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宗何被丟在了一間破地窖裏。
之所以不說是地牢,因為除了元宗何所呆的一個角落,其他的地方基本上被各種糧食給占領了。把元宗何帶進來的人走了以後,大批的老鼠從角落裏冒了出來,聽著它們咬東西的磨牙聲,元宗何的心裏不由得打了幾個寒戰。
“怎麼?怕了?”隔著木柵傳來一個聲音。
怎麼還有人在這?元宗何運足目力,向聲音來處望去。地窖裏一點光線也沒有,元宗何費了半天勁也沒看見什麼。想起剛從寶思大士那裏學會的“觀意密”,返照內丹,意念向外快速的延伸開來。終於探到木柵後有一個人正盤膝踞坐,隨著感知的不斷增長,漸漸現出這個人的身形,頭頂光禿,看來有可能是個和尚。元宗何的意念瞬間已包住了他的全身,並開始向他經脈處探去。隻聽那人“唔”了一聲,似乎已經感覺到元宗何對他的探察。元宗何受到驚嚇,意念“刷”的一下消失的幹幹淨淨。
“你是密宗弟子嗎?”對麵的人問道。
“不是!”元宗何回答。
“哦?那你怎麼能使用密宗獨門的‘觀意密’來查探老衲呢?”
“您是位大士?請恕在下無禮,此處無法目視,隻能用這種法子了。”
“沒什麼。老衲怎麼會有怪罪施主的意思,隻是納罕施主怎麼會用密宗絕學?而且施主意念中缺少密宗的密意,很容易被覺察。不過施主意念中布滿玄門正氣,應該是道宗弟子吧?”
“大士說的不錯。在下昆侖派弟子元宗何,見過大士。身上諸多束縛,就不施禮了。”
“嗬嗬!免了吧。施主既是昆侖弟子,哪裏學到的密宗正法呢?”
“可否請大士先告知在下身份,否則在下實難盡言!”
“哦?先問起老衲來了。好,老衲是佛教密宗金剛乘妙思。”
“啊?”元宗何驚呼了一聲,想不到竟在這種情況下遇到了這位密宗大士。“原來大士便是妙思大士!弟子是受寶思大士所托來見大士的。”
“哦?是寶思師兄!出了什麼事情了嗎?”
“大士!寶思大士危在旦夕,等待大士早日前去搭救啊!”元宗何急切的叫道。看來這下寶思大士有救了,隻是不知為何這位大士卻在這裏。
“寶思師兄佛法遠勝妙思,怎麼也會墮入因劫嗎?”
“不是啊!大士。現在是有一個妖人想要加害寶思大士,希望大士能前去平魔辟邪!”
“哦?原來是外魔入侵。這個妙思可幫不上忙了,妙思隻長於剪除心魔,外魔還需施主來除!”
“大士這話是什麼意思?”元宗何有些急了,怎麼找到了妙思,他卻不肯幫忙。
“施主,可是寶思叫你來找我的?”
“是啊!”
“他叫你找我幫他對付外魔嗎?”
“那倒沒有。不過我想兩位大士乃同門手足,不會見死不救吧?”
“他是怎麼跟你說的?施主可否再敘一遍?”
“寶思大士令我來尋大士,並告知善議已入邪道,請大士不要到長安去應神會大和尚之約了。”
“這就對了。看來施主對我密宗知之甚少啊!寶思教了你密宗心法卻沒有告訴你密宗的宗派有別嗎?”
“沒有,當時時間有限,大士傳了弟子意密後就令弟子離開了。”
“是嗎!看來你還真與本宗有緣啊,如非你被他們擒住,可能根本就見不到老衲。”
元宗何向前挪了挪,貼近木柵問道:“對啊!大士是怎麼到這裏的?”
“還不是和你差不多。老衲前晚借宿真陽觀,不想夜裏有人喊抓賊,第二日便被擒來此處。聽說是晚上有人試圖非禮武極刀宗的大小姐。”
“可可這和大士有什麼關係?先不說您是個出家人,再說您這麼大歲數了,他們怎麼還能這麼冤枉您?”
“他們說老衲一個僧人夜宿道觀,定有什麼企圖。老衲也不願分辯,由他們去吧,反正在哪也不耽誤老衲禪心向佛。嗬嗬!”
