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11月末到2012年4月初,“挖萬塘”活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在短短的四個多月裏,機械化施工的工作量,相當於過去多年的工作量。一個萬方堰塘隻需要三天就可以完成。從目前來看,全省共開工堰塘等小型水利設施建設30.4萬餘處,其中塘堰21.07萬口,小型泵站8305處,小水池、小水窖2.64萬個,溝渠5.9萬條,實現了全省每一個村民小組整治一口當家塘的目標。“挖萬塘”活動勝利完成了它的預定目標。
四
如果說三十年前,安徽的小崗村進行的土地承包責任製,掀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那麼,2012年湖北省的“挖萬塘”活動,則開創了農村小型水利建設的新模式。它用財政資金有方向地補貼農業,整合社會資金,用城市資金促進農業的發展,是“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的成功典範,其意義十分深遠。
從“挖萬塘”活動一開始,許多國有大型企業、民營企業和在外成功人士、務工經商人員、機關幹部、教師等,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聯係機械設備支援家鄉建設。其中有許多民營企業捐款在50萬、100萬以上。合眾人壽一次性捐款400萬元;勁酒牌酒業公司捐款300萬元;宜昌市組織大型企業、民營企業及社會各界開展“支農惠民行動”收到捐款2500餘萬元;新洲區百餘名民營企業老板捐款600多萬元,資助家鄉修堰塘;宜昌市夷陵區有個民營企業家張宗淮4年捐資700萬元,現場施工千餘天,為家鄉興修水利,被譽為“新大禹”、“治水新愚公”……
在這次“三萬”活動中,農民參與的熱情也是空前的,發揮的作用也是超乎意料的。大冶市劉仁八鎮的王全福4兄弟捐資320萬元開挖堰塘;大悟縣玄壇村李世家等5位老漢,捐出他們積攢多年的7萬元養老錢,資助村裏擴挖一口萬方塘堰;一位在東莞打工的小夫妻一年收入不到2萬元,春節回到家鄉看到鄉親們興修堰塘深受感動,捐出3000多元。
在棗陽興隆鎮的柏灣村,我看到了一口新修的大堰,它的名字叫李家崗大堰。大堰麵積足有8畝多,水深平均2.5米,最深處有4米,修整得相當氣派。塘堰的四處培著夯實的新土,塘中波光瀲灩。站在堰堤邊,村主任王海燕很興奮地告訴我,這口堰可以灌溉周圍六七百畝的水田,整治這口堰用了20萬元,出資人就是他身邊的中年男人彭貞江。彭貞江瘦瘦高高的,話很少,性格有些內向。王海燕告訴我,彭貞江這些年主要搞新農村建設項目,他自己就有個車隊。讓我感興趣的是,彭貞江並不是柏灣村的人,他是鄰村白土村的人。我問他為什麼給柏灣村出資整堰塘,彭貞江說出了兩個理由:一是柏灣村太窮了;二是村主任王海燕跟他是好朋友。王海燕笑了,很自豪地告訴我,他倆一起入的黨,有多年的交情。我驚奇彭貞江是黨員,王海燕又很自豪地說,不是黨員誰願吃這個虧,這就是黨員的先進性哇。王海燕也是農村的能人,他還有自己的生意。2010年鎮裏引進能人當村官,王海燕當了村主任。彭貞江說,王海燕接收了一個沒人願幹的亂攤子、窮攤子。村委會的房子都快塌了,王海燕就把村委會搬到他家那幢二層樓的房子裏。王海燕笑了笑,轉移了話題說,柏灣村因為地勢高,水庫的水到這裏沒有渠道,村裏的堰大多是“碟子堰”、“篩子堰”,存不住水。去年幹旱,他們村90%的田裏都沒有插上秧,老百姓因為水打架都告到鎮政府去了,他都頭疼死了。今年他們村12個小組挖了13口堰塘,他可以放心了。王海燕笑得很開心也很燦爛。我有幾分疑惑地問彭貞江,你投巨資修堰塘對柏灣村沒有什麼要求嗎?王海燕搶過話說,開始他投資修堰時,村裏許多村民也這樣問,怕他出資修堰有什麼目的,會不會堰修好了不讓大家用水了。我就開村民委員會,當著大家麵跟彭貞江訂合同,李家崗大堰的主要功能就是灌溉……大家這才放了心。我問彭貞江,你以後想用堰幹什麼呢?彭貞江望著大堰說,我還沒想好,其實,我挖堰的目的很簡單,因為我在柏灣村做過幾年工程,也算是回報柏灣村吧。如果從長遠的發展來說,我倒是想,柏灣村大多為崗地,糧食產量始終上不去,不如流轉土地,在這些崗地上發展特色農業種水果,讓農民富起來。說到這,彭貞江含蓄地笑了笑說,我還沒想好,以後有機會再找有關專家設計設計吧,大堰,先保證農民用水。
湖北省這次“挖萬塘”活動的資金運作是非常成功的,也是一個亮點。它采用政府補貼、各工作組帶資、社會捐款,還有市場運作(通過承包轉讓、租賃、拍賣水利設施經營權等方式,明晰堰塘的產權和確定受益主體),破解資金的難題,不加重農民的負擔。有人形容這次活動是以政府為引導、農民為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支農“大合唱”。它充分反映了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新時期抓“三農”工作的智慧和執政為民的能力。
2012年2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三萬”活動新聞發布會,省委副秘書長、農辦主任劉田喜在會上重申“三不準”:不加重農民的債務、不搞胡子工程、工作組挖塘的資金沒有完全清理前不許撤點。同時,挖堰塘的資金使用要張榜公布。
