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 年 11 月,嘉靖居住的萬壽宮發生了一場火災,這場大火把錦繡宮殿燒成了斷垣殘壁。皇上隻得暫居玉熙宮,“隘甚,邑邑不樂”,玉熙宮又窄又小,嘉靖有些鬱悶不樂。嘉靖問眾大臣,“朕該何處安身”?
這一年嚴嵩已經 81 歲,有些癡呆遲暮,一時沒能反應過來,隨口答曰“請暫徙南城離宮”。嘉靖一聽大為惱怒。
南城離宮空置了有近百年,其中有個原因:1449 年土木堡之變,明朝的 50 萬大軍全軍覆沒,英宗朱祁鎮被俘。蒙古太師也先押著英宗,沿途叫關。明軍守將投鼠忌器,不得不開城投降,半月之內,十幾座關隘盡落也先之手。不得已之下,於謙提議,太後做主,改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繼承皇位,即代宗。明朝有了新主,明將奉新皇帝旨意,恢複士氣反敗為勝,打得蒙古兵落荒而逃,隻得坐下來與明朝講和,送回了英宗。因為新皇帝已經登基,英宗被尊為太上皇。代宗為防止英宗聯絡舊臣推翻自己,就把英宗幽禁在南城離宮。8 年後,大臣石亨與於謙發生矛盾,夜闖南城離宮搶出英宗,推倒了代宗複辟。英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又把代宗囚禁於南城離宮。因此,南城離宮成了囚帝的代名詞。
嘉靖一聽嚴嵩讓他到南城離宮去住,心中犯了忌諱,認為是嚴嵩對他的詛咒。
嘉靖是個喜怒無常、猜忌心極重的皇帝。略舉一例:有一年,嘉靖病重,太醫徐偉奉旨前往診治。當時嘉靖坐在小床上,龍袍垂地,徐偉遲疑不敢前進。嘉靖問他為什麼不走過來。徐偉說,皇上的龍袍在地上,臣不敢進。診視完畢,嘉靖就下了一道手詔給內閣,嘉獎徐偉。嘉靖說,徐偉的話,最能體現他對君父的鍾愛之情。因為他說的是“皇上的龍袍在地上”,而不是“皇上的龍袍在地下”。一個“地上”,一個“地下”,有著天壤之別:地上,人也;地下,鬼也。徐偉聽到聖旨傳達,當時就嚇出一身冷汗。自己無意間的一個用詞,幾乎招致殺身之禍。
應付嘉靖本來就不容易,何況是垂老之人。嘉靖猜疑嚴嵩存有異心,在內心裏已漸漸疏離。萬壽宮一場大火,把嚴嵩的聖眷燒了個精光。
《明史·徐階傳》記載:“徐階營萬壽宮甚稱旨,帝益親階,顧問多不及嵩。”就像當年嚴嵩取而代之夏言一樣,嚴嵩的錯誤給了次輔徐階乘虛而入的機會。徐階勞民傷財大興土木,在修複萬壽宮的過程中,頗得“上喜”。嘉靖移情於徐階,“凡軍國大事悉諮之階”。
據明史記載,徐階絕非等閑之輩,因為“清君側”扳倒清除了奸臣嚴氏父子而功垂青史。《明史·徐階傳》給予徐階這樣的評價:“短小白皙,善容止。性明敏,有權略,而陰重不泄。”徐階是個喜怒不形於色,有權謀,善於見風使舵;當麵拱手笑,背後使絆腳,笑裏藏刀,兩麵三刀;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沒有政治立場的人。
史料記載,徐階在延平府推官任上,因剿匪有功,升為黃州同知,後又擢為江西按察僉事、江西按察副使,分管浙閩兩省的學政,但一直是個外放的苦差。夏言當政之時,徐階獻給夏言一個小金佛:“這是下官在延平府剿匪時所獲,一直替相爺保管著,現物歸正主,請相爺收下。”夏爺故作推辭,徐階說:“如此貴重的金佛放在下官身邊,定會損下官的陽壽,還是相爺能服住此物。”可見徐階在官場頗會來事。徐階得到夏言的推薦,如願以償回到天子身邊任國子監祭酒,由此開啟了徐階的上升之途。
嚴嵩扳倒夏言擔任首輔後,徐階立馬改換門庭,又給嚴嵩送上一個價值連城的翡翠西瓜作為賀禮。“初,階之入政府也,肩隨嵩者且十年,幾不敢講鈞禮。”徐階良禽擇木而棲,又投靠了嚴嵩,正是賴於嚴嵩舉薦他入閣辦事,將其視作自己的接班人,並結為兒女姻親。1552 年夏,73歲的嚴嵩感到自己精力越來越不濟,推薦了親家禮部尚書徐階晉升為大學士、次輔,仍兼任禮部尚書。
還有一件小事頗見徐階之人格:當嚴嵩權勢熏天之際,有許多人欲認嚴嵩為幹爹。嚴嵩覺得影響不好,予以婉拒。此時,徐階抬了個沒底子轎,極力慫恿嚴嵩接受:“他們都是少年才俊,雖後生可畏,但經世不足。他們需要得到相爺的教誨,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在徐階的慫恿下,這些攀龍附鳳之輩也紛紛表態:“樹不紆不直,子不教不器。”這成為後來徐階彈劾嚴嵩的一條罪狀,“結黨營私”。
《明史·徐階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置酒要階,使家人羅拜,舉觴屬曰:‘嵩旦夕且死,此曹惟公哺乳之。’階謝不敢。”當嚴嵩看到徐階越來越得到嘉靖的恩寵,於是擺酒設宴,作為一種試探。席間,嚴嵩令子孫團團拜倒在徐階腳下,舉杯托孤道:“嚴某日薄西山,這些小子就全仗徐公看顧了。”徐階立即避席,連連說不敢當,不敢當!
《明史·徐階傳》中還有這樣一段記載:“既歸,其子密啟曰:‘大人受侮已極,此其時已。’階偽罵曰:‘吾非嚴氏不至此,負心為難,人將不食吾餘。’嵩遣所親探之,語如前。蓋階亦知上猶眷戀,未能即割也。嵩既去,書問不絕。久之,世蕃亦忘舊事,謂‘徐老不我毒’。”徐階回到家,兒子徐墦立即進屋勸說:“父親大人,您這些年一直受嚴氏父子欺壓,該出手時可不要手軟,別忘了嚴嵩對付夏言的伎倆。”豈料,徐階拍案大罵:“沒有嚴相爺,我們徐氏父子哪裏有今天,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死了狗都不吃你!”此處史載用了一個“偽罵”,原來,嚴氏父子耳目眾多,徐階家人中就有幾個嚴世藩重金豢養的間諜。徐階的表現,立刻傳到嚴氏父子耳中,從此嚴嵩對徐階完全放鬆了應有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