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魂歸巴山情暖人間(2 / 3)

沒想到,慰問困難農戶,是操福善人生中最後牽掛的一件事。在被車禍吞噬生命之前,在他人生之路的最後一段,他牽掛著的還是村裏的困難群眾。

11時04分,車子走在一個右急拐彎的長坡,童建新正在琢磨怎麼落實操組長布置的任務,突然感覺越野車輪在打滑,猛抬頭,看到車子正衝向車左側的懸崖!長期山區生活的經驗使他瞬間意識到:要出大事了。車子一打滑,他本能地推開了車門,在車輛將要翻下路麵時,拚盡全力,雙腿奮力一蹬,躍出了車廂。這一切幾乎在一秒鍾內完成……

當童建新與村民們一起找到操福善時,他俯躺在那裏,任憑大家呼喊,都沒有回應。為保持他的呼吸通暢,童建新小心地抱住他的頭側過來。此時,大家才看到操福善頭部滿是鮮血,後腦有一條深深的傷口。“那張臉不再布滿往日的笑容和關愛,巨大的驚恐和無奈寫在他的臉上。一股心酸湧上我的心頭。”回憶至此,童建新早已淚眼模糊。

情暖人間

1月5日,操福善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的上千名幹部群眾前往相送:他生前的同事們來了;老家新洲的堂弟帶著鄉親趕到了;初中同學來了;30多名戰友們從各地連夜趕到了;“三萬”駐點的巴東縣和清太坪鎮的鄉親們來了;原省旅遊局一些二級單位的下崗職工、省旅遊局的保安、保潔人員都來了……在現場,許多人含淚追憶操福善生前的點滴,講述他簡單而不平凡的一生。

鄉親們說:我們要念他一輩子。

從進駐清太坪鎮到不幸離世,操福善在巴東僅僅呆了27天。但這短短的27天,卻讓清太坪鎮的幹部鄉親們,永遠留下了關於他的點滴記憶。

“唉!他走得太急了!”話剛開頭,巴東縣清太坪鎮白沙坪村黨支書陳發宇就取下眼鏡,不停抹淚。1月3日早上10點左右,他和68歲的村民張宏喜向操福善揮手道別,沒想到這一去竟成永別。“他看上去特別樸素,對人又和氣,沒有一點官架子。”陳發宇和操福善剛見麵,就覺得他不像省城來的“大官”。最後一次來白沙村看塘堰,陳發宇跟操福善坦誠地講了村裏發展所麵臨的斷頭路多、特困戶多、產業發展難等諸多困難。操福善一麵耐心傾聽,一麵給他鼓氣:無論什麼時候,幹部都是老百姓的主心骨,一定要帶領村民克服困難,千方百計加快村裏的發展。

巴東縣清太坪鎮雙樹坪村七組82歲的老大娘陳春菊,一聽到操福善的名字就濁淚縱橫,像失去親生骨肉一樣悲楚。“你說春節來看我的啊——卻舍下我先走了哦——”麵對記者,她不停念叨著操福善對她的樁樁好處。她說,遇到操局長(當地老百姓都這樣稱呼操福善)是她前世修來的福分。原來,前些年,陳大娘的女兒改嫁,女婿也走了,隻留下她和智障外孫向大青相依為命,生活十分艱難。再加上大娘年紀越來越大,又常年患病,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祖孫倆的日子就越發難熬。從2010年湖北省旅遊局“三萬”活動工作組駐點以來,陳大娘家就是工作組重點幫扶戶。自去年操福善擔任工作組組長以來,又兩次登門看望陳大娘祖孫倆。去年冬天的一個傍晚,剛從“挖塘”現場返回、滿頭是汗的操福善來到陳大娘家,不顧黑乎乎的木椅上積下的灰塵,徑直挨著陳大娘坐著,雙手緊握著大娘粗糙、幹癟的手,深情地叫著“陳大娘”,並詳細地詢問大娘的身體和生活狀況。當他看到向大青穿著一雙破舊不堪的鞋後,把他拉到身邊,跟他比起腳的大小。操福善說:“嘿,你的腳碼子和我差不多呢。”沒過幾天,他再次登門的時候,手裏提著一雙鞋,對大青說:“來來來,快快換上!”接著,他拿出一本書遞給大娘說:“這是上一任組長陸令壽寫的一本書,上麵記錄著您家的情況,還有您的照片呢,您認不得字,可以經常看看這些照片。”臨走時,操福善告訴大娘,春節時,他會來看望大娘,給大娘拜年。操福善沒能再次走進陳大娘的家門,而陳大娘這位命運多舛的老人,也在操福善離開2個月後撒手西去。

