就是說便秘是食療途徑不通暢的重要標誌,即排便次數減少,糞質堅硬,排便困難。大便不通,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而被機體重吸收,造成人體中毒,引發多種疾病。如毒素進入血液,日久可使血管硬化引起高血壓、高血粘、高血脂、冠心病、腦栓塞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毒被皮膚吸收,則出現痤瘡、扁平疣、雀斑、蝴蝶斑、黃褐斑、牛皮癬等皮膚病;毒素內聚,耗傷正氣,機體免疫力下降。所以,食療解毒、保持食療途徑通暢的首要途徑是消化管道通暢,所針對的症狀首先是便秘,但通大便是手段,是食療的途徑。養生延年,祛病健身,養顏美容是目的,也就是說隻有食療解毒才能實現調補養生之最終目的。

排毒與排便的區別

食療解毒、調補治病養生理論,是根據外來疾病對機體的損害,從毒的角度對健康與疾病進行考察分析。毒存體內可阻滯氣機,有礙氣血的運行,損傷人體的正氣,使機體髒腑功能、陰陽氣血的運行以及它們之間的平衡協調關係受到破壞。引發機體多種疾病及衰老。

有人誤以為食療就是排便,這顯然是錯誤的。毒是泛指對機體有不利因素的物質。因毒來源不同,有外來疾病、內生疾病。因毒的性質不同,有濕毒、熱毒、痰濕疾病、濕熱疾病、水穀疾病、瘀血疾病、糖毒、脂毒、尿毒、糞毒等的不同。因毒侵害機體的部位不同,引起疾病的症狀、性質各異。所以,食療所針對的就是存在於人體內的各種致病因素。

食療解毒是實現調補治病養生的首要手段。其中食療尤為重要,人體在生理功能正常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的調節,將毒素通過各種管道排出體外,如血管、淋巴管、呼吸管道、消化管道、尿道、汗腺等。所以經常保持各路管道的通暢,才能將毒排出體外,人體的氣血、陰陽、髒腑功能才能正常,也就是說食療解毒必須在流通中進行。“食療”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打通機體各路食療管道,使毒有出路,氣血流通運行正常,以達到髒腑功能、陰陽氣血之間平衡與協調,這就是所謂的排出解除人體毒素,調節機體狀態平衡。

第四章體內毒素清理

人體內部患病和衰老的因素

近幾十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關於患病和衰老的原因,出現了種種學說,例如:遺傳基因學說、自由基學說、端粒學說、線粒體損傷學說、神經內分泌學說、免疫衰老學說、白細胞介素學說、生存環境學說、細胞衰老學說、生活方式學說以及人體自身中毒學說等等。這些學說各執一理。其實,從患病和衰老原因來講,上述每一學說都各有其理,隻是視角不同:

根據科學家對細胞學的研究以及根據動物和人的生長期或性成熟期計算壽命的方法,人應該有120歲~175歲的壽命。但為什麼很少有人活到這一高齡呢?問題在於後天因素。

影響人類健康和壽命的“後天因素”確實很多:自由基對肌體的損害,生存環境的惡化,不良的生活方式,人體垃圾造成的自身中毒等等,在人生路上,各路殺手都在威脅和損害著人的健康和生命。

我們應找出主要的殺手。在使人致病和衰老的種種後天因素中,綜合比較其害,為害最大的因素莫過於人體垃圾。人體垃圾是人類健康和長壽的罪魁禍首。

為了健康和長壽,人類正在加緊開發功能性食品和許多其他保健品。但是,絕大多數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使用都忽略了這樣一點:在人體內部大量垃圾毒素沒得到清理的情況下,任何補品包括藥品都不會發揮很好的療效。

人體慢性中毒學說的創始人是俄羅斯生物學家和生理學家梅奇尼科夫(1845~1916)。因創立這一學說,他榮獲了諾貝爾醫學獎。

近年來,有更多的醫學家和營養學專家認為,人體內部滯積的各種垃圾,會造成人體慢性中毒。這一因素是人類罹患各種疾病和早衰的首要因素。

俄羅斯著名養生專家安德烈耶夫說:“一切疾病的主要原因和根源,就在於人的肌體在不同層次上滯積了各種垃圾。”這裏說的各種垃圾,包括心理汙染損傷、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垃圾、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壞、不能及時清除的衰老死亡細胞、環境汙染物等等。

人體內部存在的垃圾和毒素

人體垃圾是指人從外界攝入食物、空氣和水之後,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及生命活動進程中未被排除體外的、殘存並滯積在體內的各種廢物。這類廢物會導致人體慢性中毒,也稱自體中毒。人體垃圾是由於人類在飲食上不講科學,一味放縱自己的結果。人雖為萬物之靈,在這方麵至今仍缺乏悟性。

