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國︶ 大唐西域記卷第十二
漕矩吒國\/弗栗恃薩儻那國\/安呾羅縛國\/闊悉多國\/活國\/瞢健國\/阿利尼國\/曷邏胡國\/訖栗瑟摩國\/缽利曷國\/呬摩呾羅國\/缽鐸創那國\/淫薄健國\/屈(居勿反)浪拏國\/達摩悉鐵帝國\/屍棄尼國\/商彌國\/朅盤陁國\/烏铩國\/佉沙國\/斫句迦國\/瞿薩旦那國
漕矩吒國。周七千餘裏。國大都城號鶴悉那。周三十餘裏。或都鶴薩羅城。城周三十餘裏。並堅峻險固也。山川隱軫。疇壟爽塏。穀稼時播。宿麥滋豐。草木扶疏。花果茂盛。宜鬱金香。出興瞿草。草生羅摩印度川。鶴薩羅城中踴泉流派。國人利之以溉田也。氣序寒烈。霜雪繁多。人性輕躁。情多詭詐。好學藝。多技術。聰而不明。旦誦數萬言。文字言辭。異於諸國。多飾虛談。少成事實。雖祀百神。敬崇三寶。伽藍數百所。僧徒萬餘人。並皆習學大乘法教。今王淳信。累葉承統。務興勝福。敏而好學。無憂王所建窣堵波十餘所。
天祠數十。異道雜居。但多外道。其徒極盛。宗事(禾芻)(鋤句反。下同)那天。其天神昔自迦畢試國阿路猱山徙居此國南界(禾芻)那呬羅山中。作威作福。為暴為惡。信求者遂願。輕蔑者遭殃。故遠近宗仰。上下祇懼。鄰國異俗。君臣僚庶。每歲嘉辰。不期而會。或齎金銀。奇寶。或以牛馬。馴畜。競興貢奉。俱伸誠素。所以金銀布地。羊馬滿穀。無敢覬覦。唯修施奉。宗事外道。克心苦行。天神授其咒術。外道遵行多效。治療疾病。頗蒙痊愈。
從此北行五百餘裏。至弗栗恃薩儻那國。
弗栗恃薩儻那國。東西二千餘裏。南北千餘裏。國大都城號護苾那。周二十餘裏。土宜風俗。同漕矩吒國。語言有異。氣序寒勁。人性獷烈。王。突厥種也。深信三寶。尚學遵德。
從此國東北逾山涉川。越迦畢試國。邊城小邑。凡數十所。至大雪山婆羅犀那大嶺。嶺極崇峻。危磴(危支)傾。蹊徑盤迂。岩岫回互。或入深穀。或上高崖。盛夏合凍。鑿冰而度。行經三日。方至嶺上。寒風淒烈。積雪彌穀。行旅經涉。莫能佇足。飛隼翱翔。不能越度。足趾步履。然後翻飛。下望諸山。若觀培。贍部洲中。斯嶺特高。其巔無樹。唯多石峰。攢立叢倚。森然若林。
又三日行。方得下嶺。至安呾羅縛國。
安呾羅縛國。睹貨邏國故地。周三千餘裏。國大都城周十四五裏。無大君長。役屬突厥。山阜連屬。川田隘狹。氣序寒烈。風雪淒勁。豐稼穡。宜花果。人性獷暴。俗無綱紀。不知罪福。不尚習學。唯修神祠。少信佛法。伽藍三所。僧徒數十。然皆遵習大眾部法。有一窣堵波。無憂王建也。
從此西北入穀逾嶺。度諸小城。行四百餘裏。至闊悉多國。
闊悉多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周減千裏。國大都城周十餘裏。無大君長。役屬突厥。山多川狹。風而且寒。穀稼豐。花果盛。人性獷暴。俗無法度。伽藍三所。僧徒尟少。
從此西北。逾山越穀。度諸城邑。行三百餘裏。至活國。
活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周二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無別君長。役屬突厥。土地平坦。穀稼時播。草木榮茂。花果具繁。氣序和暢。風俗淳質。人性躁烈。衣服氈褐。多信三寶。少事諸神。伽藍十餘所。僧徒數百人。大小二乘兼功綜習。其王。突厥也。管鐵門已南諸小國。遷徙鳥居。不常其邑。
從此東入蔥嶺。蔥嶺者。據贍部洲中。南接大雪山。北至熱海。千泉。西至活國。東至烏铩國。東西南北各數千裏。崖嶺數百重。幽穀險峻。恒積冰雪。寒風勁烈。多出蔥。故謂蔥嶺。又以山崖蔥翠。遂以名焉。
東行百餘裏。至瞢健國。
瞢健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周四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十五六裏。土宜風俗。大同活國。無大君長。役屬突厥。
北至阿利尼國。
阿利尼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帶縛芻河兩岸。周三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十四五裏。土宜風俗。大同活國。
東至曷邏胡國。
曷邏胡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北臨縛芻河。周二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十四五裏。土宜風俗。大同活國。
從瞢健國東逾峻嶺。越洞穀。曆數川城。行三百餘裏。至訖栗瑟摩國。
訖栗瑟摩國。睹貨邏國故地也。東西千餘裏。南北三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十五六裏。土宜風俗。大同瞢健國。但其人性暴。愚惡有異。
北至缽利曷國。
缽利曷國。睹貨邏國故地也。東西百餘裏。南北三百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土宜風俗。大同訖栗瑟摩國。
