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男性常見病調理藥膳(1 / 3)

女性、男性常見病調理藥膳

01乳腺增生

養生課堂

乳房是女人的第二生命。乳腺增生是一種最常見的女性乳房疾病。它是指當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和黃體孕激素不協調時而導致乳腺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表現為乳房疼痛、乳房腫塊、乳頭溢液等。中醫學稱乳腺增生為“乳癖”。中醫認為,乳房與肝腎關係最為密切,肝鬱氣滯、情誌內傷在乳腺增生發病過程中有重要影響。防止乳腺增生的根本就在於保持腎氣充足、肝腎暢通。

飲食調養方法

日常以清淡為主,少吃油炸食品。可以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多吃粗糧。乳腺增生重在通,而不在補,不宜過多進食補品。常吃牡蠣、海帶、橘子等具有行氣散結作用的食物,有助於病情的恢複。

推薦藥材

青皮性溫,味苦辛,可以疏肝破氣,腎氣養肝,預防乳腺增生。

柴胡性微寒,味苦,有疏肝的作用,滋陰補腎,化痰散結,行氣破淤,可預防乳腺增生。

食用宜忌

宜:乳腺增生患者宜吃堿性食物,改善酸性體質,可以改變病變細胞。

忌:1.乳腺增生患者不宜攝入脂肪過多,否則影響卵巢的內分泌,導致乳腺增生。

2.乳腺增生患者少吃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豬肉扁豆枸杞湯

材料:豬瘦肉150克,白扁豆50克,枸杞子30克,鹽、味精、薑末、蔥花各適量。

做法:

1.將豬瘦肉洗淨、切絲;白扁豆洗淨,撕掉筋;枸杞子洗淨備用。

2.將肉絲與白扁豆、枸杞子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燉煮至豬肉熟爛。

3.加入鹽、薑末、蔥花、味精即可。

刀豆木瓜肉片湯

■適用人群/乳腺增生者,見乳房脹痛、腋下淋巴腫大者。

■用法宜忌/日常佐餐隨量飲食。

材料:豬瘦肉、刀豆各50克,木瓜100克,鹽、料酒、水澱粉、薑末、蔥花各適量。

做法:

1.豬瘦肉洗淨,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鹽、水澱粉抓勻備用。

2.將刀豆、木瓜洗淨,木瓜切成片,與刀豆同放沙鍋內,加適量水,煮30分鍾,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汁後同放入沙鍋內。

3.沙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加入肉片,攪勻。

4.肉湯中烹入料酒,再次煮沸,加蔥花、薑末和少許鹽,拌勻即可。

鮮橙汁米酒

■適用人群/乳腺增生,見有腫塊、觸痛者。

■用法宜忌/日常佐餐隨量飲食。

材料:鮮橙汁100毫升、米酒50毫升。

做法:

將米酒與鮮橙汁混合攪勻即可飲用。

海帶拌雞絲

■適用人群/乳腺增生,見有腫塊、觸痛者。

■用法宜忌/佐餐隨量食用。

材料:海帶200克,雞脯肉100克,植物油、鹽、香油、醋、醬油、薑末、蒜末各適量。

做法:

1.海帶洗淨,切成細絲,放入沸水中煮熟,撈出瀝幹水分。

2.雞脯肉洗淨,切成絲,加鹽、醬油

拌勻,醃漬片刻。

3.鍋內放少許植物油燒熱,放入雞絲滑散,至變色後盛出瀝油備用。

4.將海帶絲、雞絲放入大碗中,加適量鹽、香油、醋、蒜末、薑末拌勻即可。

蘿卜拌海蜇皮

■適用人群/乳腺增生者,大拇指和食指壓擰乳頭有異常分泌物。

■用法宜忌/佐餐食用。

材料:白蘿卜200克,海蜇皮100克,鹽、植物油、白糖、香油、蔥花各適量。

做法:

1.將白蘿卜洗淨,切成細絲,加少許鹽醃漬一會兒,瀝去水分。

2.將海蜇皮切成絲,入沸水中焯燙,再放入清水中,然後瀝幹水分。

3.將蘿卜絲與海蜇絲一起放入碗中,加少許鹽拌勻。

4.鍋內放入少許植物油,燒熱後放入蔥花炸香,趁熱將蔥油淋入碗內,加白糖、香油拌勻即可。

02帶下病

養生課堂

女性陰道經常會分泌少量的白色黏狀液體,即白帶。白帶無色無味,在月經期、排卵期或妊娠期會增多。很多女性以此為擾。實際上,白帶和月經一樣,是女性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不必過於擔心。不過,如果白帶量過多,顏色異常,或有臭味,或伴有陰部瘙癢、腰膝酸軟、頭暈乏力等症狀,則是帶下病,是女性生殖係統的炎症。中醫認為帶下病主要是由於脾虛、腎虛以及濕熱下注所致。

