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reference_book_ids\":[7327845140574260286,7294565353168833555,7332307740729035838]}],\"28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8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start_container_index\":28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晉書》reference_book_ids\":[7327845140574260286,7294565353168833555,733230774072903583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五章 亂天下:西晉的崩潰
——“八王之亂”始末
一 傻皇帝與黑美人
曹操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挾持漢獻帝遷都許昌後,二十幾年中,東征西討,雄據中原,與蜀、吳三分天下,然而始終未能統一中國。魏文帝曹丕篡漢後,在位僅七年而卒,傳子曹睿,是為魏明帝。明帝一朝,司馬懿西拒蜀漢的諸葛亮,東滅遼東的公孫淵,戰功卓著,威震朝野。明帝在位十一年而卒,養子齊王曹芳即位,遺詔由太尉司馬懿與魏宗室、大將軍曹爽共同輔政。曹爽嫉妒司馬懿的威望,處處排擠,遂奏拜司馬懿為太傅,外尊其號而內奪其權。司馬懿以退為進,隱忍數年,突然於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發動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誅殺曹爽及其親族黨羽。
自此,曹魏大權完全歸於司馬懿。
曹魏末年,其政局與東漢末年極其相似,而其最終的命運,竟然也與東漢如出一轍。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馬懿卒,其子司馬師為撫軍大將軍(後又拜大將軍),繼父秉政。司馬師殺朝臣,廢皇後,驕縱跋扈,大權獨攬。正元元年(公元254年),司馬師廢黜曹芳,另立曹丕之孫、年僅十四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曹髦即位的第二年,司馬師卒,其弟司馬昭繼任大將軍輔政。司馬昭當政的第五年,又進封為相國,封晉公,賜九錫。小皇帝曹髦不甘為傀儡,喊出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受廢辱!”遂於景元元年(公元260年)五月,率領殿中侍衛倉促出宮,欲討伐司馬昭,卻被司馬昭的黨羽在混戰中刺死。隨後,司馬昭迎立常道鄉公曹奐為帝,是為魏元帝。
元帝即位時年僅十五歲,又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皇帝。五年後,即公元265年,司馬昭卒,其子司馬炎脅迫元帝禪讓,建立西晉,改元泰始。
司馬氏祖孫三代從把持朝政到篡奪帝位的整個過程,與四十五年前的曹魏篡漢幾乎一模一樣。曹操父子如何贏得天下的,司馬氏祖孫就如何將其竊奪。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天道循環。不知道,當年馳騁天下、叱吒風雲的曹孟德,可曾想見這種冥冥之中的曆史定數?
晉武帝司馬炎篡魏之前已經滅掉了蜀漢,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又一舉掃平了東吳,從此結束了自董卓之亂後長達九十一年的分裂局麵。
三國時代終結,天下複歸一統。躊躇滿誌的司馬炎看著自己親手完成了將近一百年來無數英雄未盡的霸業,不禁有些飄飄然。
江山已定,大業告成,接下來要幹什麼呢?
