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雨
作者簡介
楊顯之,生卒年不祥,元代大都(今北京)人。鍾嗣成《錄鬼簿》中載:“關漢卿莫逆之交,凡為文辭,與公較之。號楊補丁是也。”賈仲明悼詞亦說:“顯之前輩老先生,莫逆之交關漢卿。公未中,補缺加新令,皆號為楊補丁。有傳奇,樂府新聲。王元鼎,師叔敬;順時秀,伯父稱;寰宇知名。”順時秀為當時著名女藝人,可見他是一位熟稔勾欄生活,與當時劇作家及下層世人關係密切,在劇壇上頗負盛名的活躍人物。楊顯之寫過雜劇8種,今僅存《臨江驛瀟湘秋夜雨》和《鄭孔目風雪酷寒亭》兩種。”明代朱權所著《太和正音譜》中評道:“楊顯之之詞不達意如瑤台夜月。”在《瀟湘雨》中,作者成功塑造了負心文人崔通這一人物形象,而這一形象是隨著劇情的發展一步步展現出來的。
故事梗概
諫議大夫張天覺因秉性忠直,累諫不從,被朝廷謫往江州,他帶著女兒張翠鸞離開朝門,行至淮河渡邊時,風浪陡作,打翻船隻,父女落水失散。張翠鸞被排岸司救起,在河邊遇到漁翁崔文遠。崔文遠見她是宦家之女便認做義女,收留至家。
崔文遠的侄兒崔通十年苦讀,途經淮河,上朝應取。崔文遠讓義女見過崔通,翠鸞含羞施禮,心生情愫,崔文遠見侄兒聰慧風流,做媒將淑女配與才子,令二人行過夫妻之禮。翠鸞擔心他日後負心,背新忘舊,崔通初見張翠鸞時還是一介儒生,臨行前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生若負了你嗬,天不蓋,地不載,日月不照臨。”遂別妻赴考。
攛過試題,崔通名位卷端,又複試折桂,司考官欲招他為婿。當試官問他有婚無婚的時候,崔通“(背雲)我伯父家那個女子,又不是親養的,知他哪裏討來的,我要她做什麼。能可瞞味神祗,不可坐失機會。”崔通打算另娶司考官的女兒,攜妻赴任。崔文遠父女得知崔通已擢秦川縣令,卻久不見音信。無奈,翠鸞冒著秋風敗葉,徒步千裏尋夫。新妻見到張翠鸞後醋意大發,崔通更是翻臉不認,還誣陷張翠鸞為偷盜在逃的女奴,讓手下重責:“左右,你道她真個是夫人。那不於我拿翻,不與我洗撥,不與我著實打,你須看我老爺的手段,著你一個個去充軍。”然後,在翠鸞臉上刺了逃奴二字,發配往沙門島,並囑咐解官在途中殺掉張翠鸞。而對他賴以高攀的妻子,崔通又是另外一副嘴臉:“夫人不要多心,我哪裏有前妻來……如今這一去秋天陰雨,棒瘡發嗬,她也無那活人的也。咱和你後堂中喝酒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