“聽到操局長翻車的事,我怎麼也不相信,這麼好的人,唉——”3日那天上午,雙樹坪村七組困難戶陳千山聽到操福善出事的消息,雖然怎麼也不相信,卻沒有絲毫遲疑,徑直奔向出事地點參加救援。途中,他的腦海裏不停閃動著操福善看望他家時的親切麵容,暗暗告訴自己要跑快點,還要快點……陳千山的妻子常年患病服藥,家裏沒錢,兒子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四處打工,沒掙到什麼錢,回家試圖養蜈蚣。去年12月18日那天,操福善看望陳大娘後,並沒有回駐地,而是來到陳千山的家,在火塘邊和他們一家促膝交談,商討如何解決眼前的困難和怎樣發展蜈蚣養殖業。“那天直到深夜,操局長還不知疲倦。”陳千山回憶。

車禍發生後,村民們對操福善的傷勢十分擔憂,四處打聽他的消息。1月3日下午,陳發宇接到白沙坪村村民20多個詢問電話。得知操福善殉職的噩耗,整個村莊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他是個好人,和老百姓的心貼得緊!要不是隔得遠,我們要給他送花圈,送他一程。”白沙坪村一組村民張宏喜悲痛地說。

操福善一直想請媒體好好宣傳下雙樹坪村七組的村民向宏國。向家離新修“朝陽坪”堰塘不足100米,他承包的山林中原有一口名叫“陰靜塘”的堰塘,因為年久失修漸遭廢棄。2010年,向宏國本想自家新修一口水池解決飲水問題,不料被滑落的石頭砸傷了大腿,還花了2萬多元的醫藥費,最後隻能作罷。2011年工作組決定在他屋旁新修一口堰塘時,他二話不說捐出林地,由於麵積不夠還推倒了他家半畝多的煙葉地。要知道在當地一畝煙葉地年收入4000多元錢,被村民視為“飯碗田”。為此,操福善對工作組成員說:“向宏國覺悟很高,要請媒體好好宣傳這個典型。”麵對來訪的記者,向宏國說:“我這捐一座山,捐一塊地算不了什麼,操局長為我們跋山涉水,要完成幾代人未完成的任務,衷心感謝各級領導關心支持我們解決飲水問題,我們子孫後代都要感謝他和工作組。他雖然走了,但我們永遠記得他,要永遠感謝他。”

“27天能樹立形象,這靠的是人格的力量……”清太坪鎮黨支部組織委員蔡勇從操福善來到村裏起就一直跟隨他一起工作,“一個廳級幹部到了鄉下,沒一點官架子,也從不占我們一點便宜。吃飯就在我們食堂,和我們鎮裏的工作人員一樣,記賬付單,組員們一個都不許白吃白喝。鎮裏幾次想宴請他們,都被拒絕,居住就在隔壁旅社,高寒氣候下,沒提出任何條件。”

同事們說:他值得我們敬重。

操福善的辦公室在湖北省旅遊局辦公樓八樓走廊的盡頭。他辦公室的門總是開著,桌子上整齊擺放著筆記本和資料,旁邊另有一張四方桌,上麵擺著文房四寶,以及幾幅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