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塘一堰總關情(2 / 2)

村民們異口同聲地說:“這支工作隊做了天大的好事,解了水患,增了良田,我們幾輩子都要感激他們!”在白雲寺村2組,聽說工作隊要來整修塘堰,為了讓挖機開進去,石料、水泥運進去,村民不惜毀壞自家茶樹100餘株,把小路改成大路。

完善機製抓管護

落實管護是解決農村塘堰整治工程長受益的根本所在。為此全鄉在“挖萬塘”活動一開始即把邊建邊管、落實管護列入活動重要內容,實行“三權定責”,把當家塘堰管護責任落實到主體,定到責任人。一是誰產權誰管理。對於大部分隸屬鄉、村、組的跨村域共有的公益性水利工程,明晰產權到鄉、村、組,由產權所有人委托群眾看護,大型維修產權所有人負責,小型維修由管護人負責,產權所有人按管護工作量大小計算報酬。二是誰經營誰管理。對於部分已經承包、租賃給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從事養殖、旅遊等經營項目的水利項目,由經營者負責落實管護,管護費用由經營者承擔。三是誰受益誰管理。對於多數組級群眾自用的門口塘、灌溉塘以受益群眾為主體落實管護責任,由群眾推選管護員,管護員報酬以優先享有用水權的方式代償,或采取按受益人口、灌溉麵積分攤。目前,全鄉71處整治工程正在進行的一塘一檔、一組一冊檔案登記工作已經完成過半。

活動開展以來,全鄉先後在市、縣等媒體和電視上稿10餘篇,為動員全鄉廣大幹部群眾投身“三萬”活動營造了很好的氛圍。截至目前,全鄉“三萬”活動挖塘堰建設項目71處,其中塘堰39處,泵站3座,溝渠32處41公裏。

“擔空祖宗塘,積滿子孫糧。”清淤擴挖使多年淤積變淺的塘堰又成了能蓄水的“海碗”,給廣大村民帶來了實惠。目前,全鄉塘堰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該鄉將進一步加大組織動員工作力度,充分調動農村協會和社會名人、受益群眾“興水利、建家園”的積極性,多籌資金,加強工程監管,讓每一分錢用到實處,讓“三萬”工程真正成為民心工程、人民滿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