“可是,隻要那個什麼大小姐的出來一認便可了。您一個出家人,特征如此明顯,她總不致把非禮自己的人也搞錯了吧?”
“我根本就還沒見過那個大小姐呢。好象自己關起來不見人已經有兩天了。事情早晚會查清的,又何必急在一時?”
不急?元宗何心道,沒準哪天我就讓老鼠吃了。何況那邊還有寶思大士的事呢!沉思了一會,又問道:“大士剛才所說宗派什麼的,弟子心中不解,能否請大士指點。”
“哦!是這樣的。佛教已分顯密二宗,而密宗又分成大日乘與金剛乘。大日乘經本《大日經》,講求外道伏魔;金剛乘經本《金剛頂經》講求內法驅魔。大日乘由外及內所以人人習武,而金剛乘除了四位波羅密菩薩則無人追求武道,寶思之所以身懷武功,那是因為他最早是在大日如來法座下求學的原因。”
“那宗何來找大士豈不是仍然救不了寶思大士?”
“寶思師兄命數中當有此劫,不過從此體悟大道,往生極樂,也未始不是一件幸事!”
“弟子雖然也清修多年,然而仍參不透生死玄關,見到諸位大士如此超脫,宗何心中真是百感交集。宗何自幼流落街頭,若不是師傅收留不知現在會是什麼樣子!唉,可能也是宗何自小命運多舛,沾染了太多的市井俚氣。修心證道,在宗何看來真是遙不可及!也好,宗何不能成仙,也要作個金剛力士降妖伏魔!”
“嗬嗬。施主動了好強的殺心!如此容易為外物所擾,脫離大道。如果神會大師在就好了,用他的曹溪法旨點化於你,應該是大有好處。”
“弟子有心為正道伏魔。可惜有心無力,求大士指點迷津,讓弟子能得償所願!”元宗何掙紮著想起來,怎奈身上繩索捆得太緊,掙了兩掙反而更加困頓了。
“其實老衲也覺施主有緣,隻是老衲不傳施主身、口之密卻是為了施主好,此二密施於外用,可能會是極霸道的武功,但是沒有禪宗的自識佛性相附,最終難免心魔侵體。你要想好!”
“弟子願意承擔一切後果。如果天意如此,弟子願意領受!”
“那好吧!你是道宗玄學,不知修的是內九重還是外九重?”
“弟子修的是由外及內的外九重,采天地之氣,修無為之道。”
“真是機緣!”妙思長歎一聲,道:“如果你修的是內家聚氣之術,這兩密可說是毫無用處。你日後見了大日乘的弟子便會明白,他們所修‘三密’與金剛乘略有不同,就在於羯磨曼荼羅的‘三密’外用。舉個例子,此三密如同攪水之棒,如攪活水則活水亂,如攪死水則死水活。”
元宗何聽他解釋的砰然心動,似乎已可洞見武學的一個全新境界。
“所謂三密者,身密語密意密,與通常所謂身口意三業同,所以名之曰三密者,此為甚深微妙之作業故。如即身義雲:三密者,一身密,二語密,三心密。法佛三密,甚深微細,等覺十地,不能見聞,故曰密。約三密之理趣,有法佛三密眾生三密二義。初法佛三密者,如來自證之三密。六**界之體相,是身密。其一切音聲,是語密。其周遍之識大,是意密。而六大即大日故,此三密者,大日之三密也。山高水長,日光月色,花紅葉綠,一切法界森羅之體相,是大日之身密。風鳴岸葉,潮打空城,潺湲之溪聲,綿蠻之鳥語,乃至蛩吟蟬噪等一切音聲,是大日之語密。一切心念照了,是大日之意密。”
“次眾生三密者,眾生修行之三密,此又有有相三密無相三密二種。有相三密者,手結印契,是身密。口誦真言,是語密。心入本尊三摩地,是意密。如菩提心論雲:所謂三密者,一身密者,如結契印召請聖眾是也。二語密者,如密誦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無謬誤也。三意密者,如住瑜伽相應白淨月圓滿觀菩提心也。無相三密者,一切之身業,一切之語業,念念之意業,悉是三密。如疏雲:從一平等身,普現一切威儀,如是威儀,無非密印。從一平等語,普現一切音聲,如是音聲,無非真言。從一平等心,普現一切本尊,如是本尊,無非三昧;所謂舉手動足,皆成密印,無相之身密也。開口發聲,悉是真言,無相之語密也。起心動念,鹹成妙觀,無相之意密也。此二種三密,不二而二,有相即無相,無相即有相。有相即無相者,一印具一切印之德,一明備無盡之法,一觀同遍法界。故一念一明一印,當體即各各同遍,自他涉入,一多無礙,即有相三密,當體無相絕待。無相即有相者,無相三密,當處約德,有相三密之義成,是曰無相即有相之三密。”
“雖然金剛乘始修便是‘無相三密’,但你業識太重,你現在隻能從‘有相三密’入手,而達‘無相三密’。這‘有相三密’老衲隻解意卻不解用,一切但憑有緣,你自己去參悟吧!”