飲食調養方法

飲食方麵注意以清淡為主,多吃些有健脾、補腎、固澀作用的食品。體虛者多食有補虛作用的食物,如豬骨髓、羊腎、阿膠、蚌肉、蛤蜊、燕窩、栗子等。濕熱帶下者可以吃些有清利下焦濕熱作用的食物,如絲瓜、薺菜、綠豆、紫菜、荸薺、冬瓜、西瓜等。

推薦食材

墨魚可以調經帶,適合女性滋補食用。

烏雞營養豐富,可以補虛益氣,健脾固腎,適合體質虛弱的女性滋補。

推薦藥材

萆性平,味苦,經常用於治療白帶過多。

馬齒莧性寒,味酸,對濕熱帶下有療效。

黃芪性微溫,味甘,有補中益氣的作用,對體虛而致的帶下有補益作用。

金櫻子性平,味酸澀,能收澀止帶,體虛所致的帶下病可以食用。

食用宜忌

宜:帶下病患者宜食清淡性涼的食品。

忌:1.帶下病患者忌食生冷、油膩或辛辣刺激性食物。2.帶下病患者少食涼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萆薢冰糖飲

■適用人群/濕熱蘊結型帶下患者。症狀見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白,質黏膩,氣味腥穢,伴有胸悶口苦,納食較差,或小腹作痛,或帶下色白質黏如豆腐渣樣,外陰瘙癢,小便黃少,舌苔黃膩或厚等。

■用法宜忌/分3次飲完,或倒保溫杯中代茶飲用,每天1劑。

材料:萆薢、玉米須、冰糖各30克,蓮須15克。

做法:

1.將上述各藥衝洗幹淨,共放鍋中。

2.加1500毫升水,煎煮至剩500毫升藥液時,撈去藥渣。

3.加入冰糖攪化即可。

馬齒莧雞蛋白

■適用人群/白帶多,夾有血絲或顏色粉紅者。

■用法宜忌/飲汁,吃蛋。

材料:鮮馬齒莧100克、雞蛋2個。

做法:

1.馬齒莧搗汁段。

2.將雞蛋煮熟。

3.取蛋白與馬齒莧汁同加熱即可。

金櫻子燉甲魚

■適用人群/陰虛火旺型帶下患者。症狀見帶下赤白,質黏稠無臭味,陰部灼熱,伴有頭暈目眩,或麵部烘熱,心煩失眠,盜汗夢多,小便短赤,大便幹結,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用法宜忌/吃肉喝湯,隨量食用。咖啡、濃茶、花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應忌用。

材料:金櫻子15克,熟地、地骨皮各20克,甲魚1隻,薑片、蔥段、鹽、料酒各適量。

做法:

1.先將甲魚宰殺後洗淨,剁成小塊。

2.金櫻子、熟地、地骨皮用紗布包好,與甲魚共放燉鍋中,加入調味料及適量水;用小火燉至甲魚爛熟後,揀去藥包,即可。

黃芪燉烏雞

■適用人群/帶下患者,症狀見帶下色白如涕,無臭味,綿綿不斷等。

■用法宜忌/吃雞肉、蓮子,喝湯,隨量食用。

材料:黃芪30克,白術20克,蓮子50克,烏雞1隻(約500克),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

1.將烏雞宰殺去毛及內髒後洗淨。

2.黃芪、白術用紗布包好,塞入雞腹內,放入燉鍋中。

3.放入蓮子,加適量水,用小火燉至雞肉爛熟,揀去藥包,加鹽、雞精調味即可。

03月經不調

養生課堂

月經不調是一種婦科常見病,很多女性為其所困擾。月經量過多或過少、月經周期不規律、月經頻發或稀發以及前麵講到的閉經等,都是月經不調的表現。內在直接體現在外在。月經不調者會出現麵色萎黃、麵色蒼白、肌膚過油、麵部暗瘡等眾多肌膚問題。中醫講“經水出於腎”,調理月經就在於補腎。腎氣充足,方能精血旺盛。

