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篇(3 / 3)

其實,這是詹姆斯經過充分比較之後做出的決定。他認為打電話及上門推銷的方式雖然有效,但開銷太大,進展緩慢。思維獨特的他想出了一個方便有效、費用低廉的推銷方法。這天,他和他的朋友們出乎意料地出現在工業品博覽會上,向來賓散發公司發行股票的傳單。

此舉果然奏效,在這一獨特而又大膽的策略運用下,短時間內,他的股票全部售完,他不僅擁有了大量的發展資金,而且還為其公司及個人擁有的股權建立起高水準的市場信譽。令那些保守的證券商們大吃一驚。

雖然初戰告捷,但美國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中小型公司時時麵臨著倒閉的危險,想擴大自身經營尚且困難,更不用說在短時期內迅速崛起了,所以小企業通向企業王國的道路是很難走的。麵對風雲變幻的市場競爭中,詹姆斯·林又獨辟蹊徑,與在其他中小型公司互相拚搏,苦苦掙紮不同。詹姆斯·林選擇收購公司這條路。收購公司是需要大量現金的,詹姆斯·林個人當然不可能擁有這樣多的資金,資金的來源主要是向股東增發或配售新股。由於收購能刺激公司股票上漲,股票上漲之後,不但會引來眾多的投資者,還使增發或配售的新股價格增高,現金來源也就越來越充裕,有了足夠的現金又能支持收購行動。這樣在短短幾年間詹姆斯·林一舉買下了3家公司,資產總額扶搖直上,到1960年已達數千萬美元。林氏公司脫穎而出

現在的詹姆斯·林不再是個小生意人了,林氏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王國初具雛形,詹姆斯·林也成為了商業界的風雲人物。1961年春,他又兼並了一家公司,並變更公司的名稱為林一迪姆斯——伏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LTV公司。如果按照常規模式發展,要達到這種規模非得用幾十年時間不可。詹姆斯·林卻將速度大大加快,在幾年內就做到了。他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又用種種吞並、購買的手法又控製了好幾家公司,他的每一次收購行動都是用別人的錢完成的。當這些被吞並的公司並人LTV公司之後,他們的舊股東把原來的股票交回,換發了LTV母公司的股票。這樣,在股市上隻能買到LTV公司一家的股票,已買不到原來公司的股票了。這些以前曾是各自獨立的公司,而今變成了是LTV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所謂的“賬麵資產總額”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組建股份公司的經驗還告訴詹姆斯·林,發行股票後隨著股價上漲,他的財富便大大增加了,現在他為什麼不可以用LTV公司的子公司,也如法炮製一番,用以增加公司的市場資產呢?於是,他在通過子公司收購更多的小公司,這樣大魚吃小魚,林氏集團的規模越來越大,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企業王國。

孫子在本篇中,根據不同的地勢詳解了不同的“處軍”方式,其根本目的也是在告訴世人,遇事要看透徹,找到有利於自我發展的地方,才能取得成功。詹姆斯·林之所以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一條增加財富的捷徑,就是因為他選擇了一個對自己的有利的環境生存。

海夫納“令之以文”

在前幾計中,孫子曾多次提到將領在戰爭過程中的重要性,在本篇中,孫子的文章末尾又提到了這個問題,這一次是從“治軍附眾”的方麵去闡述,提出將領要“令之以文”,要令士兵們“親附”,士兵們才會為將領賣命,奮勇殺敵。而企業家在商業領導中一樣要依照這樣的原則,令下屬“親附”才會使企業獲得成功。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杜德萊·弗裏曼曾寫過一篇關於海夫納如何成為超級暴發戶的報道,休·海夫納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花花公子》雜誌的創始人,報道稱稱這份雜誌為美國出版業紅燈區銷路最廣、銷量最大的色情雜誌,它給原來一無所有的海夫納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海夫納本人的作風行為亦有花花公子之風範,無論他在哪裏露麵,身邊總有美女相伴,因此他自己也落得一個“花花公子”的美稱。然而,這個崇尚性解放的父親卻有一個很傳統、很單純的女兒,名叫克裏斯蒂·海夫納。在美國的富豪家庭中,像她這樣的女孩子可是非常罕見。