元宗何在一片混沌中醒來,現在不用刻意的使用“大知感”或“觀意密”也能感知到內在及周遭的一切,盡管有的感覺還不那麼清晰,但不用起意便有這樣的感覺還是第一次,著實令元宗何興奮非常。
“你的‘意密’雖然仍可感知,但已經沒有開始時那種霸道的感覺了,看來你已經略有小成了!”妙思在隔壁說道。
“是啊!弟子現在感覺好象脫胎換骨了一樣,連身邊的世界好象都起了變化。不過弟子有個小問題想要請教!”
“請說!”
“弟子覺得真言如同道家咒禁,種類繁多,難以銘記。不知大士有什麼好的方法,否則弟子行氣時要誦念這麼多咒語,豈不成了捏訣施咒,畫符捉鬼的‘符籙宗’的半仙了嗎?”
“嗬嗬!老衲早知你會有此問。告訴你吧,這些真言雖然是用於調節行氣,但卻不必盡數記得。密宗大日乘得道的大士通常隻誦六字真言,那就是‘奄、嘛、呢、叭、彌、哄’。其中‘奄’可以擯棄一切外緣,一個字就可以發動十四道真言。另外還有什麼火天真言、閻魔王真言、四天王真言、金翅鳥王真言、羅刹眾真言、羅刹王真言、加持句真言、三昧耶真言、不動尊真言、金剛甲胄真言等不一而足,純依個人修為而來,這幾種真言均是凝合所有真言之外用的咒語,即是羯磨曼荼羅。大日乘真言與手印均是為養氣所施,因為他們的外用至強,已不需要誦外用的真言及手印相輔。金剛乘重內養,所以真言及手印都是施於外用的,四位波羅密菩薩所修真言為九字真言,即‘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這九個字出自東晉的道教典籍《抱樸子_內篇_登涉》,屬於道家禁術中的咒禁。原文是‘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辟’。當日本尊大日如來密授正法,傳八大明王六字真言,傳四位波羅密菩薩九字真言,要他們各自體用。”
“‘臨’者業波羅密菩薩手結‘獨鈷印’,密誦‘金剛薩埵心咒’,遂可結合天地靈力之降三世三昧耶會;‘兵’者法波羅密菩薩手結‘大金剛輪盈,密誦‘降三世明王心咒’,遂可行動快速如鏢之降三世羯摩會;‘鬥’者寶波羅密菩薩手結‘外獅子盈,密誦‘金剛薩埵法身咒’,遂可統合一切困難之理趣會;‘者’者金波羅密菩薩手結‘內獅子盈,密誦‘金剛薩埵降魔咒’,遂可萬物之靈力,任我接洽之一印會;‘皆’者不空成就佛手結‘外縛印’,密誦‘金剛薩埵普賢法身咒’,遂可解開一切困擾之四印會;‘陣’者阿彌陀佛手結‘內縛盈,密誦‘蓮花生大士六道金剛咒’,遂可透視、洞察敵人心理之供養會;‘列’者寶生佛手結‘智拳盈,密誦‘大日如來心咒’,遂可分裂一切阻礙自己的障礙之微細會;‘在’者阿魃佛手結‘日輪盈,密誦‘大日如來心咒’,遂可使萬物均為平齊之三昧耶會;‘前’者大日如來手結‘寶瓶盈,密誦‘摩利支天心咒’,遂可我心即禪,萬化冥合之根本成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