那當然是“幸”盡天下美女了。
早在十幾年前,司馬炎便兩度下詔大選嬪妃,僅第二次就多達五千人。他選美的時候,天下人一律不準婚嫁,也不得藏匿,否則就是犯罪。平定東吳後,他又把孫皓後宮的數千美女占為己有。掖庭的美女一下子激增近萬人,就算天子一天臨幸一個,可憐的美女們也要排隊等上三十年,把青絲熬成白發。
美女盛宴令司馬炎無從下箸,這個也想嗅嗅那個也想嚐嚐,實在難以取舍。司馬炎最後想了個辦法,就是坐一駕羊車在宮裏晃悠,羊停哪他就幸哪,省了揀擇之勞。美女們也聰明,爭著在自己的香閨前插竹葉,灑鹽汁,誘惑那隻決定她們一生命運的羊。
四海升平,天子忙著和曆朝曆代皇帝比賽後宮規模,而一般的王公貴族閑著沒事,就競相鬥富,比比看誰更奢侈。武帝的舅舅、後將軍王愷用糖水涮鍋,大司馬的兒子石崇就把蠟燭當成柴來燒飯。王愷在他家門前的道路兩旁,用紫絲編成四十裏的屏障做迎賓路,石崇就用比紫絲更貴重的錦緞,鋪設了長達五十裏的屏障。
看見舅父王愷在鬥富大賽中落敗,皇帝馬上出手相助,把宮裏珍藏的一株世上罕見的珊瑚樹賜給了王愷。於是王愷特地宴請了石崇,想好好顯擺顯擺。酒過三巡,王愷命人把珊瑚樹捧了出來。那株珊瑚足有兩尺多高,枝條扶疏,色澤鮮豔。
石崇瞥了一眼,忽然抓起一把鐵如意砸了過去。舉世無雙的寶貝立刻粉身碎骨。王愷心痛不已,大罵石崇嫉妒。
石崇說:“你生什麼氣?我還你就是!”
石崇當即讓隨從回去取。片刻後,石崇的隨從拿著東西過來了。王愷的眼前頓時出現了一片光彩奪目的珊瑚林。幾十株珊瑚樹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愷的高出一倍,株株條幹挺秀,異彩紛呈。
石崇很爽快,說要讓王愷任選。王愷睜著眼睛,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臣子們一個比一個富有,武帝司馬炎很欣慰:這說明國家的經濟增長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說明當今天下是個千年難遇的盛世啊!於是武帝居安思危,汲取了東漢與曹魏亡國的經驗教訓,出台了兩大舉措。
第一個舉措,是恢複封建。司馬炎認為,曹魏是因王室孤立而亡,因此他就大封宗室子弟二十多人為王,籍以鞏固中樞、屏藩王室。
第二個舉措,是削弱地方兵權。司馬炎認為,東漢末年之所以四海分崩,是因為地方大員“內親民事,外領兵馬”,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從而造成了軍閥割據。所以,他就下詔取消了州郡的軍隊,隻在大郡保留武裝人員一百人,小郡五十人。
司馬炎覺得如此一來,天下就能永保太平康樂了,所以就改元“太康”。可他斷然沒有想到,這兩大舉措是在給自己的帝國送終。
天下僅僅“太康”了十年,那些擁兵自重的同姓諸王就開始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祖孫三代都加入了瘋狂的大混戰,天下整整大亂了20年。而地方大員們手無兵權,根本無力與重兵在握的親王們抗衡。緊接著又是匈奴入侵,洛陽、長安相繼淪陷。中原大地血雨腥風,胡騎驅馳,天下又複分崩離析。
西晉僅曆52年而亡,成為兩個亂世之間的一個短暫過渡。
晉武帝司馬炎雖然是中國曆史上數得著的好色皇帝,可他的智商還算正常,也頗有納諫的雅量,所以在位二十多年,國家也沒出什麼大亂子。可沒想到,英明神武的晉武帝竟然生了一個傻頭傻腦的白癡太子司馬衷。皇帝想廢了他,另立太子,就跟楊皇後試探。皇後勃然作色:“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皇帝懼內,隻好悻悻作罷。
