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發展體育運動 第1章 第一個體育訓練中心落戶西南(1 / 2)

意氣風發:新中國體育事業發展與第一屆全運會舉辦 1953年3月1日,發表了賀龍給全國體育工作會議和國防體育工作會議代表們的信》,信中指出:體育是全國人民的事業,不是體委一家的事。

賀龍大為讚賞,他說道:運動員就得從小培養起。上海各個區都可以辦一所這樣的體校。學校是體育的重點,層層上去,形成寶塔型,才能加速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會議提出:依靠共青團組織,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堅持業餘、自願和簡便易行的原則開展農村體育運動。

1951年4月底,全國第一屆籃排球比賽在北京舉行。

當時西南行政區也派了代表隊,隊員有高寶成、謝明昭、王淵等,隊長是高寶成。

在這次比賽中,西南代表隊表現很不好。時任西南軍區司令員的賀龍和政委鄧小平得到消息後,非常生氣,代表隊尚未回重慶,就往北京掛了電話,說西南區打成這個樣子不行,回來以後要集中訓練。

6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西南分會成立,賀龍兼任會長。為推進體育事業發展,賀龍、鄧小平力排眾議,決定成立西南體工隊和西南軍區體工隊。

賀龍四處搜羅人才,進一步加強體育力量。對年紀輕、技術好、有發展前途的體育人才,不管原來從事什麼工作,賀龍都千方百計把他調來。

有一次,賀龍在北京開會期間,發現華北大學有個叫孫傳鼎的學員球打得不錯,便親自給當時兼任華北大學校長的周恩來寫信,把孫傳鼎調到西南軍區。

鐵道部輕二設計院火車司機馬全仁、重慶大學地質係學生包德庸、雲南軍區陸軍醫院的黃韻侉、紡織工人徐秀英、會計李雪祖等人,都是在賀龍的親自過問下調進了戰鬥籃球隊。

賀龍得知當時在貴州大學選修班讀書的李考雲是打籃球的高手,便親自給貴州軍區司令員楊勇打電話,請他支援戰鬥隊。

楊勇隻好忍痛割愛,讓賀龍把李考雲調走。為了讓李考雲安心訓練、努力工作,賀龍還特別對軍區文化部長陳斐琴交代,要把李考雲的愛人一起調來。

在賀龍的高度重視和精心組織下,西南軍區第一屆人民體育大會於1952年1月4日在重慶開幕,參加大會的有11個單位1177人,參觀團327人,戰鬥英雄、勞動模範,西南及重慶各機關負責同誌,各民主黨派代表共100餘人應邀觀禮,工人、農民、部隊和機關幹部約1.5餘人出席了大會。

賀龍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

目前舉辦這樣大規模的運動會來提倡和推動人民體育運動是有重大意義的。……隨著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高潮的到來,隨著人民物質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體育活動也必然會廣泛發展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是十分重視體育的。共同綱領中也有明文規定,要提倡國民體育。在今天當我們各項工作任務很繁忙和國家財政經濟還有不少困難的時候,我們提倡和推廣體育運動,不惜分出一部分精力並盡可能撥出一部分經費來支持這樣的一個大會召開,這就是因為發展人民體育運動對加速我國的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對加強我國的國防力量與經濟力量,是緊密聯係而不可分離的任務。

1951年,賀龍從重慶來到成都,視察西南地區體育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賀龍到市區進行勘察巡視,信步來到被稱為“皇城”的市中心。

500年前,這裏是明代藩王所建蜀王府故地,古老的“皇城”早已不留半磚片瓦,空曠的廣場上隻有風卷起的塵土在滿天飛揚。

在“皇城”的東北部,堆積了200多年之久的煤渣和垃圾,猶如一座土山,因此被當地市民們稱作“煤山”。在這附近,還有一片片亂葬墳。

而這“皇城”四周的“禦河”,也早已變成了臭水溝,成為了汙染環境的“發源地”。

賀龍視察以後,決定鏟平“煤山”,淘淨“禦河”,把這片荒廢之地,改造成為能夠讓人民群眾鍛煉身體的體育場。

為了貫徹這個指示,成都市委和市政府負責人指示道:“立即組織市民進行義務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