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共四折一楔子。序幕“楔子”中,首先觸及的並不是楊、李的愛情,而是當時重要的“邊政”:番將安祿山喪師辱國,被押送京城聽候裁決。在處理這一政治事件時,楊、李才正式出場。李隆基在“太平無事的日子裏”,不問是非,昧於安祿山“惟有赤心”的一句謊話而赦免他。尤其荒唐的是,楊因為安祿山會跳胡旋舞,要留著解悶,李隆基就把安祿山賜給楊作“義子”,並加封官職讓他鎮守邊境,結果是安祿山與楊發生了“私事”又與楊國忠爭權。這就預示了楊、李在愛情和政治各方麵存在的嚴重危機。
第二折寫李隆基與楊玉環在長生殿乞巧排宴,兩人恩恩愛愛,情意綿綿,“靠著這招新鳳,舞青鸞,金井梧桐樹映,雖無人竊聽,也索悄聲兒海誓山盟”,相約生生世世,永為夫婦。
第三折是故事的轉折點,安祿山作亂,李隆基倉皇逃走;到馬嵬坡,六軍不發,李隆基在“不能自保”的情況下,隻好讓楊玉環自縊。“黃埃散漫悲風颯,碧雲黯淡斜陽下”,經過一場激變,一切權力、榮華,煙消雲散。
第四折是全劇最精彩的部分,李隆基退位後在西宮養老,他滿懷愁緒,思念著死去的楊玉環,懷念著過去的月夕花朝。他想到無權柄的苦惱和淒惶。他在梧桐樹下盤桓,“常記得碧梧桐陰下立,紅牙箸手中敲”,到如今“空對井梧陰,不見傾城貌”,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時光,隻成了追憶。在此折中先寫了李隆基看畫而哭,接著回憶華清宮宴樂、長生殿乞巧而哭,“越看越添傷感”,辭朝的皇帝築廟也無權,翠盤中芳草滿,閑行又感舊恨,在落葉滿階、秋蟲絮聒的氣氛中,李隆基無可奈何睡去,做了一個朦朦朧朧的夢。夢中楊玉環請他到長生殿排宴,不料才說上一兩句話,夢就被驚醒了,“好夢將成還驚覺”,層層寫出“驚我來的”是那“窗兒外梧桐雨瀟瀟”,引到一氣以七支曲文寫雨,並用比喻的手法寫雨聲的變化,由聽雨想起前塵往事,寫各種花木的雨聲與梧桐雨的驚魂破夢、助夢添愁做對照,寫種種雨的聲態,最後以“雨更多,淚不少”的雨聲緊一陣慢一陣,淅淅瀝瀝,“一點點滴人心碎”,淋漓盡致地烘托出李隆基淒楚悲涼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