早先海夫納的雜誌社是設在自己家中。賺了錢後,他買了一間寫字樓,把雜誌社搬進去,自己也經常不回家,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他的妻子不能忍受丈夫的惡習,與他分居。5年後,他們辦理了離婚手續。因此在這期間出生的克裏斯蒂,自幼就深深地感到父親的風流名聲給家庭和她個人生活帶來的陰影。她由母親監護長大,缺少父愛的成長過程把她的個性磨練的十分堅強。

1975年,克裏斯蒂在美國布朗迪斯大學就讀,學習成績優異,父親對她非常讚賞。休·海夫納看出女兒在文學方麵有著較高的天賦,適合辦雜誌,雖然他也知道克裏斯蒂對這份雜誌的看法,但他已經創下了偌大的一份家業,不交給心愛的女兒,還能交給誰呢?於是那時,他就暗暗打著定主意,今後要把自己的事業交給克裏斯蒂,因此,他著意對女兒進行培養教育,在女兒畢業後,讓她來自己的公司上班。

在《花花公子》雜誌創辦的二十多年裏,海夫納個人資產從零開始到1975年已是數以億計,這個時期是海夫納人生的黃金時代。然而70年代中期以後,許多內容與《花花公子》相似的雜誌,如《花花女郎》、《長廊》、《樓頂房屋》等紛紛出籠,在色情方麵更是“後來居上”,內容更為“開放”,爭奪了《花花公子》大量的讀者。導致《花花公子》銷量大跌。

1972年,《花花公子》每月的銷量是700萬本,到了1978年,每月的銷量隻有480萬本了。廣告費收入也直線下滑。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連鎖反應是公司的股票在華爾街股票市場上的連連下跌,從1972年每股價值25.125美元下跌至每股2美元。為了挽救企業的頹勢,海夫納於1976年以50萬美元年薪聘請了德力克·丹尼爾斯任公司總裁。德力克·丹尼爾斯原是底特律自由出版社的執行編輯,還兼任奈特一裏德報業公司的副總裁,對於雜誌報刊行業的經營業務非常熟悉。他出任總裁以後,他全麵整頓了公司的業務。

當時克裏斯蒂這時已經是公司的一名高級職員,她也參與了這次調整。他們進一步豐富了《花花公子》雜誌的內容,並出版發行了它的姊妹刊《奧伊》雜誌。此外,還擴展了收費有線電視服務,開辟了豪華酒店、唱片公司、賭場和書籍出版公司,進一步擴展了公司的經營範疇,使得花花公子公司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企業集團。

這其中賭場的經營給花花公子公司帶來的經濟效益最大,為了讓賭場效益增加,花花公子集團在賭場上的投資也是巨大的,大西洋城的賭場耗資最為巨大,被稱做“花花公子”皇冠上的寶石,投入了1.3億美元,它建有500間豪華的酒店星級房間。倫敦的賭場則是達官貴人們出入的場所,年獲利超過1300萬美元,它帶給公司的財源滾滾,令海夫納喜不自禁。而《花花公子》雜誌的銷量也有所回升,1980年達到了520萬份。廣告收入也有所增加。股票每股的價格回升到9.125美元。

可是好景不長,由於種種原因,《奧伊》雜誌和美國新澤西州大酒店、威斯康辛州日內瓦湖畔酒店、倫敦的賭場都相繼出售。接著不久之後,那顆“皇冠上的寶石”大西洋城賭場酒店由於違反新澤西州的經濟管理條例,被美國政府勒令停業,麵臨著被吊銷執照的噩運。

休·海夫納眼看著他一手創建的花花公子企業帝國就要毀於一旦了,他孤注一擲,決定讓克裏斯蒂就任總裁。在克裏斯蒂剛進公司的時候,她拿起《花花公子》雜誌,那裏麵的裸女玉照免使她臉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開始正視父親的事業,擔任了公司的董事和副總裁。為父親了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正處於《花花公子》日薄西山的時候,但同時也是克裏斯蒂要發揮實力的時候。