有這樣一組數字統計,全省20多萬口堰塘整治計劃投入80億元左右,目前實際到位資金81.75億元,其中,企業和社會力量捐資額18.8億元。湖北省“三萬”工作領導小組在總結“挖萬塘”活動時說,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支持,是這次“三萬”活動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20多萬口堰塘就是一個豐碑,它記載著全省人民對農村、對家鄉、對農民兄弟的深厚感情。它將屹立在高山水窖邊、丘陵的堰塘邊、流淌的水渠邊、轟鳴的泵站邊,將屹立在人民的心裏。
2011年歲末,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農村工作會議上,張昌爾副書記代表湖北省作了“深入開展‘三萬’活動,創新三農工作機製”的發言,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回良玉副總理對湖北省開展的“三萬”活動批示道:“湖北省在去冬今春開展了‘萬名幹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反響很好,成效顯著。在今冬明春又開展了以‘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為載體,以‘挖塘堰、強基礎、惠民生’為主題的活動,這既是為三農辦實事,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實際行動,又是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實際舉措,其做法和思路應予肯定,其基本經驗值得各地借鑒。”
李鴻忠書記在“三萬”活動開始前曾說過,“三萬”活動是全省10萬多名幹部用堅實的腳步踐行宗旨,用辛勤的汗水書寫本色,用優良的作風凝聚民心,進行的一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進村趕考”。
曆經一年,“三萬”活動的考卷人民改出來了,荊楚大地回響著這樣的評價:“三萬”活動,人民滿意!
五
毛澤東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說,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
2012年大年初七上班的第一天,李鴻忠書記就帶著張昌爾副書記和李春明秘書長首先來到省農辦看望同誌們。省農辦是省委抓“三萬”工作的指揮部。鴻忠書記帶著大家到農辦的八樓,專門觀看了農辦為全省各地“三萬”活動做的展板。鴻忠書記仔細地觀看了展板的內容,對農辦的工作很是滿意。他語重心長地對農辦的同誌們說,我們“三萬”活動,它不光是個“挖萬塘”惠及農民,給農民利益的事,它的落腳點在哪裏?就是要抓人心,抓感情……
是的,作為執政者,你對人民的感情就決定著你政策製定的走向,你對人民的感情也決定著你在人民心中的威信和地位。載水之舟亦能覆舟,人民群眾的歡迎與否,才是檢驗執政黨能力的試金石。湖北省的“三萬”活動拉近了幹部與群眾的距離,就像一顆種子播撒在全省幾千萬農民的心裏。
走進隨州曾都區洛陽鎮的龔店村,這個村是省作協“挖萬塘”工作組的駐點村莊。龔店村是山區,一進村口,就看見省作協幫助整治的大堰水波蕩漾。村主任顧世國告訴我,這口堰塘本來隻有一二畝大,今年省作協駐點工作組幫助把這個堰塘擴大到了5畝。龔店村地處山衝,山清水秀,生態環境良好。村口的這口大塘堰又為這個迷人的村莊平添了幾分風韻。龔主任說,去年大旱很嚴重,他們減產過半。省作協幫助挖的這口堰能解決他們衝裏180多畝水田的灌溉。塘挖好了還要有水裝,他們已經從山上開了2000多米的水溝引泉水和雨水到大堰塘裏。顧世國告訴我,原本他們村裏的堰有28口,“三萬”活動後又增加到42口,基本上可以解決田裏用水的問題。顧主任信心滿滿地說,他要借著這些堰塘和龔店村的環境把生態旅遊項目搞起來。
沿著山路朝村裏走,山衝裏綠色的莊稼剛剛泛青,樹丫開始泛出萌萌的綠。阡陌交錯的田野中,撒著三三兩兩的村舍,都是白牆灰瓦的房子,古樸而優雅。小小的院落幹淨整潔,就連柴火都劈得長短整齊地碼在衫牆的一側。路邊,幾人合抱的大銀杏樹隨處可見。一條明渠從上而下穿過街心,渠上搭著小橋,數裏長的水泥護欄上都是如意的圖案。村人不多,偶遇之人大多麵含微笑禮貌待人。在龔店村,我忽然有種進入桃花源中的感覺。有人告訴我,龔店村是新農村示範村。
想起在“三萬”活動中,省委省政府要求放大堰塘整治的效應,把堰塘的開挖與新農村建設、村莊環境建設等緊密結合起來。我多麼希望“三萬”活動能在湖北的大地上催生出更多的龔店村這樣生態環境好、人民素質高的新農村。
秋至滿山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在湖北五千多萬畝的耕地上,20多萬口新修的大堰塘如同鑲嵌在荊楚大地上20多萬顆璀璨的珍珠。塘堰內碧水悠悠,仿佛在歌唱著湖北將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的頌歌。20多萬口塘堰也像是大地仰望藍天的清澈眼睛,仿佛在問,春天來了,“三萬”這顆種子來年再發什麼芽,開什麼花?
湖北省委省政府告訴大地,“三萬”活動將繼續開展下去,“三萬”這顆種子還要開出更加絢麗的花朵!
2012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