飲食調養方法

改善月經不調,最根本在於調理體質。中醫講補腎補虛,從而使腎氣旺盛,精血充足,月經自然通調。

可以利用藥膳來調理,堅持就有效果。除此之外,不要忽視對營養的補充。

日常注意多補充足夠的營養,經期要注意補血補鐵,以補充每月的失血量。

推薦食材

烏雞可以補血補虛,是女性的滋補佳品之一。

紅棗、木耳、動物肝髒等都可以補血,女性經期可多吃些。

推薦藥材

益母草性微溫,味辛、甘,如其名一樣有益女性,有益子宮,對於調經有很好的效果。

紅花性溫,味辛,有活血調經的作用。

食用宜忌

宜:除了補充肉類外,經期還要吃大量水果、蔬菜,可以調整經期情緒。

忌:經期忌大量喝冷飲,冷飲會刺激子宮和盆腔血管,誘發月經不調。

益母草湯

■適用人群/適用於月經量過多、色紫暗、夾有血塊,伴痛經者食用。

■用法宜忌/每日1劑,分2次服用。孕婦忌食用。

材料:紅糖60克、益母草30克。

做法:

1.取益母草加300毫升水,煎煮20分鍾。

2.將取汁加紅糖即可。

核桃蓮子粥

■適用人群/適用於月經提前、經量多、經血顏色淡、質清稀,伴有腰酸、頭暈、耳鳴、麵色晦暗者。

■用法宜忌/每2~3日食用1劑,長期食用療效好。便秘及產後忌食蓮子。

材料:核桃肉60克、去心蓮子30克、大米100克。

做法:

1.將核桃肉、蓮子、大米淘洗幹淨。

2.將三味一同放在鍋內,加適量清水,中火煮成粥即可。

仙靈脾燉羊肉

■適用人群/溫補腎陽。適用於更年期陽氣不足,出現麵色晦暗、腰酸怕冷、大便稀、月經量多質稀、麵部腫脹等症狀的輔助治療。

■用法宜忌/每2~3日食用1劑,長期食用療效較好。濕阻中滿或有停飲、痰、火者忌食。有口幹、手足心發熱、潮熱、盜汗等症狀,屬中醫學陰虛相火易動者,不宜服用。

材料:羊肉250克,仙靈脾15克,仙茅、桂圓肉各10克,鹽3克。

做法:

1.將羊肉洗淨,將仙靈脾、仙茅、桂圓肉用紗布包裹,放沙鍋,加適量清水。

2.大火煮沸後,小火燉煮3小時,去藥包,加鹽調味即可。

功用解析

仙靈脾、仙茅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的功效;桂圓肉溫補心脾;羊肉具有溫補作用。

西洋參燉烏雞

■用法宜忌/不宜同時用藜蘆、五靈脂。

材料:西洋參、薑片、蔥段各10克,烏雞1隻,料酒、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1.西洋參潤透,切薄片;烏雞處理洗淨。

2.將西洋參、烏雞、薑片、蔥段、料酒同放燉蠱內,加適量清水。

3.置大火上燒沸,再用小火燉至肉熟爛,加入鹽、味精、胡椒粉調味即可。

烏雞歸芪湯

■適用人群/適用於經期提前,月經量多,顏色淡,全身無力者。

■用法宜忌/月經前每3天1劑,分3次吃完,連續食用2劑。濕盛中滿、大便泄瀉者去當歸。

材料:烏雞1隻,黃芪15克,當歸、茯苓各10克,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1.烏雞宰殺後去毛及腸雜,洗淨;黃芪、當歸、茯苓放入雞腹內。

2.雞放沙鍋內,加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肉爛熟;去藥渣,加鹽、味精調味即可。

04痛經

養生課堂

痛經是一種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它是指在女性經期或者前後出現周期性腹部脹痛、腰背部酸痛、胸悶煩躁、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四肢冰涼、冷汗淋漓等症狀。痛經的原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生產後即可緩解或消失。繼發性痛經主要是器質性病變所致,如子宮肌瘤、盆腔炎等,需要手術治愈。從中醫來講,痛經主要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或氣血虧虛所致。

飲食調養方法

痛經患者日常要注意飲食多樣化,補充足夠的營養。尤其要補充一些理氣活血作用的食物,如薺菜、香菜、胡蘿卜、橘子、生薑等。氣血虛弱者宜常吃魚類、蛋類、奶類、豆類、動物肝髒等來補養。月經來臨前注意飲食清淡,可以吃些食醋、酸菜一類的酸味食品,有助於緩解疼痛。另外,葡萄酒可以活血通經,可以適量飲用。