1982年4月28日,海夫納發表聲明,宣布花花公子企業公司的新總裁克裏斯蒂和副總裁馬文·赫斯頓走馬上任。至此海夫納徹底將權力移交給了女兒。休·海夫納的任命引起了企業公司內部以及社會各界的強烈反應,大多數人仍持懷疑態度,公司內部的人對克裏斯蒂能否勝任也態度迥然。大家都覺得現在企業正在掙紮之中,它需要一位更有經驗、更有魄力的人來力挽狂瀾。克裏斯蒂雖然跟隨父親多年,可經驗上仍有不足,但休·海夫納沒有理會公司內外的種種議論和疑問,他對自己的女兒充滿了信心。

父親的信任給了克裏斯蒂莫大的鼓舞,她決心以實績向仍持懷疑態度的人們證明自己的能力,努力擺脫垮台命運的威脅。她深知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鑒於自己的經曆還很有限,她主動提出,在新成立的總裁辦公室裏,由馬文·赫斯頓和她共同負擔企業管理的責任。馬文·赫斯頓原本是公司財務部門的主管人,經驗方麵的確勝她一籌。

克裏斯蒂擔任總裁以後,對《花花公子》雜誌的內容作了大幅度的修改,她改變了《花花公子》隻以裸露美女取悅顧客的色情形象,努力提高了檔次,來贏得廣大新讀者的歡迎。此外,她還辦了其他兩個雜誌,積極邀請歌星、影星在她所辦的雜誌上露麵談話,利用明星效應來吸引顧客,增加新的具有時尚性、趣味性的內容。

克裏斯蒂還對電視報刊的潛力作了新的評估,認為收費有線電視這一塊值得繼續做下去,於是她努力發展收費有線電視,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花花公子企業公司的收費有線電視事業卓有成效,為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效益。

克裏斯蒂將經營多元化的特征更加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她積極組織人力,加大其產品生產。她派出一批頗為能幹的推銷員,四處推銷”花花公子“商標的產品。如今,在美國,許多大商行裏的貨架上,“花花公子”商標的產品比比皆是。

由於克裏斯蒂能虛心聽取各方麵的意見,公司內部的合理化建議能夠大量被采用,企業經營狀況明顯回升,不到3年時間,公司年收入逾1億美元,又重新變得生機勃勃,遠遠超出美國同類期刊的實績。

克裏斯蒂有今天的成績,與父親海夫納給她的支持和鼓勵是分不開的,他力排眾議將女兒推上了花花公子公司的總裁地位,女兒受命於危難之時,沒有讓父親失望,打了漂亮的一仗,他靠自己的努力重振了花花公子公司的輝煌,也博得了人們的讚賞與尊敬。海夫納“令之以文,齊之以武”的教育方式既挽救了《花花公子》又成就了女兒的事業。

戚繼光善於治軍

孫子提出將領帶兵要“令素行”,“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軍紀嚴明,兵力才會強大,戚繼光作為我國明朝的軍事家、抗倭名將及民族英雄。就是運用“令素行”訓練出一支令倭寇聞風喪膽的精兵隊伍,打擊了重重倭寇,保衛了民族利益。

戚繼光生於明嘉靖七年,他的家庭是一個將門之家。父親戚景通為人正直不阿,是個文武全才,曾任神機營副將。因不願與朝中奸佞同流合汙,請告還鄉。他對戚繼光管教甚嚴,希望兒子將來繼承和發展自己的事業。戚繼光也很爭氣,從小就刻刻苦學習武藝,博覽群書。

後來遇到倭寇竄擾中國沿海,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激起民眾的憤恨。受父親的影響,戚繼光保國保民,將自己的歲月在消耗在疆場之上。年輕時他曾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名句。此後他畢生40餘年都在軍旅中度過,一生奮鬥在抗倭作戰的前線,實現了自己的誓言。