傻太子一年年長大了,皇帝就想給他娶個聰明賢淑的太子妃補救一下。皇帝看上了衛瓘的女兒,認為她有五大優點:天性賢淑,容貌美麗,身材修長,皮膚白皙,家族人丁興旺(有多子多孫的基因)。
司馬炎閱盡天下美女,他的眼神絕對錯不了。可楊皇後偏偏不幹,硬要太子娶侍中、尚書令賈充的女兒賈南風。皇帝跟老婆擺事實講道理,說賈南風有五大缺點:天性善妒,容貌醜陋,身材矮短,皮膚黝黑,家族人丁稀少。
總而言之,和衛氏比起來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可皇後卻一口咬定賈氏。因為,賈充的老婆早就未雨綢繆地打點了皇後的左右親信,成天在皇後麵前誇獎南風小姐秀外慧中、德才兼備。楊皇後經不住左右軟磨硬泡,時間長了就發覺賈南風果然很耐看。你說她醜,我覺得她長得很個性;你說她黑,我覺得這叫陽光膚色;你說她矮,我說濃縮就是精華。
司馬炎的耳根子又一次軟了。於是,比太子還大兩歲的賈南風就成了太子妃。
其實,武帝最終沒有廢掉這個傻兒子,這裏頭還有一樁曖昧的隱情。
即將給太子娶妃的時候,武帝知道這傻小子不懂床帷之事,就特意從後宮中挑選了一位叫謝玖的才人去對他進行性教育。這謝才人之所以會被選上,除了姿色過人之外,恐怕這“侍寢”的功夫也是一流。可武帝又是如何洞悉這層內功的呢?很顯然,他早就和這個美女交過手了,所以才派她去給傻小子當啟蒙老師。
謝才人果然功夫了得,很快就有了身孕。而這時候,南風小姐也過門了,看著這個美女成天腆著大肚子在她麵前晃來晃去,恨得咬牙切齒。謝才人恐有不測,就回到了皇帝的後宮,之後就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取名司馬遹。
幾年後的一天,太子司馬衷去給老爸請安,看見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孩在和一群皇子玩耍,就笑嗬嗬地過去牽他的手。皇帝剛好走出來,就說:“這是你兒子啊!”
於是,闊別數年的父子終於團圓。可是,司馬遹到底是司馬衷的兒子,還是他的弟弟,恐怕是一團永遠解不開的謎。
總之,武帝司馬炎對這個小皇孫(皇子?)是喜歡得不得了。反正傻兒子隻是個過渡,最後還是要由司馬遹入繼大統的,所以皇帝才容忍了司馬衷繼續當這個太子。
司馬遹也果然是天賦異秉。有一天深夜,宮中失火,皇帝帶著司馬遹焦急地登上高樓觀望。年僅五歲的司馬遹忽然牽著祖父(老爸?)的衣襟,帶他走進了黑暗的角落裏。皇帝大惑不解。司馬遹眨著晶亮的大眼睛,仰著頭對皇帝說:“黑夜之中,事發倉促,應注意防患可能存在的危險,所以不可以讓亮光照見人主。”
皇帝大為驚奇,過後馬上對群臣說:“這孩子跟高祖爺(司馬懿)太像了!”從此,朝野上下無不對小小的司馬遹寄予厚望。正是有了這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弟弟?),傻太子司馬衷才最終當上了皇帝。
楊皇後在泰始十年(公元274年)病逝,臨終前,擔心好色皇帝給傻兒子找個壞心眼的後媽,就把頭枕在皇帝的膝上,眼淚汪汪地說:“我叔父楊駿的女兒楊芷有美德,有姿色,希望陛下能將其納入後宮。”
司馬炎一聽,頓時感動得無以名狀。
他豈能不感動呢?楊皇後不但從沒吃過後宮那一萬個小老婆的醋,而且眼下都快死了,還惦記著給皇帝找一個暖被窩的,並且還是她自己才色俱佳的堂妹!所以司馬炎一聽這話,當然是一邊頻頻點頭,一邊眼淚嘩嘩地。