推薦藥材

山楂有活血祛淤止痛的作用,可以在經期食用。

川芎性溫,味辛,有活血止痛的功效,痛經患者可以食用。

當歸有活血調血的功效,可以調經止痛。

山藥,有補虛的作用。

生薑、小茴香等有溫經散寒的作用。

紅棗可以補血養血。

食用宜忌

宜:有便秘症狀的痛經患者盡量吃些香蕉、紅薯、芹菜等通便食物,時刻保持大便通暢,因為便秘也會誘發痛經和加重疼痛感。

忌:1.有痛經症狀的人日常注意少吃生冷和不易消化食物,以免刺激子宮,加重症狀。在月經期間,尤其要注意避免一切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生蔥、生蒜等。

2.痛經患者平時注意不要偏食。

蜜汁山藥南瓜

■適用人群/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期頭痛等人的輔助食療。

■用法宜忌/佐餐隨量服食。

材料:小南瓜、山藥各250克,紅棗、蜂蜜各適量。

做法:

1.小南瓜去皮,去瓤,洗淨切丁;山藥去皮,切丁;紅棗洗淨,去核,切成片。

2.將小南瓜丁、山藥丁、紅棗片一同放進大碗,澆上蜂蜜和適量水,蒸10分鍾即可。

山楂去痛粥

■用法宜忌/經期前1周開始服用,每日2次,溫服,服至月經來潮。

材料:山楂30克,雞血藤、益母草各12克,當歸9克,川芎5克,大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

1.大米淘洗幹淨,用清水浸泡30分鍾。

2.將山楂、雞血藤、益母草、當歸、川芎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煎取濃汁,去渣。

3.藥汁中加入大米煮成粥後加紅糖攪拌均勻即可。

薑椒棗糖湯

■適用人群/寒濕凝滯型痛經者。

■用法宜忌/月經來潮前,每日1次,連服7天。

材料:生薑25克、花椒9克、紅糖30克、紅棗50克。

做法:

將原料加水煎服。

當歸羊肉湯

■適用人群/適用於氣血虧損型痛經。見經期腹中冷痛或婦女產後虛寒腹痛。

■用法宜忌/食肉飲湯。每日一次,行經前服5~7天。

材料:羊肉100克,當歸、薑片各10克。

做法:

1.羊肉洗淨切小塊與當歸、薑片同燉。

2.熟爛後去當歸、薑片即可。

功用解析

補血虛,溫脾胃。

三花調經茶

■適用人群/適用於氣滯血淤所致的痛經、量少、腹脹痛,經色暗或夾塊,或閉經等。

■用法宜忌/每日1劑,溫服,連服數日,經前幾日服用效果更好。

材料:玫瑰花、月季花各9克,紅花3克。

做法:

1.玫瑰花、月季花、紅花碾成粗末備用。

2.將碾好的粗末放入茶杯中,用沸水衝泡,悶10分鍾即可。

05閉經

養生課堂

閉經,顧名思義,也就是月經停止了。閉經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原發性閉經,是指女性年滿18周歲,而尚未來潮;一種是繼發性閉經,指女性在月經來潮後出現3個月或者3個月以上未來潮的情況。產生閉經的原因除了生殖器官發育不全、腫瘤等器質性因素外,主要是由於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失調所致。中醫稱閉經為經閉,是由於體質虛弱,腎氣不足,精血虧損等使氣血停滯不行而導致的。

飲食調養方法

首先要注意補充全麵而豐富的營養,使身體保持在最佳的狀態。尤其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會影響內分泌腺功能,垂體合成和分泌等。

中醫療法重在補虛,尤其體質虛弱者更要注意補肝腎、補血氣。可以選擇蛋類、奶類、紅棗、桂圓等營養補血食物。另外,生薑、紅糖等有行血化淤的作用,對於閉經也有很好的效果。

推薦食材

黑木耳既能補鐵補血的效果,又能補虛,是素中之葷。

牛肉、烏雞等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有助於增強體質。

推薦藥材

人參是公認的補虛中藥材,是體質虛弱者的福星。

黃芪性甘,味微溫,有益氣生血的作用。

食用宜忌

宜:閉經女性飲食宜清淡化。

忌:1.停經的女性要少吃含油脂多的食物。2.閉經女性切忌盲目節食、減肥,使營養攝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