當時明朝士兵平時素無訓練,驕橫不受節製,“戰五號令”、“望賊奔潰”,甚至還殘害百姓。強奸婦女、搶劫百姓的士兵,比比皆是。嘉靖三十七年四月,戚繼光領兵取得烏牛之捷。收兵記功時,一個士兵,竟拿著一個十五六歲無辜少年的頭顱,前來報功。另一個士兵提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也前來報功,戚繼光見這個被殺者雙目怒睜,心中正在納悶。一旁的一個士兵看見此頭痛哭道說:“這是我的弟弟呀!剛才負傷並未死,為什麼要殺他啊!”還有戚繼光憤怒地把這兩個冒功者殺掉。

盡管如此,此類事件,仍時有發生。一次在新河所一帶大敗敵寇,殘倭向樂清逃去。戚繼光命軍隊乘勝急迫。但其士兵軍紀鬆弛,因勝而驕,不肯向前。退縮的士兵中有一個自己很信任的親兵,為了殺一儆百,以正軍規,戚繼光就把那個退縮的親兵殺掉,這才硬行督促著士兵往前方追擊。

通過這些事件戚繼光得出結論:“無精兵而議論打仗,就如同一個無臂之人同手執利劍者格鬥一樣,那自然是難以取勝的。要戰勝敵人,就必須有一支精兵。”因此戚繼光被調到浙江後決心訓練出一支精兵。

戚繼光對新軍進行嚴格教育主要有幾下方麵:1、養兵保民教育,要求士兵懂得軍隊的任務是“保障生民,捍禦地方”,軍隊要與百姓和睦相處,讓士兵們明白隻要軍隊肯殺賊,守軍法不擾害百姓,百姓肯定擁護軍隊的道理。2、重視武藝訓練,在武藝訓練時,按照年齡大小、身材高低、體質強弱的不同,分別授予不同的兵器。武藝訓練中,還結合體質鍛煉,讓士兵穿重甲,負重物,以練體力,使用比實戰武器更重的器材,以練手力,裹沙袋長跑,以練足力。讓士兵練習合於實戰、能防身殺敵、立功報國的真武藝,決不允許士兵去學隻能裝飾門麵、絲毫不切實用的花拳繡腿。3、教練陣法。戚繼光根據江浙的地形和倭寇的作戰特點,創製一些適合作戰的陣法,這些陣法長短兵器迭用、攻防結合、因勢變化,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例如:鴛鴦陣以及由鴛鴦陣變化而成的兩儀陣、小三才陣和三才陣等。4、嚴格紀律。戚繼光把各種軍隊的號令編印成冊,發給士兵,要求人人熟記,並賞優罰劣。他教育士兵說:“古今名將用兵,從未出現過無節製、號令,不用金鼓、旗幡,而浪戰取勝者。”他要求部隊做到嚴禁砍伐樹木,毀壞田地,燒毀房屋,奸淫擄掠,殺害戰俘。“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以上這幾點戚繼光處處與士兵同甘共苦,也要求所有軍官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務使“兵民相體”“萬眾一心”。在作戰中做到賞罰嚴明,當賞者雖仇亦賞,該罰者雖親不免。由於戚繼光治軍嚴格,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練兵法則,在較短時間就訓練成一支紀律嚴明、組織良好、勇敢善戰的精兵,這支軍隊就是大名鼎鼎的“戚家軍”。

戚繼光帶領這支“戚家軍”在抗倭作戰中轉戰浙閩,戰必勝,攻必克,打得倭寇丟盔棄甲,下海逃竄。最終以其不朽的抗倭戰績記入我國史冊。

戚繼光在治軍過程中文武兼治、刑賞並重,“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最終使得“與眾相得”,成就了一支強悍的“戚家軍”隊伍,為反對倭寇侵略立下不朽功績。

孟母三遷

“擇便處軍”雖然是孫子在兵法中提出的在軍隊行動中遇到各種地形的處置。但在個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環境對我們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擇善處”處之。曆史上有名的孟母三遷,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事例。

