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疏證(2 / 3)

彼鹽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見不,為欲廣異聞,具示。

朱處仁今所在,往得其書,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書,可令必達。

處仁當是龍驤將軍朱壽。《穆帝紀》所載,永和五年,與撫同擊範賁,平益州者也。《通鑒》或本誤作燾〔燾乃西蠻校尉,別一人〕。

以上五帖,當是一書,先謝遠惠,次雜問蜀事,末附致朱書,係由護軍出守會稽後作。

得足下旃罽胡桃藥二種,知足下至戎鹽乃要也,是服食所須,知足下謂頃服食,方回近之,未許吾此誌。知我者希,此有成言,無緣見卿,以當一笑。

至,摯也。別帖屢言情至,此其省文,非至止之至,謂勤也。如迨其謂之,遐不謂矣之謂。索戎鹽,先致謝耳。方回,郗愔字,右軍妻之長弟,史稱其棲心絕穀,修黃老之術,與右軍及高士許詢遊東土,不樂參朝政,有邁世風。“頃服食”作“須”者,誤。“未許吾此誌”,言方回雖近道,猶未能深信也。

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複可可,足下保愛為上,臨書但有惆悵。

連上服食而申言之。

天鼠膏治耳聾有驗不?有驗者乃是要藥。

天鼠即今飛鼠,毛赤而尖,蒼白,似黑狐,蜀產也。

以上三帖當是一書。

虞安吉者,昔與共事,常念之,今為殿中將軍,前過雲,與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與足下為下寮,意其資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遠及。

《墨藪》載安吉善書,別帖有虞義興適道此,或即其人,然史無可考。帖雲“遠及”,當與撫也。

來禽、櫻桃、青李、日給滕,子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

足下所疏雲,此果佳,可為致,子當種之,此種彼胡桃皆生也。吾篤喜種果,今在田裏,唯以此為事,故遠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上此,此“來禽”四果,下此,此會稽胡桃,即撫前所致者,故雲彼以明之。前列果名,乃索其子,定是一帖。前人有謂此帖為與桓宣武者。宣武以永和三年滅蜀,右軍以十一年去官,帖雲“今在田裏”,是去官後語,宣武未再至蜀,何能與宣武邪?

旦夕都邑動靜清和,想足下使還,具時州將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數使命也。謝無奕外住,數書問,無他。仁祖日往,言尋悲酸,如何可言。

撫以永和九年斬蕭敬文,“使還”指此,“具時州將”時是也。撫已由征虜安西進平西,言以此功,朝議當進為鎮征,極州將之榮也。入升平,果進鎮西,其卒也贈征西。桓公以永和十二年大敗姚襄於伊水,收複洛陽,修五陵。“告慰”者,言接其告欣慰也。情企數使,撫前助桓公平蜀,或欲引之北伐,有疏請也。仁祖,謝尚字,尚弟奕,字無奕。升平一年五月,尚卒,朝議以尚在北得人,故以奕代尚刺豫州,北伐慕容雋,明年卒於軍。“外住”指此。此升平一年書。

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餘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陶侃士行以鹹和四年平蘇峻後,由江陵移鎮巴陵,五年斬郭默,加督江州,複移鎮武昌,九年辭鎮歸國,登舟而卒。屬吏畫其像於武昌西門,故稱之。士行十七子,九子舊史有名,撫妹為士行子婦。老婦,右軍稱妻也。

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衝《三都》,殊為不備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遊目意足也。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時示意,遲此期,真以日為歲。想足下鎮彼土,未有動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領峨眉而旋,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

知彼清晏歲豐,又所出有無鄉,故是名處,且山川形勢乃爾,何可以不遊目。

知彼帖承上帖之意,定是一書。“所出有無”,言有他處所無,是當時語。“鄉”讀如“鄉”也,吾見於夫子之鄉,言蜀本古之名邦也。或以為無一鄉,或以為有異產,皆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