隨後,司馬炎便將楊芷納入宮中,發現她果然溫婉可人,遂於鹹寧二年(公元276年)立為皇後,拜其父楊駿為車騎將軍,封臨晉侯。
永熙元年(公元290年),司馬炎終於在一萬個美女的包圍圈中油盡燈枯了。遺詔由汝南王司馬亮與楊駿共同輔政;楊駿升任太傅。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那個五短三粗的陽光美人賈南風,也就此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
楊駿為人剛愎自用,獨斷專行。武帝死後,他便矯詔命司馬亮出鎮許昌,朝中大權一手獨攬,凡事僅與女兒楊太後商議。傻皇帝司馬衷大權旁落,成了傀儡,可還是一臉憨厚的表情。賈皇後眼睜睜看著這父女二人壟斷朝綱,卻咽不下這口惡氣。
這位黑美人可不是一盞省油的燈。早在她當太子妃的時候,就因為爭風吃醋親手殺了好幾個妃子。有一次,一個懷孕的妃子又不知好歹地在她麵前顯擺。黑美人一怒之下,抓過一把戈戟就刺進那個滾圓的肚皮。
那個身懷六甲的妃子當場死亡。隨之斃命的,當然還有她肚子裏尚未出世的小皇孫。
武帝聞訊,立馬就想廢了賈南風的太子妃之位。可小楊皇後卻顧全大局,極力替她求情,皇帝才放了她一馬。可是,在黑美人麵前,小楊皇後卻以“婆婆”的身份訓了她好幾次。賈南風挨了罵,從此便懷恨在心,不但不領小楊皇後的救命之情,還把小楊皇後視為眼中釘。
而今,楊氏父女又目中無人,把持朝政,把皇帝和皇後全給晾在一邊,這口氣豈能吞得下!刹那間,新仇舊恨一起湧來,賈南風不禁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一個揭地掀天的計劃就此浮現在她的腦中。
二 劫難的開端
殿中中郎孟觀和李肇與楊駿素來不睦,賈後就命心腹宦官董猛將二人召來,進行了一番密謀。隨後,他們便暗中聯絡被楊駿排擠出京的汝南王司馬亮,勸他舉兵討伐楊駿。老成持重的汝南王拒絕參與政變。賈後等人便轉而慫恿都督荊州的楚王司馬瑋(武帝第五子)。司馬瑋是惠帝的弟弟,正值血氣方剛之年,遂欣然應允,並主動聯絡都督揚州的淮南王司馬允(武帝子),約他一同入朝,伺機發動政變。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三月初八。深夜。
傻皇帝正在暮春的睡夢中流連,忽然被孟觀和李肇喚醒,讓他簽署一份詔書。
詔書的內容是:楊駿謀反;宮廷內外全麵戒嚴;派遣使者奉詔廢黜楊駿,僅保留侯位回府聽候處置;命東安公司馬繇率四百名禁軍去逮捕楊駿;命楚王司馬瑋屯兵司馬門;命淮南相劉頌為三公尚書,率兵駐守宮中。
惠帝本來就不辨事理,半夜又被人從床上拉起來,稀裏糊塗就簽了字。楊駿的外甥段廣正在宮中當值,慌忙跪地進言:“楊駿孤公無子,豈有謀反之理?願陛下慎重考慮!”
沉默。俯首在地的段廣隻聽見一陣沉默。等他抬起頭來時,隻見惠帝麵無表情,雙目微垂,好像又睡過去了。
此刻,楊駿的府邸燈火通明。
政變的消息傳來,楊駿的部下和幕僚全都聚集一堂,摩拳擦掌,準備和賈後來一場大火並。智囊團團長(主簿)朱振首先發言:“這場宮廷政變的目的一目了然,一定是閹宦和賈後一起設計陰謀,要對主公不利。依在下之見,應該火燒雲龍門來引起混亂,然後以追查肇事者為由,乘亂打開萬春門,引入東宮及外營兵,擁太子入宮擒拿奸人,宮內震恐,必然斬殺主謀獻出。不然的話,無以免難!”
楊駿一向色厲內荏,如今大難臨頭,早已嚇得六神無主。他猶豫了半晌,隻吞吞吐吐地冒出一句話:“這雲龍門是魏明帝時建造的,花費的財力物力甚巨,怎麼好說燒就燒了呢?”
