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超市買東西,務必養成翻過來看“背麵”的習慣。盡量買含添加劑少的食品。
2.選擇加工度低的食品。買食品的時候,盡量選擇加工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劑也就越多。請不要忘記,光線越強,影子也就越深。
3.“知道”了以後再吃。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麼樣的添加劑之後再吃。
4.不要直奔便宜貨——便宜是有原因的,在價格戰的背後,有食品加工業者在暗中活動。
5.具有“簡單的懷疑”精神。“為什麼這種明太魚子的顏色這麼漂亮?”“為什麼這種漢堡包會這麼便宜?”具備了“簡單的懷疑”精神,在挑選加工食品的時候,真相自然而然就會出現。
6.買包裝食品,要看包裝後麵所標注的成分,盡量買含添加劑少的食品。
7.弄清楚食品中含有什麼樣的添加劑,針對自身的健康狀況,避免食用該忌口的食品。
8.不要購買顏色奇異、味道特別的加工食品,也盡量不要買太便宜或大降價的食品。
常用食品添加劑
防腐劑 抗氧化劑 發色劑 漂白劑 酸味劑 凝固劑
疏鬆劑 增稠劑 消泡劑 甜味劑 著色劑 乳化劑
抗結劑 品質改良劑 增味劑 酶製劑 被膜劑 營養強化劑
保鮮劑 香料 發泡劑 其他添加劑
防腐劑
常用的有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二氧化硫、乳酸等。用於果醬、蜜餞等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劑
與防腐劑類似,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常用的有維C、異維C等。
著色劑
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紅、莧菜紅、檸檬黃、靛藍等。它可改變食品的外觀,使其增強食欲。
增稠劑和穩定劑
可以改善或穩定冷飲食品的物理性狀,使食品外觀潤滑細膩,使冰淇淋等冷凍食品長期保持柔軟、疏鬆的組織結構。
膨鬆劑
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鬆劑,可促使糖體產生二氧化碳,起到膨鬆作用。常用的膨鬆劑有碳酸氫鈉、碳酸氫銨、複合膨鬆劑等。
甜味劑
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劑有糖精鈉、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劑
部分飲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劑來調節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乳酸等。
增白劑
過氧化苯甲酰是麵粉增白劑的主要成分。目前,我國食品在麵粉中允許添加的最大劑量為0.06克/千克。增白劑超標,會破壞麵粉的營養,水解後產生的苯甲酸會對肝髒造成損害,過氧化苯甲酰在歐盟等發達國家已被禁止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
香料
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費者常吃的各種口味巧克力,生產過程中廣泛使用各種香料,使其具有各種獨特的風味。
對食品添加劑要采取一分為二的態度,既不要“談虎色變”,也不應放任自流。政府有關部門應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違規使用濫用添加劑現象,營造一個安全有序的食品消費環境;廣大消費者也應提高認識,盡量避免長期大量食用含有添加劑的食品、飲料等,尤其讓少年兒童遠離類似食品,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