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丹尼·羅德瑞克:《全球化走得太遠了嗎?》,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羅紅波主編:《歐洲經濟社會模式與改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美]羅斯托:《經濟增長的階段——非共產黨宣言》,郭熙保、王鬆茂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呂建德:《從福利國家到競爭式國家:全球化與福利國家的危機》,《台灣社會學》2001年第2期。

[英]金斯利·馬丁:《拉斯基評傳》,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

[德]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英]彼得·馬賽厄斯、悉尼·波拉德主編:《劍橋歐洲經濟史》第八卷,王宏偉等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7頁。

[英]麥迪森:《世界經濟200年》,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

[英]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伍曉鷹、葉燕斐、施發啟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比]曼德爾:《晚期資本主義》,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法]保爾·芒圖:《十八世紀產業革命》,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

[美]米爾斯:《權力精英》,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法]皮埃爾·米蓋爾:《法國史》,蔡鴻濱等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

穆懷中:《社會保障水平發展曲線研究》,《人口研究》2003年第2期。

倪學德:《和平的社會革命:戰後初期英國工黨艾德禮政府的“民主社會主義”改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潘永東:《規避中等收入陷阱須防止社會利益結構固化》,《金融時報》2011年4月25日。

雷吉娜·佩爾努:《法國資產階級史》,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年版。

[英]保羅·皮爾遜編:《福利製度的新政治學》,汪淳波、苗正民譯,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羅伯特·平可:《全球化時代的社會福利》,《社會保障製度》2000年第8期。

[英]卡洛·M.奇波拉主編:《歐洲經濟史》第三卷,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

[英]卡洛·M.奇波拉主編:《歐洲經濟史》第六卷上冊,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

錢乘旦:《工業革命與英國工人階級》,南京出版社1995年版。

錢運春:《法國社會政策的行業特點、形成原因與改革困境》,《世界經濟研究》2004年10月。

錢運春:《論歐洲一體化的公平與效率》,《歐洲研究》2005年10月。

秦暉:《我看全球經濟危機(修訂版)——兩種尺蠖效應的互動》,《領導者》(雙月刊)2009年4月號。

權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唯一出路》,《文彙報》2011年3月21日。

[印]阿馬蒂亞·森:《以自由看待發展》,任賾、於真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沈漢:《西方社會結構的演變》,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

沈丹:《後第三條道路時代的英國工黨》,《科學社會主義》2011年第4期。

[英]理查德·斯凱思:《階級》,雷玉瓊譯,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孫炳耀主編:《當代英國瑞典社會保障製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孫立平:《現代化與社會轉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孫立平:《走向社會重建之路》,《經濟觀察報》2009年10月12日。

唐鈞:《社會政策的基本目標:從克服貧困到消除社會排斥》,《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

湯敏:《中國如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廣州日報》2007年4月23日。

[英]喬治·馬爾科姆·湯姆森:《英國曆屆首相小傳》,新華出版社1986年版。

田德文:《歐洲社會模式現代化:歐盟的政策及其啟示》,《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6月27日。

田德文:《歐洲社會模式與西歐福利國家改革》,中國社會學網2011年1月7日。

楊雪冬、薛曉源:《“第三條道路”與新的理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楊寄榮:《“發展主義”及其反思》,《思想理論教育》2010年第5期。

姚介厚、李鵬程、楊深:《西歐文明》(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尹世洪主編:《當前中國城市貧困問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王洪春、申越魁:《社會保障與國際經濟競爭力研究》,《經濟與管理》2003年第7期。

王紹光:《警惕對民主的修飾》,《讀書》2003年第4期。

王言爐:《生產方式、政治與市場經濟》,《學術爭鳴》2010年第2期。

王雲龍、陳界、胡鵬:《福利國家:歐洲再現代化的經曆與經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王振華等:《重塑英國: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王卓祺、雅倫·獲加:《西方社會政策概念轉變及對中國福利製度發展的啟示》,《社會學研究》1998年第5期。

汪大海、唐德龍:《從“發展主義”到“以人為本”——雙重轉型背景下中國公共管理的路徑轉變》,《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第4期。

汪行福:《分配正義與社會保障》,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魏新武:《社會保障世紀回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伍貽康:《一種社會發展模式的探索實踐:歐洲一體化新論》,《世界經濟研究》2004年第6期。

吳忠民:《公正與社會政策》,《理論前沿》2002年第7期。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共和國的崩潰》(上),尹元耀等譯,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版。

謝富勝、黃曹:《福特主義、新福特主義和後福特主義——兼論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生產方式的演變》,《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8期。

[美]H.斯圖爾特·休斯:《歐洲現代史,1914—1980年》,陳少衡等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徐崇溫:《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重慶出版社2004年版。

徐延輝:《福利國家的風險及其產生的根源》,《政治學研究》2004年第1期。

鬱建興、何子英:《走向社會政策時代:從發展主義到發展型社會政策體係建設》,《社會科學》2010年第7期。

張靜:《法團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張衛良:《英國社會的商業化曆史進程:1500—1750》,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聯合專家組著:《收入分配與公共政策》,上海遠東出版社2005年版。

張曉群:廣義的封建主義和狹義的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為何首先在歐洲產生”係列之三,中國經濟史論壇2004年4月19日。

鄭秉文:《強調公正並非向西方福利製度看齊》,《解放日報》2006年8月18日。

鄭功成:《在分歧中求共識,經濟視角下的社會保障》,《經濟與管理研究》2001年第3期。

鄭功成:《社會保障學——理念、製度、實踐與思辨》,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鄭永朝:《冷戰後民主社會主義“神奇回歸”探析》,《理論與改革》2005年第1期。

周弘:《福利的解析——來自歐美的啟示》,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年版。

周弘:《福利國家向何處去》,《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

周弘:《社會保障製度能否全球化》,《世界經濟》2002年第8期。

周弘等:《且看歐美模式有何不同》,《人民日報》2003年8月14日。

周弘:《福利國家向何處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周建明、王海良:《論公平的發展》,《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2年第2期。

周建明主編:《社會政策:歐洲的啟示與對中國的挑戰》,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版。

鄒穗:《英國工業革命中的福音運動》,《世界曆史》199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