此言一出,眾人狂暈!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這位堂堂的太後之父、權傾內外的當朝首輔楊駿楊太傅,居然萬事不提,惟獨隻惦念著一座前朝舊門!要說花費,這偌大一片洛陽皇宮,哪一座門花費少了?要說是文物,這破門也不過六十年曆史,談得上嗎?退一萬步說,就算它是價值連城的文物,可跟您楊太傅與楊太後的身家性命比起來,跟在座精英的頸上人頭比起來,孰輕孰重,難道您楊太傅就掂量不出來?!
濟濟一堂的文官武將們麵麵相覷。他們知道,問題不在這,而是楊太傅脆弱的神經已經在突如其來的危險麵前繃斷了。他此刻的智商不會高於傻皇帝司馬衷。
所有人的鬥誌被這一句話瞬間瓦解,沮喪之情像一盆涼水從頭頂潑到腳底。
侍中傅祗第一個站了起來,對尚書武茂使了個眼色,向太傅請求和武茂一起進宮了解事態,接著對眾人說:“宮中可不能沒人哪。”然後作個揖就走下台階。眾人心領神會,一個個腳底抹油,頃刻間溜得一幹二淨。惟獨尚書武茂陪著太傅傻坐著。他可能還在苦苦參究:一個老政客的智商,怎麼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跌破正常人的水平線呢?
傅祗回頭看見武茂也傻了,趕緊說:“先生不是天子之臣嗎?現在宮中內外隔絕,不知天子何在,你還能安心坐在這?”武茂如夢初醒,慌忙跟著傅祗走了。
太傅府燈火通明的大堂內,楊駿一個人坐著,神情恍惚,麵白如紙。
府外,楊駿的黨羽、左軍將軍劉豫已經布置好了軍隊隨時待命。忽然看見哥們兒一個個垂頭喪氣地溜出來,連忙攔住右軍將軍裴頠,問:“太傅呢?”
裴頠看了他一眼,隨口一扯:“太傅帶著兩個人,乘車從西門跑了。”
劉豫一下傻眼了,忙問自己該怎麼辦。裴頠說:“你應該去廷尉那自首。”
劉豫一聽,他娘的這些人都瘋了!他掉轉馬頭,把一支整裝待發的軍隊扔在原地,一個人跑了。與此同時,賈後已經下詔命裴頠取代劉豫,兼領了左軍,駐兵萬春門。
被困在宮中的楊太後心急如焚。她知道父親凶多吉少,無奈之下,隻好寫了一麵帛書射出皇城外,上麵寫著:救太傅者有賞。
帛書馬上就被人撿了,送到了賈後的手上。賈後一聲冷笑,當眾宣布:“太後參與造反!”隨後,軍隊便開始進攻楊駿的府邸。楊府大門緊閉,士兵就縱火焚燒,並且派弓箭兵登上高處,萬矢齊發。楊駿府邸頓時箭如雨下,府中守兵完全被壓製了,動彈不得。很快,府門就被攻破了。楊駿東躲西藏,最後在馬廄裏被亂刀砍殺。
孟觀等人隨即發兵收捕了楊駿之弟楊珧和楊濟,以及楊駿的黨羽段廣、劉豫、武茂等多人,當天夜裏夷滅三族。
次日,賈後授意大臣上書,以“謀危社稷”為名,廢黜楊太後並誅殺其母龐氏。賈後假惺惺地“詔不許”,而大臣“複請”,她又不許。如是幾次三番,把戲做足了,賈後便很無奈地“詔可”。於是楊太後被廢為庶人,囚禁於金墉城(晉朝專門幽禁被廢的後妃與皇族之所)。其母龐氏“付廷尉行刑”。臨刑前,太後蓬頭散發,抱著母親痛哭不止,並上表自稱臣妾,哀求賈後保全母命。
賈後裝聾作啞,愣是不搭理。