孟子原名孟軻,他的母親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孟軻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孟軻小時候的天性頑皮好動,不想刻苦學習。他整天跟著左鄰右舍的孩子爬樹捉鳥,田裏偷瓜,下河摸魚。孟母什麼辦法都用盡了,孟軻還是貪玩不改。孟母想,兒子不好好讀書,與附近的環境不好有關。於是,就第一次搬了家,找了一處鄰居家沒有貪玩的小孩的房子。

但搬家以後,情況還沒有好轉。一天,孟母到河邊洗衣服,回來一看,孟軻又跑出去不見了。孟母心想,這周圍又沒有小孩和他一起玩,這回他能到哪裏去呢?找到鄰居院子裏,終於看到了孟軻。原來這有幾個鐵匠師傅,在地上支了個大爐子“丁丁當當”地打鐵。孟軻覺得很好玩,就在院子的角落裏,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著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看,這裏環境也不好,於是又帶著孟軻搬了家。

第二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門外是一片墳地,周圍沒有鄰居。孟母想,這回應該沒有什麼東西吸引兒子了,他總會用心念書了吧!可誰知道,轉眼間清明節來了,墳地裏可熱鬧起來了,孟軻看到一溜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著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又模仿著他們的動作,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用另一根樹枝挖開地麵,認認真真這根小樹枝埋了下去,一直玩了好久,也沒回家。孟母一看這樣不行,於是第三次搬了家。

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胡子花白的老師教著一群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著學生念書,那拖腔拖調的聲氣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念書了,高興得很,幹脆拿了兩條幹肉做學費,把孟軻送去上學。第三次搬家終於成功了。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交必擇友,居必擇鄰。這與孫子的“擇便處軍”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對客觀環境條件的選擇利用,孟母三遷,就是擇其有利於兒子受教育之地而居住。盡可能趨利避害。才能達成我們想要的目的。

相互信任蓋蒂發展油業

我們大多數人,要在職場上度過人生最長的光陰,所以懂得職場之道是很重要的,員工如此,老板亦是如此,保羅·蓋蒂就是這樣一個懂得職場之道的老板。

保羅·蓋蒂曾連續20年保持美國首富地位,一生充滿神秘和矛盾的色彩。由於高超的商戰謀略,他在與美國“石油七姊妹”的鏖戰中,建立起自己的石油帝國,並被冠以“石油怪傑”的美稱,

蓋蒂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鑽探上,他穿著滿身油汙的工作服與工人們吃在一起、幹在一起,深得他的雇員們的信賴。

有一個小故事可以驗證蓋蒂的公司在石油工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據說一天,有一位老練的油田工人出現在蓋蒂的鑽井場地,提出要在蓋蒂手下找一份工作。蓋蒂知道他是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問他:“那裏的條件比我這裏好多了,為什麼非要到我這裏來呢?”

沒想到這個老工人怒衝衝地說:“我在那個鑽井場已幹了五個月,隻鑽了四千英尺!”

蓋蒂笑反問他:“那你覺得我們公司鑽了四千英尺,需要多少天呢?”

油田工人回答:“10天!我敢打賭。這就是我為什麼不願在那邊幹的原因。”可見蓋蒂與工人們的合作無間,他們的效率是無人能及的。

此外,蓋蒂還堅持認為:“夥計與老板之間所存在的緊密團結精神與相互信任是至關重要的。”

有一次,蓋蒂在利福尼亞西爾灘油田租得一小塊土地,而這一小塊土地又隻能通過一條長400多英尺、寬不足4英尺的地麵來接通補給路線,載運物質和裝備的卡車根本開不進去。同行們都勸蓋蒂:“把這一塊油田忘記吧!你永遠不會在那裏鑽出一口井來的。”

但蓋蒂不願放棄,一個鑽井工人說:“老板,讓我們前去看看,我們會找到某種辦法,不要擔心!”蓋蒂與工人們一起來到那塊土地上,工人們向蓋蒂提出了運用小型鑽井設備和鋪設窄鐵路的辦法,不但很快地打出了井,而且很快地產出了油。

