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魂歸巴山情暖人間(1 / 3)

——記湖北省旅遊局殉職幹部操福善

【程芙蓉】

魂歸巴山

2012年元旦,鄂西巴山深處,早已進入隆冬,在天寒地凍的氣候下,蕭瑟的山村顯得越發寧靜。3日上午,恩施州巴東縣清太坪鎮洋洋灑灑下了一晚的小雪,還沒有停歇。11時許,該縣縣級公路“清(太坪)—木(竹坪)”線上,駛來一輛武漢牌照的越野車。當車翻過海拔1400米的梅家山埡口後,駛上了一個右急拐彎的長坡。突然,越野車車輪打滑失控,車子像脫韁的野馬偏離路中,閃電般衝向車左側的懸崖!這時,從車後座迅速跳出一人,重重摔倒在路邊;而越野車在向前滑行了幾米後,一頭向山下栽去,跌落在下一層盤山公路上,隨後又彈起,向路邊幽深的磨刀河峽穀翻滾下去,最終被樹杆擋住才停下來。

就在車向山下翻滾的瞬間,從後座跳出的那人,趕緊從地上爬起,撒腿向車跌落的坡下跑去。他一邊跑一邊大聲呼喊著兩個人的名字,同時掏出手機撥打報警電話。這個人就是湖北省旅遊局政策法規處處長、“三萬”工作組成員童建新。在車撞倒電線杆的一瞬間,坐在後座的他感覺大事不好,本能跳車,得以僥幸逃生。童建新呼喊的兩個人就是剛才跟他一起坐在車裏的省旅遊局副巡視員、“三萬”工作組組長操福善和司機李載山。

聞訊而來的鄉親和從不遠處駐地趕來的另外兩名省旅遊局“三萬”工作組成員與童建新一起,在出事車附近搜尋操福善和李載山。不久,在已全部損毀的越野車附近,大家首先找到被拋出車外的李載山。此時,雪越下越大,大家在失事車周圍沒找到操福善,於是循著車翻滾下來的軌跡往回找,終於在失事車翻過的水泥公路排水溝裏找到了操福善。斯時他頭部滿是鮮血,人已昏迷不醒。

很快,救護車到達出事地點,救護人員在給傷者打完強心針後,將兩人送往恩施市搶救。12時10分,操福善終因頭部、腰部、肋骨等身體多處受重創,搶救無效而殉職。

結緣“挖塘”

操福善1952年10月出生於武漢,1972年應征入伍,1988年轉業至湖北省旅遊局工作。在省旅遊局工作的24年裏,他曆任局機關黨委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處長、副書記、財務管理處處長、辦公室主任、副巡視員。遇難時,他離退休不到10個月……

2011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啟動“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推進農村水利建設,解決農村飲水困難。操福善受省旅遊局黨組委派,帶領童建新、肖良成、張晉熙,組成“三萬”工作組,遠赴巴東縣清太坪鎮開展“三萬”工作。對於退休前的這次重要任務,他的家人擔心他年歲太大,身體不好,吃不消,但他卻“欣然受命”,在2011年11月28日的《“三萬”工作實記》中寫道:

局長簡短交代任務……本人欣然受命,一定認真完成任務,艱苦奮鬥,帶好隊伍,依靠當地黨委政府共同做好工作。“挖塘”任務特殊,巴東的地質條件特殊,克服困難,堅持實際,確保任務圓滿完成。

12月7日,操福善帶領3名幹部進駐清太坪鎮。

地處武陵山深處的清太坪鎮,山大人稀,自然條件惡劣,嚴重缺水,村民飲用水靠自家小水窖在雨季接的降水,莊稼就完全靠天澆灌了。老百姓把水當寶,因為缺水、水精貴,所以把小水池、小水窖誇張地稱作“水庫”。

12月8日一早,操福善帶隊首次來到白沙坪村,聽完村支書陳發宇簡短的村情介紹後,馬上到一、二、三、六組查看了6口廢塘,逐一測算塘堰麵積、容量。他原準備擴建、整修三組的“威沙淌”塘堰,但擴建占地的5戶村民有3戶不在家,一時難以協調征地事宜。為搶時間,操福善與村幹部商量後,拍板先整修一組的“倒坐坑”塘堰。20天後,塘堰主體工程完工,可解決300多人的飲水、80餘畝農田的灌溉。