次年,楊太後在被賈後斷絕了八天飲食後死去。下葬時,賈後特意吩咐,不讓她仰臥入棺,而是覆麵入棺(即麵朝地、背朝天),並且在棺槨中張貼了亂七八糟的符籙。按照古人的邏輯,賈南風這麼做,是為了防止楊太後的冤魂化成厲鬼來找她索命。
政變成功後,楚王司馬瑋、東安公司馬繇、宦官董猛等人全都加官晉爵。汝南王司馬亮被征召為太宰,與太保衛瓘共同輔政。司馬亮也許是因為當初拒絕參與政變,而今又無功受祿,有些難為情,所以想取悅眾人,一上任便大肆封侯拜將,受其封賞者多達一千零八十一人,可謂空前絕後。同時,賈後的宗族也跟著雞犬升天,族兄賈模、表舅郭彰以及外甥賈謐全都參與國政。
倒楊雖然獲得了成功,可倒楊集團的成分卻過於複雜——大臣、宗室、外戚、宦官應有盡有。這些人精,有可能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存共榮嗎?老王爺司馬亮和老臣衛瓘能坐穩輔政的位子嗎?別人暫且不說,光是賈南風就不會答應。她費盡心機搞死楊駿,就是想奪回朝政大權,如今卻白忙一場,替別人做了嫁衣,這口氣如何咽得下?再說了,衛瓘的女兒當年差點搶走她的太子妃之位,事敗後,衛瓘又經常別有用心地勸武帝廢掉太子,這樁樁件件,賈南風一直記在心裏,此仇豈能不報?而司馬亮當初自命清高,一口回絕了政變的提議,末了又厚著臉皮入朝輔政,賈南風又豈能容忍他竊取勝利果實?
所以,不把司馬亮和衛瓘置於死地,賈南風絕不收手。
換句話說,一次政變顯然不夠。
於是,由精明皇後口述,癡呆皇帝筆錄,一道罷免司馬亮和衛瓘的詔書就交到了司馬瑋手上。隨後,司馬瑋派遣公孫宏、李肇發兵包圍了司馬亮的府邸,派遣清河王司馬遐收捕衛瓘。
汝南王府外一片人喊馬嘶,侍衛長李龍立刻請命,要率兵抵抗,可司馬亮不同意。等到外麵的士兵攻上圍牆,喊聲震天,司馬亮才慌了手腳,立於堂前階上大聲質問:“吾無二心,何至於是?”並要求看詔書。公孫宏根本不把他當回事,催促士兵進攻。長史劉淮再次對司馬亮說:“這肯定是陰謀,府中勇士如林,猶可力戰!”
可是,讓李龍和劉淮大失所望的是,老王爺還是沒有同意。
這位從曹魏時代起就馳騁沙場的老將、司馬懿的第四子、堂堂當朝太宰,此刻居然緊步楊太傅之後塵,毫不抵抗,束手就擒。當李肇命人把他五花大綁後,司馬亮才大聲歎息:“我之忠心,可昭示天下也!”大難臨頭之時,司馬亮與楊駿的反應如出一轍。唯一的區別隻是:楊駿死於怯懦,而司馬亮死於愚忠。
次日上午,被露天看押的老王爺暴曬在夏日的陽光中,看守的士兵於心不忍,拿扇子給他遮陽。直到日近中天,仍然沒有人敢對他下手。司馬瑋下令:“能斬亮者,賞布千匹!”
重賞之下,憐憫和道義蕩然無存,士兵們的刀槍劍戟爭先恐後地落在司馬亮的身上。據《晉書》記載,司馬亮死後,被扔在北門的牆腳下,屍體慘不忍睹,“鬢發耳鼻皆悉毀焉”。而就在司馬亮慘死的前天夜裏,太保衛瓘和兒子衛恒、衛嶽、衛裔等祖孫九人,也早就被司馬瑋幹掉了。
兩個輔政大臣一死,司馬瑋和賈南風的統一戰線就自動宣告破裂了。
司馬亮被殺當天,司馬瑋的幕僚歧盛就勸他,應趁此兵勢誅殺賈後及外戚集團,以絕後患,可司馬瑋卻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