根據已為科學界承認的人體慢性中毒學說和各國大量的人體清理實踐,國外一些人體保健專家和學者斷言:任何人,如果他不嚴格遵循科學的飲食準則,在吃喝上放縱自己,如果他不能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並且不能做到經常地、定期地清理自己的肌體,那麼,在他身體內部一定存在大量垃圾——至少也有5公斤。

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說,人人體內都有垃圾,青年人也有體內垃圾。一般說,視身體狀況和年齡不同,成年人體內可有3公斤~25公斤垃圾。

而國內外人士對體內垃圾和毒素都有著相似的體驗和理解。日本醫學博士甲田晃雄在他撰寫的《百病生菜食防治法》一書中說,到他開設的醫院救治的許多患者,通過少食、斷食、生菜食等具有清腸性質的療法,都排出了長期停滯淤積的陳舊大便,即所謂“宿便”。

德國一位傑出的外科醫生解剖了280名死者的內髒,結果發現,在其中240名死者的腸道內壁上都淤積有硬石狀糞便汙垢。倫敦一名醫生解剖一名死者的大腸,從中取出10公斤陳舊並已“變成像石頭一樣硬”的糞便,並將其作為陳列展品至今仍存放在盛有酒精的玻璃罐中。

俄羅斯著名的人體清理專家馬拉霍夫在他的專著《肌體的全麵清理》一書中說,他長期堅持鍛煉身體,實行過每周一天以及多次實行過3天、7天、10天斷食療法,並且自我感覺健康狀況無問題,可在清理肝膽時,卻意想不到地清出了大量的“小石頭兒”,其量之多竟裝滿了容積為半升的玻璃罐中。此外,還清出了許多陳腐的膽汁及黑色的膜狀或片狀髒物。

有關體內存有垃圾和毒素問題,從古時起就使智者和先哲為之不安。耶穌曾教導身體衰弱的人說,要用太陽光照熱的河水清洗腸道,並提出將南瓜裝水掛在樹枝上,以南瓜蔓為導管,用灌腸方法清洗大腸。

在《福音書》中,可以找到先哲寫下的這樣名言:“身體內部的髒物比身體外表上的髒物更可怕。隻清洗體表而不清洗體內髒物的人,就好似外表飾以美妙圖畫,而內部卻充滿汙濁之物的陵墓。”

人體自我修複的潛能

對人體進行全麵的清理,其作用非同凡響。人體清理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為什麼人體清理會成為醫療保健的一個新熱點?

我們機體的各個層次,小到細胞大到各器官,從肉體到心靈,從局部到整體,可以說,無處不產生垃圾,無處不滯積垃圾。體內垃圾導致細胞內部和細胞之間新陳代謝受到破壞,能量的分配,信息的傳導受到阻礙,因而,大量細微和超細微的生物化學進程被阻斷,即到處存在新陳代謝失衡,於是就會形成腫瘤,骨質疏鬆,過敏反應、心血管疾病。

此外,人體垃圾在體溫和細菌的作用下,還會製造出大量腐敗有毒物質,並經血液,淋巴流經全身各處,這是人罹患各種疾病的根本原因。

據觀察,人在患病後,大都按這樣一種思維模式治病——吃藥,打針,理療,手術……如果不見效,再找更貴、更好的藥……總之,很難脫離開這種思維窠臼。

任何疾病,從外傷到體內各係統疾病,無論外敷、吃藥、打針、手術及其他療法,都是從外部對肌體施加一種幹預,而人的康複,歸根結底要靠人體內在的自我修複能力和自身免疫能力,這是人本身具備的偉大潛能,或許有一天,許多疾病真的能“不治自愈”……

我們多次看到過這樣的外國醫學報道:全世界死亡的人數,有1\/3是因為長期服用某些藥物造成的。

許多藥物對人體都有毒副作用,醫藥業的發展,呼喚我們轉向新的方向。鞏固和加強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和自我修複潛能,應該是醫療手段主攻的方向之一。

對人體自我修複的理解

醫學界對人體自我修複有一些新的觀點:

所謂疾病,可理解為“肌體對異常刺激引起變化的複反應”,“症狀即是療法”。發燒,流涕,嘔吐,疼痛,這是肌體同疾病作鬥爭的一種形式,或是向人提供一種警訊。

外國一位名叫比勒爾的醫生,積累50年行醫經驗得出結論說,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不是細菌的侵襲,在大多數情況下,吃藥隻能有表麵上的一時作用,而且有副作用,經常服藥會引起新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