蓋蒂就是這樣靠與員工們無間合作,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到了1951年,蓋蒂已擁有了一個浩大的“潮水石油公司”,僅此一個公司,其資產就超過了8億美元!如今,蓋蒂的石油公司及其它礦產勘探公司活躍在全球四個大洲上,其財產在10億美元以上。

從此善蒂的石油公司蒸蒸日上。

領導信任員工,員工信任領導,才能令出必行,蓋蒂就是這樣,他信任員工,也贏得了員工的信任。孫子稱“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的確,保羅·蓋蒂可以在不到24歲時就能成為一個獨立的石油經營者不是沒有原因的。

賞罰分明的奧爾森

在職場上,不僅員工要小心謹慎,明白職場之上的處事規則,才能保住職位以至得到晉升機會,以求更大的發展。同樣的,老板也需要明白職場規則,這樣才能與員工“與眾相得”,管理好企業。

肯尼斯·奧爾森是美國數據設備公司的創始人、總經理兼董事長。他對企業實行人性化的管理,奧爾森為人嚴格,工作嚴謹,在工作上對員工賞罰分明,鐵麵無情,在生活等工作以外的事情上視員工如親友。美國《幸福》雜誌曾稱讚他為“美國企業史上最成功的企業家”。

奧爾森對那些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從不姑息縱容,有時對部下的懲罰甚至過於嚴酷。有一次,奧爾森,突然下令召集公司全體職工開大會。大會上,奧爾森沒有說別的話隻宣布了4位經理的名字,並請他們到台上來。4位經理剛剛在台上站定,奧爾森就當著眾多工人的麵,大聲宣布授予這4位經理獎勵,而獎勵的名稱竟然是“劣等工作獎”。

廣大職員聽到了為之一愕,全場頓進鴉雀無聲,落地一根針也能聽見。這4位經理在眾目睽睽之下受到如此重大羞辱,簡直似五雷擊頂,幾乎暈眩在地。這時,4位打扮漂亮的小姐,分別托著四個盛有“獎狀”的托盤來到4位經理麵前,並將托盤遞了過去。

4位經理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裏,好像是木頭一般。奧爾森見他們沒有勇氣接“獎狀”,就說“:既然你們沒勇氣接,那大家熱烈鼓掌來為他們壯膽助威一下吧”。頓時場內掌聲如雷,噓聲四起。

此情此景,4位經理當然還是不能接,奧爾森又說:“難道要我親自為你們頒獎狀才肯賞臉笑納嗎?”4位經理深知奧爾森那種不屈不撓的秉性,知道再不接受,將會受到更大的羞辱,隻好乖乖地從托盤中取過劣等工作獎狀。

雖然奧爾森對犯錯誤的屬下嚴酷苛刻,但對在生活中對屬下卻是相當關心。經管他資產過億,但卻一直保持平民作風,他幾乎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集體食堂就餐,往往一邊就餐一邊同工作、職員閑聊,認真聽取群眾的呼聲。一次,他聽說一位職員因家庭變故困擾不已,心情鬱鬱寡歡。奧爾森就請這位職員到自己辦公室來,安慰他說:“我理解你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你應當試著改變一下。我批準你一個月的假期,工資照發,我的度假別墅借給你用,你去散心吧。”

此外,奧爾森於還大力推行“機會均等”的政策,為公司職工提供優厚的福利,包括本公司的股票等等。奧爾森還非常重視人才,從不埋沒人才。對於幹得好、有能力的人,他總是毫不猶豫地給他們升遷的機會。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願意到數據設備公司來為奧爾森工作。奧爾森對職工既嚴格,又關心,所以公司蒸蒸日上,事業越做越大

奧爾森算是職場上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他對員工該嚴格的時候嚴格,該關心的時候關心,做到鬆弛有度,有的放矢,使得員工一心為企業效力,企業效益也越來越好。正如孫子所說“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