操福善的女兒回憶,12月間,爸爸跟她通過4次電話,每次他都主動談起“挖塘”工作。“12月17日他跟我說‘工作推動遇到困難’。12月23日他又跟我說‘放心,工作推動有成效了,爸爸能提前圓滿完成任務’。”

童建新說:“我們8日入駐‘三萬’工作點,9日就開始了工作。操組長不顧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壓和胃病,每天爬高山、探峽穀、鑽溶洞、入密林,馬不停蹄,走遍了4個村的高山峽穀,查看了28個塘堰和6百多個小水池、小水窖和小水井。每天早上頂風冒雪、拄著拐杖、帶上幹糧出發,摸爬滾打了一整天,晚上磨刀河大峽穀的寒風湧起,他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房間休息。”

童建新的“三萬”民情日記這樣記載著:

就這樣經曆了近20天的苦戰後,操福善開始感到身體不適。他量完血壓後,歎道:“人老了,不中用了,先把自己搞倒了。”我心中感到不妙,拿過電子血壓計一看,大吃一驚:“啊,操組長,你的低壓120,高壓180,高血壓很嚴重了,得趕緊回武漢休息!”“我帶了降壓藥,等開完恩施州片區‘三萬’工作會,我再回去治療。”操組長說。

12月26日,眼見第一口塘堰已完工,又臨近元旦假期,操福善才返回武漢檢查身體,探望家屬。

2012年1月2日,假期尚未休完,掛念著挖塘工作的操福善連夜趕回清太坪鎮。晚餐為了暖和身子,工作組的同誌們喝了點當地生產的散裝苞穀酒,操福善話也比平時多了些。“我跟塘結緣了”,他說,“參加工作,挖塘是起點。年輕時候在公社的水利工地上挖塘。有一天幹部把我喊去,問我‘小操同誌,表現不錯。部隊在招兵,組織推薦你,想不想去?’,我回答‘想去!’。哈哈,我丟下鐵鍬就去報名當兵了。今年下半年就要退休了,沒想到自己的事業畫的句號,又是挖塘。”童建新打趣道:“雄赳赳,氣昂昂,離鄉還鄉都挖塘。打拚一輩子,又回到原點了,哈哈!”想起和操福善的這段對話,童建新感慨不已。

心係山民

1月2日晚,雙樹坪村支部書記譚永甲接到工作組電話,說第二天要來查看朝陽坪水池工程進度。當晚,巴東下了一夜雪。3日清晨,譚永甲急忙發短信勸阻:“路麵結冰,車輛不便通行,請工作組別進村!”不一會兒,他收到短信回複:“根據操巡視員意見,工作組於上午11時到工地查看。”

作為事件的親曆者,童建新事隔2個多月,才敢麵對那驚魂一刻,在痛苦中回憶了操福善生前的最後一個上午:9點多,他們查看了白沙坪村“倒坐坑”水池後,操福善很滿意。隨後,他們又走訪了貧困戶張宏喜一家,10點多鍾趕到清太坪鎮上。安頓好住宿後,操福善覺得時間還早,對他們說:“建新跟我一起去朝陽坪工地看看,良成和晉熙留在房間整理材料。”說完,便出發了。

“快過春節了,慰問困難群眾的方案,想好了沒有?”坐前排副駕駛室的操福善問坐在後排右座的童建新。童回答:“看他們最缺什麼。除了現金外,還送些困難戶急需的物資。這裏大米產量少,可給困難群眾送大米。天氣太冷,可否給他們買點棉衣、棉被或者電熱毯?”“可以,這兩天把最困難5戶的慰問品、慰問金準備好。等會看完工程,就到朝陽坪那兩個特困戶家走訪,你仔細了解一下,看看他們最缺什麼,包括糧食、過冬衣被、年貨等。陳春菊老人身體不好,看需要什麼藥?”操福善停了一下,繼續說,“下午,你帶他們兩個組員,把慰問品全部買齊,放到車上。明天就開始慰問貧困戶。其他的困難戶,列個清單出來,春節前全部上門走訪慰問,要讓困難群眾有白米和豬肉吃,有棉衣棉被,確保他們不挨凍受餓。還有,工作組結的窮親,春節前也要抽空去慰問,留守孩子春節後要上學了,給伢們提前發點壓歲錢,買書買文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