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樺】
一元複始,萬象更新,春回大地,鍾聚祥瑞。
春節,我們在鍾祥農村見到的是滿眼的綠色和許多正在為這個春天增添美景的鄉親。大山邊、大路旁、衝頂上,一口口擴挖改造過的堰塘,碧波蕩漾。路邊清理過的溝渠,流淌著融化後的雪水,嘩啦啦作響。鄉親們在堰塘周圍和溝渠邊栽種花木,既美化了環境,也是一種長遠的投資。
通過和鄉親們的交談,我們進一步了解了“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所產生的深遠意義,也更加感悟到黨的惠民政策是多麼深入人心。
一
鍾祥,一座底蘊豐厚、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一座楚風流韻、鍾聚祥瑞的長壽之城;一座山清水秀、生態文明的錦繡之城。這裏,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宋玉“雄風”發端於鍾祥蘭台。莫愁生於郊郢滄浪湖,將《陽春白雪》傳唱天下。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從鍾祥進京繼統,成就了鍾祥的明顯陵、興王府、元佑宮等金碧輝煌的皇家建築群。這裏,山巒疊翠,流泉瀉玉,綠野如濤,林海莽莽,是上蒼賜給華中大地上的一方美麗的熱土,是一顆鑲嵌在江漢平原上的耀眼明珠。
方圓4488平方公裏的鍾祥,擁有總人口103萬,是國家重要的優質米、優質棉、商品油生產基地,連續五年榮膺“國家糧食生產先進縣市”。
一直以來都風調雨順的鍾祥,在2011年卻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幹旱,全市3.8萬口堰塘幾乎全部幹涸,就是想從溫峽、石門、黃坡幾座大水庫裏抽水緩解旱情,也由於溝渠淤積嚴重而無法供水。許許多多的農民群眾,不僅眼看著田地裏的莊稼減產甚至絕收,而且還要到老遠的地方拉水回家維持生活。
麵對災情,鍾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痛下決心,圍繞“興水利、促發展、惠民生”這一主題,在全省率先開展“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規劃新建和擴挖改造堰塘8500口,清淤溝渠2000千米,新增蓄水能力5000萬立方米,改善灌溉麵積25萬畝。
目標既定,重在落實。
11月2日,鍾祥市隆重召開全市水利建設暨“三萬”活動動員大會,動員和組織市直各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幹部組成“三萬”活動工作組,由市委書記馬朝暉任組長,市長林長洲、市委副書記周正清、副市長羅強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市紀委、組織部、宣傳部、農辦和機關工委等單位組成,負責全市“三萬”活動的組織指導、綜合協調和檢查督辦,切實強化市直部門責任,要求一把手必須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負總責,結總賬。
為了這次“三萬”活動順利開展,鍾祥市委市政府製定了《全市“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實施方案》,從指導思想、主要任務、組派方式、活動步驟、組織領導、工作紀律及要求等六個方麵都作了詳細規定,並以紅頭文件形式印發給全市各單位。
一場轟轟烈烈的堰塘溝渠擴挖清淤改造的戰鬥,迅速在鍾祥境內打響。
二
按照“一組一口骨幹塘,一灣一口當家堰”的總體要求,鍾祥市各鄉鎮場突出皂(市)當(陽)線、寺(洪山寺)沙(洋)線、郢(中)胡(集)線、武(漢)荊(門)高速線、207國道等主幹線兩旁的堰塘開挖工作,突出挖大堰、清大溝、辦實事,突出重民情、合民意、解難題,起到了典型示範作用。
在鍾祥市水務局,我們見到了石大青局長,他給我們介紹了許多典型,並帶領我們參觀了幾個鄉鎮。
柴湖,是中國最大的移民鄉鎮,也是全省重點的扶貧鄉鎮。柴湖原本是一片蘆葦叢生的沼澤,上世紀因修丹江口水庫,將5萬河南淅川群眾遷移到這裏。雖然經過了三四十年的改造,但水利基礎設施還是十分落後。在過去,許多柴湖人都是靠天收,生活無著時就去上訪,根本不考慮如何改變現狀。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柴湖的水利基礎設施,由市政協牽頭,組織市民宗局、城管局、信用聯社、供銷社、自來水公司、電信公司、柴湖礦業有限公司等20家企事業單位,結對幫扶柴湖54個行政村。
在柴湖鎮黃岔堤村,我們看到了由鍾祥市城管局幫扶擴挖的許家大堰。這口總投資達20餘萬元的堰塘,經過擴挖改造,總蓄水量由原來的5萬立方,增加到了11萬多立方,使周圍500多畝農田排澇蓄水和抗旱灌溉都得到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