從訖栗瑟摩國東逾山越川。行三百餘裏。至呬摩呾羅國。
呬摩呾羅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周三千餘裏。山川邐迤。土地沃壤。宜穀稼。多宿麥。百卉滋茂。眾果具繁。氣序寒烈。人性暴急。不識罪福。形貌鄙陋。舉措威儀。衣氈皮褐。頗同突厥。其婦人首冠木角。高三尺餘。前有兩岐。表夫父母。上岐表父。下岐表母。隨先喪亡。除去一岐。舅姑俱歿。角冠全棄。其先強國。王。釋種也。蔥嶺之西。多見臣伏。境鄰突厥。遂染其俗。又為侵掠。自守其境。故此國人流離異域。數十堅城。各別立主。穹廬毳帳。遷徙往來。西接訖栗瑟摩國。
東穀行二百餘裏。至缽鐸創那國。
缽鐸創那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周二千餘裏。國大都城據山崖上。周六七裏。山川邐迤。沙石彌漫。土宜菽麥。多蒲萄。胡桃。梨。柰等果。氣序寒烈。人性剛猛。俗無禮法。不知學藝。其貌鄙陋。多衣氈褐。伽藍三四所。僧徒寡少。王性淳質。深信三寶。
從此東南山穀中行二百餘裏。至淫薄健國。
淫薄健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周千餘裏。國大都城周十餘裏。山嶺連屬。川田隘狹。土地所產。氣序所宜。人性之差。同缽鐸創那。但言語少異。王性苛暴。不明善惡。
從此東南逾嶺越穀。峽路危險。行三百餘裏。至屈(居勿反)浪拏國。
屈浪拏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周二千餘裏。土地山川。氣序時候。同淫薄健國。俗無法度。人性鄙暴。多不營福。少信佛法。其貌醜弊。多服氈褐。有山岩。中多出金精。琢析其石。然後得之。伽藍既少。僧徒亦寡。其王淳質。敬崇三寶。
從此東北。登山入穀。途路艱險。行五百餘裏。至達摩悉鐵帝國(亦名鎮侃。又謂護蜜)。
達摩悉鐵帝國。在兩山間。睹貨邏國故地也。東西千五六百餘裏。南北廣四五裏。狹則不逾一裏。臨縛芻河。盤紆曲折。堆阜高下。沙石流漫。寒風淒烈。唯植麥豆。少樹林。乏花果。多出善馬。馬形雖小。而耐馳涉。俗無禮義。人性獷暴。形貌鄙陋。衣服氈褐。眼多碧綠。異於諸國。伽藍十餘所。僧徒寡少。
昏馱多城。國之都也。中有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立。疏崖奠穀。式建堂宇。此國之先。未被佛教。但事邪神。數百年前肇弘法化。初。此國王愛子嬰疾。徒究醫術。有加無瘳。王乃躬往天祠。禮請求救。時彼祠主為神下語。必當痊複。良無他慮。王聞喜慰。回駕而歸。路逢沙門。容止可觀。駭其形服。問所從至。此沙門者。已證聖果。欲弘佛法。故此儀形。而報王曰。我。如來弟子。所謂苾芻也。王既憂心。即先問曰。我子嬰疾。生死未分。沙門曰。王先靈可起。愛子難濟。王曰。天神謂其不死。沙門言其當終。詭俗之人。言何可信。遲至宮中。愛子已死。匿不發喪。更問神主。猶曰。不死。疹疾當瘳。王便發怒。縛神主而數曰。汝曹群居長惡。妄行威福。我子已死。尚雲當瘳。此而謬惑。孰不可忍。宜戮神主。殄滅靈廟。於是殺神主。除神像。投縛芻河。回駕而還。又遇沙門。見而敬悅。稽首謝曰。曩無明導。佇足邪途。澆弊雖久。沿革在茲。願能垂顧。降臨居室。沙門受請。隨至中宮。葬子既已。謂沙門曰。人世糾紛。生死流轉。我子嬰疾。問其去留。神而妄言。當必痊差。先承指告。果無虛說。斯則其法可奉。唯垂哀湣。導此迷徒。遂請沙門揆度伽藍。依其規矩。而便建立。自爾之後。佛教方隆。故伽藍中精舍。為羅漢建也。
伽藍大精舍中有石佛像。像上懸金銅圓蓋。眾寶莊嚴。人有旋繞。蓋亦隨轉。人止蓋止。莫測靈鑒。聞諸耆舊曰。或雲聖人願力所持。或謂機關秘術所致。觀其堂宇。石壁堅峻。考厥眾議。莫知實錄。
逾此國大山北。至屍棄尼國。
屍棄尼國。周二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五六裏。山川連屬。沙石遍野。多宿麥。少穀稼。林樹稀疏。花果寡少。氣序寒烈。風俗獷勇。忍於殺戮。務於盜竊。不知禮義。不識善惡。迷未來禍福。懼現世災殃。形貌鄙陋。皮褐為服。文字同睹貨羅國。語言有異。
越達摩悉鐵帝國大山之南。至商彌國。
商彌國。周二千五六百裏。山川相間。堆阜高下。穀稼備植。菽麥彌豐。多蒲萄。出雌黃。鑿崖析石。然後得之。山神暴惡。屢為災害。祀祭後入。平吉往來。若不祈禱。風雹奮發。氣序寒。風俗急。人性淳質。俗無禮義。智謀寡狹。伎能淺薄。文字同睹貨邏國。語言別異。多衣氈褐。其王。釋種也。崇重佛法。國人從化。莫不淳信。伽藍二所。僧徒寡少。
國境東北逾山越穀。經危履險。行七百餘裏。至波謎羅川。東西千餘裏。南北百餘裏。狹隘之處。不逾十裏。據兩雪山間。故寒風淒勁。春夏飛雪。晝夜飄風。地鹹鹵。多礫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絕無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