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權】
竹溪縣新洲鄉轄19個村,79個村民小組,5648戶23247人,其中農業人口5604戶22971人。自2011年12月以來,全縣積極貫徹省、市、縣“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指示精神,緊緊圍繞“挖塘堰、強基礎、惠民生”主題,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紮實推進挖塘活動。全鄉統一思想抓落實、廣泛動員抓落實、突出重點抓落實、強化責任抓落實,做到了村村有重點、組組有項目,掀起了幹群並肩齊上陣、萬眾一心興水利的高潮,實現了“全覆蓋、增感情、實打實”的工作要求,贏得了群眾的普遍歡迎和高度讚譽。
宣傳發動全覆蓋
12月8日,新洲鄉召開了全鄉“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動員大會,安排部署全鄉“三萬”工作。會後,鄉直各單位、各鄉鎮辦場迅速召開動員會,傳達落實活動部署,層層進行動員。12月10日,全鄉19支工作隊,100多名工作隊員全部進村到組,與群眾一起實地踏勘,並召開群眾會和代表座談會宣傳“三萬”活動,落實每組1口塘堰整治計劃,商定塘堰整治方案。到12月15日,全鄉71處塘堰整治項目已全部確定,並迅速推進。
多措並舉抓籌資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全鄉采取“企業捐資、村組出資、群眾籌資、政府助資、工作隊扶資”等形式,多渠道積極籌措資金,確保塘堰整治工程能順利實施。一是政府助資。鄉財政安排專項資金50萬元,並整合新農村建設資金、冬修資金、農業開發資金合計200多萬元,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補助,每組每口塘堰給予補助普惠資金2500元,鄉指定的重點塘堰每口給予補助1萬元。二是部門扶資。各級“三萬”工作隊按照鄉直部門不少0.5萬元、縣直部門不少於1萬元、市直部門不少於2萬元的標準,積極幫扶所駐村塘堰整治。全鄉19支工作隊通過各級部門籌集資金共計500餘萬元。三是老板捐資。新洲籍老板鄭安來,得知家鄉雙龍村正在開展“三萬”活動時,便主動與鄉村聯係,帶頭捐資10萬元,帶領同鄉捐資2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全鄉各企業和社會人士共計捐贈資金90萬元,對口幫扶建設塘堰6口。四是集體出資。在新洲鄉吳家灣村,村民集體通過決議從組級經濟中拿出3.2萬元,組織群眾自發出義務工126個,高標準整修當家塘。白雲寺村從集體經濟中擠出資金1萬元,用於補助重點塘堰整治。通過集體出資形式,全鄉共籌集資金約60萬元。五是群眾籌資。按照“急需、積極、效益、管理、穩定”的原則,各村組在確定鄉級重點塘堰整治項目時鼓勵向群眾籌資籌勞積極的地方傾斜,從而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明確責任抓落實
新洲鄉明確塘堰整治上做到“清淤擴容、除險固堤、疏溝暢流、維修保灌”四個結合,治病庫、整塘堰、清渠道、修泵站四類工程兼顧,切實抓好落實。一是明確職責。鄉黨政班子領導聯係各村,負責檢查、指導“三萬”工作。鄉直部門包村,組建工作隊與原單位工作脫鉤,長駐在基層抓“三萬”,負責塘堰整治工程的技術指導。各村負責配合“三萬”工作隊安排好整治項目、發動好群眾、組織好施工,並做好工程的協調以及質量的把關。二是建立機製。建立了領導小組會議製度、工作組分片管理製度、檢查督辦製度、信息報送製度等“四項”製度,以及“一口塘堰、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個一”工作機製,確保活動有效順利推進。三是強調紀律。要求工作隊在基層要密切聯係群眾,嚴守工作紀律,注意工作方法。對基層隻能予,不能取;隻幫忙,不添亂。要體察民情,珍惜民力,輕車簡從,切實做到“六不準”。鄉直各工作隊認真把“三萬”活動與開展“治庸問責”活動結合起來,在組織發動群眾工作中增進感情,在水利建設一線轉作風,得到了群眾的肯定和讚揚。爛泥灣村工作隊自備行李住在駐點村委會,白天忙著督工程,晚上和村組幹部一起謀籌資。板凳嶺村工作隊還組織基層民兵、機關幹部、青年突擊隊到工地參加清溝渠、挖塘泥勞動,讓幹部、青年在一線體會勞動的艱辛,受到教育。縣法院潭口河村工作組把開展“三萬”活動與促進發展結合起來,通過整治河道,將清理的塘泥集中堆放平整,在坡地上開墾出10餘戶屋基場。通過鄉領導以身作則、部門紮實參與、鄉村積極聯動、群眾熱烈響應,掀起了“清淤擴容挖當家塘、除險固堤挖灌溉塘、護砌美化挖景觀塘”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