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賀龍提出開展群眾體育運動
1953年3月1日,賀龍在擔任國家體委主任後,發表了給全國體育工作會議和國防體育工作會議代表們的信》,信中指出:
體育是全國人民的事業,不是體委一家的事。……要熱誠地對待群眾的革命創舉,經過實地考察或親手試驗,幫助他們把先進經驗總結出來,加以推廣。
賀龍的這次談話,其實是針對1952年6月毛澤東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題詞所發展而來的。
當時,毛澤東的題詞為: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賀龍見到這個題詞後,非常高興,他還在西南區體育界宣講它的重要意義,賀龍說:
在於通過開展群眾性的體育運動,使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改變“東亞病夫”的形象,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強部隊的戰鬥力。
1953年4月27日,賀龍又在全國體育工作會議上說道:
體育運動是人民事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就應該把體育運動搞好,使人民身體健康。這不僅現在需要,而且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會更加需要。我們的體育運動要為廣大群眾服務,就是要為工人、農民、士兵和機關工作人員服務。
4月30日,賀龍又進一步闡述了普及體育運動與提高體育運動的關係:
普及與提高是矛盾的統一。提高是為國家爭取榮譽,同時也是為了指導普及。
我們訓練了6千名運動員,他們在國際上是我們的戰鬥部隊,在國內是宣傳員、組織員、教練員,也是幹部,應經常在各地巡回表演,推動並提高各地群眾性體育運動的開展。
賀龍認為,優秀的運動隊的樣子,是這樣的:
就象中藥裏邊的“甘草”,是個“引子”。運動隊要為普及服務,下工廠、下農村、下學校,搞表演,搞輔導。
10月2日,我國召開了田徑、體操、自行車運動大會。在這次運動大會上,我國人民都積極地參加比賽項目。
此外,在大會上,賀龍又號召:
國家已經開始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人們的健康水平和勞動效率有待於積極地改善和增強,全國的體育工作者和運動員要繼續加倍努力提高政治和業務水平,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實現毛主席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偉大號召。
這是擺在我們麵前的重大而光榮的長期任務。
其實,早在1952年,我國就召開了一屆西南區體育運動會。
這次運動會的召開,是由於賀龍和鄧小平為了改變西南地區體育的落後狀況,迅速趕上全國先進水平,因此提議在1952年5月4日召開西南區首屆人民體育運動大會,以此來推動全區體育運動的開展。
1952年3月22日,西南區軍政委員會文教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西南工作委員會、西南區體育分會邀請西南及重慶市各有關單位舉行第一次籌備會議。
賀龍以西南區體育分會名譽會長的身份,主持這次籌備會。
李夢華、許誌奮為正副秘書長。下設秘書、總務、競賽、宣傳等4個處和一個評審委員會。
賀龍對籌委會的成員說:
人民體育運動關係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至為密切,因此大家應該了解這個大會召開的政治意義。
此外,賀龍還指示道:大會的籌備應在節約的原則下積極進行,並必須有計劃地、精確地做好大會的一切準備工作。
為迎接這次大會,賀龍和鄧小平指示西南軍區舉行一次選拔賽,組成了由100多名運動員參加的體育訓練團。
訓練團團長由軍區宣傳部副部長王敏昭兼任,尹超凡任副團長。同時,還組織了一個參觀團。
在軍區選拔賽上,除了西南炮校體育幹事李代銘帶著已經考上飛行員的溫小鐵和陳孝彰報名參加女子體操比賽外,再無部隊女選手報名。
對此,賀龍說:要參加西南區運動會,團體賽的參賽隊至少要有3名女隊員,你們可以到軍區京劇院選一名刀馬旦。
在軍區訓練團的成立大會上,賀龍說:
代表們不僅要把自己的身體鍛煉好,展開體育競賽,還要負責開展全軍的體育運動。
必須認識開運動會不是為了奪錦標,是為了推動我們的建設事業。
把人民解放軍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帶到大會中去,帶到西南各個角落中去。
參加大會的除西南軍區外,還有7個省、區,分別是雲南、貴州、西康和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再加上重慶市、西南一級機關和西南鐵路局,共11個單位的體育代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