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興趣,說的是通過有意識的家庭教育將孩子的某一興趣遷移到另一興趣上去。在家教中常有這樣的事,家長想讓孩子做甲事,孩子偏偏喜歡乙事。為什麼?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孩子對甲事沒興趣,對乙事有興趣。家長這時不能用命令的方式強製孩子去做甲事,而應該設法將孩子對乙事的興趣遷移到甲事上去,讓孩子對甲事產生興趣,自覺地去做。我們應該從孩子很濃的興趣中,選擇與目標興趣相關聯的興趣,關聯越多越好。然後就把目標興趣的內容夾在與其關聯最多、孩子興趣最濃的現實興趣活動中,讓孩子在高高興興的活動過程中,接觸、了解、認識目標興趣的內容,從而使興趣產生轉移。
例如,司有和的女兒小春開始不喜歡看長篇小說。但是,爸爸覺得讀小說對兒童的成長、發展有許多好處,應該幫助孩子確立閱讀長篇小說的興趣。他曾經采用講解長篇小說的意義、推薦優秀科普作品等辦法,結果效果都不明顯。
當電視台播放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時,他覺得時機到了,可以用興趣遷移法。因為看電視是孩子的現實興趣,看電視劇《紅樓夢》和看長篇小說《紅樓夢》有直接關聯。
於是,每逢播放《紅樓夢》時,不論在幹什麼事都停下來,他們全家都來看,看過之後全家討論。由於爸爸、媽媽和哥哥都看過《紅樓夢》小說,所以討論起來他們三個人都有話說,而且有意談論小說裏有、在電視劇裏沒有的內容。小春沒看過小說,就插不上嘴了,一插不上話,就產生了心理需求,她就要問,她一問就好辦了,大人隻稍作解釋,然後告訴她這件事在書中哪一回裏有。於是她對小說《紅樓夢》發生了興趣,電視劇《紅樓夢》還沒有播完,小春就捧起小說《紅樓夢》看了起來。
在每次討論中,小春對父母評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社會曆史、政治思想方麵的內容也很感興趣,因為那是從電視畫麵上看不出來的。於是,父母又推薦她讀“紅樓夢評論”方麵的文章。
在小春讀完小說《紅樓夢》之後,司有和不失時機又給她借了幾本長篇小說。借著看完《紅樓夢》的熱度她又將這幾本長篇小說捧上,興致勃勃地看完了。此後,她又提出要看國內外的名篇名著。應該說,她閱讀長篇小說的興趣是遷移成功了!
在這裏,最關鍵的一點,孩子目標興趣的產生,不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是孩子在接受誘發過程中自發產生的。如果通過誘發,孩子的興趣仍舊沒有遷移到目標興趣方麵來,那就應改變誘發方案,直到孩子自發產生目標興趣為止。
評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家長不應該強製孩子應該做某事,不應該做某事,而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導和啟發上,引導孩子對某一方麵產生興趣,然後為孩子確立發展方向,隻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因勢利導,南希·愛迪生珍惜孩子好奇心
傑出的發明家愛迪生早年曾製定雙工式和四工式電報係統,發明自動電報機。1877年—1879年發明留聲機;實驗並改進了白熾燈和電話。以後又製定了照明係統,並為集中供電進行了許多工作。提出並采用直流三線係統。製成當時容量最大的發電機,並於1882年利用該機建成了第一座大型發電廠。在同一時期,做了鐵道電氣化的試驗。1883年發現“愛迪生效應”,即熱電子發射現象。在電影技術、礦業、建築、化工等方麵也有不少著名的發明。
世界上搞發明創造最多的人,恐怕要數愛迪生了。他在專利局登記過的發明就有1328種,還有未公開發表的放棄專利的,加起來將近有兩千種左右。他享年84歲,平均每15天就有一種新發明。拿他1882年的發明計算,每兩天半就有一種新發明。
這個偉大的發明家是什麼大學畢業的呢?他什麼大學也沒有上過,上小學也總共隻有三個月。愛迪生的老師就是她的媽媽南希。
愛迪生兄弟姐妹中數他最小,排行第七。父親山墨爾從事農業和木工,沒有什麼文化;母親南希曾經當過教師。
幼年的愛迪生身體孱弱,性格沉靜,喜歡思索。他跟哥哥姐姐不同,看見不明白的事情就問,腦子裏總是充滿了各種問號:為什麼不可以把黑夜時原閃電取來供人們照明?鍾表為什麼能永不休息地走動?……父親常被他問得張口結舌,答不上來,隻好叫他去問媽媽。母親當過教師,了解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理解孩子的心情,對愛迪生提出的問題,一點兒也不嫌煩,總是盡可能給予科學的解答,並且想法子啟發他動腦筋思考問題,動手做試驗。有一次,愛迪生為了弄明白鍾表為什麼能夠嘀嗒嘀嗒地響個不停,就悄悄地把家裏的鍾表拆開,然後再裝上,終於了解到它的奧秘。
一天,天真活潑的愛迪生,看見一隻老母雞在孵小雞,他像發現一件稀罕的事兒,一邊喊,一邊跑,連蹦帶跳地奔到媽媽南希麵前。他仰起圓圓的紅臉蛋,氣喘籲籲地問道:
“媽媽……媽媽……那隻雞……把雞蛋放在屁股……屁股底下坐著……在幹什麼呀?是不是蛋就是它的凳子呀?”
媽媽南希發現愛迪生好問這問那,甚至問些稀奇古怪的事兒。這是孩子的求知欲啊!
南希見到孩子問她,便放下手裏的活兒,彎下腰把孩子摟在懷裏,笑眯眯地說:“孩子,雞媽媽是怕那些蛋著涼,給它們暖和暖和。”
“蛋也怕著涼,著了涼就要感冒,所以要暖和暖和,是嗎?”愛迪生好奇地問。
“這些蛋跟別的蛋不一樣,是孵小雞的。”媽媽告訴他。
“什麼叫孵小雞?”愛迪生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孵小雞,就是讓雞娃娃從蛋殼裏鑽出來。你知道,那些像毛茸球兒一樣的雞娃子,全是它們的媽媽用自個兒的身體,像這樣孵出來的。”
愛迪生歪著頭,想了想,又問:“是不是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小雞就跑出來呢?”
“就是這麼回事,孩子。”
當天下午,愛迪生突然不見了,接連好幾個鍾頭也不露麵。一家人急得團團轉,四處尋找,也找不見他的蹤影。最後,父親到鄰居家倉庫門口,眯起眼睛一瞧,嘿,小家夥在人家倉庫裏做了個“窩兒”,裏麵放了好些從家裏拿來的雞蛋,正一本正經地蹲在上頭孵小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