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伐臘毗國西行五百餘裏。至蘇剌侘國(西印度境)。
蘇剌侘國。周四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三十餘裏。西據莫醯河。居人殷盛。家產富饒。役屬伐臘毗國。地土鹹鹵。花果稀少。寒暑雖均。風飄不靜。土俗澆薄。人性輕躁。不好學藝。邪正兼信。伽藍五十餘所。僧徒三千餘人。多學大乘上座部法。天祠百餘所。異道雜居。國當西海之路。人皆資海之利。興販為業。貿遷有無。去城不遠有鬱鄯多山。頂有伽藍。房宇廊廡。多疏崖嶺。林樹鬱茂。泉流交境。聖賢之所遊止。靈仙之所集往。
從伐臘毗國北行千八百餘裏。至瞿折羅國(西印度境)。
瞿折羅國。周五千餘裏。國大都城。號毗羅摩羅。周三十餘裏。土宜風俗。同蘇剌侘國。居人殷盛。家產富饒。多事外道。少信佛法。伽藍一所。僧百餘人。習學小乘法教說一切有部。天祠數十。異道雜居。王。刹帝利種也。年在弱冠。智勇高遠。深信佛法。高尚異能。
從此東南行二千八百餘裏。至鄔闍衍那國(南印度境)。
鄔闍衍那國。周六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三十餘裏。土宜風俗。同蘇剌侘國。居人殷盛。家室富饒。伽藍數十所。多已圮壞。存者三五。僧徒三百餘人。大小二乘兼功習學。天祠數十。異道雜居。王。婆羅門種也。博覽邪書。不信正法。去城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作地獄之處。
從此東北行千餘裏。至擲枳陁國(南印度境)。
擲枳陁國。周四千餘裏。國大都城周十五六裏。土稱沃壤。稼穡滋植。宜菽麥。多花果。氣序調暢。人性善順。多信外道。少敬佛法。伽藍數十。少有僧徒。天祠十餘所。外道千餘人。王。婆羅門種也。篤信三寶。尊重有德。諸方博達之士多集此國。
從此北行九百餘裏。至摩醯濕伐羅補羅國(中印度境)。
摩醯濕伐羅補羅國。周三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三十餘裏。土宜風俗。同鄔闍衍那國。宗敬外道。不信佛法。天祠數十。多是塗灰之侶。王。婆羅門種也。不甚敬信佛法。
從此還至瞿折羅國。複北行荒野險磧。經千九百餘裏。渡信度大河。至信度國(西印度境)。
信度國。周七千餘裏。國大都城。號毗苫婆補羅。周三十餘裏。宜穀稼。豐宿麥。出金銀鍮石。宜牛羊。橐駝。騾畜之屬。橐駝卑小。唯有一峰。多出赤鹽。色如赤石。白鹽。黑鹽。及白石鹽等。異域遠方以之為藥。人性剛烈而質直。數鬥諍。多誹讟。學不好博。深信佛法。伽藍數百所。僧徒萬餘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大抵懈怠。性行弊穢。其有精勤賢善之徒。獨處閑寂。遠跡山林。夙夜匪懈。多證聖果。天祠三十餘所。異道雜居。王。戍陁羅種也。性淳質。敬佛法。如來在昔。頗遊此國。故無憂王於聖跡處建窣堵波數十所。烏波毱多大阿羅漢屢遊此國。演法開導。所止之處。皆旌遺跡。或建僧伽藍。或樹窣堵波。往往間起。可略而言。
信度河側千餘裏。陂澤間。有數百千戶。於此宅居。其性剛烈。唯殺是務。牧牛自活。無所係命。若男若女。無貴無賤。剃須發。服袈裟。像類苾芻。而行俗事。專執小見。非斥大乘。聞諸先誌曰。昔此地民庶安忍。但事凶殘。時有羅漢湣其顛墜。為化彼故。乘虛而來。現大神通。示希有事。令眾信受。漸導言教。諸人敬悅。願奉指誨。羅漢知眾心順。為授三歸。息其凶暴。悉斷生殺。剃發染衣。恭行法教。年代浸遠。世易時移。守善既虧。餘風不殄。雖服法衣。嚐無戒善。子孫奕世。習以成俗。
從此東行九百餘裏。渡信度河東岸。至茂羅三部盧國(西印度境)。
茂羅三部盧國。周四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三十餘裏。居人殷盛。家室富饒。役屬磔迦國。土田良沃。氣序調順。風俗質直。好學尚德。多事天神。少信佛法。伽藍十餘所。多已圮壞。少有僧徒。學無專習。天祠八所。異道雜居。有日天祠。莊嚴甚麗。其日天像鑄以黃金。飾以奇寶。靈鑒幽通。神功潛被。女樂遞奏。明炬繼日。香花供養。初無廢絕。五印度國諸王豪族。莫不於此舍施珍寶。建立福舍。以飲食醫藥給濟貧病。諸國之人來此求願。常有千數。天詞四周。池沼花林。甚可遊賞。
從此東北行七百餘裏。至缽伐多國(北印度境)。
缽伐多國。周五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居人殷盛。役屬磔迦國。多早稻。宜宿麥。氣序調適。風俗質直。人性躁急。言含鄙辭。學藝深博。邪正雜信。伽藍十餘所。僧徒千餘人。大小二乘兼功習學。四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天祠二十。異道雜居。
城側有大伽藍。僧徒百餘人。並學大乘教。即是昔慎那弗呾羅(唐言最勝子)論師於此製瑜伽師地釋論。亦是賢愛論師。德光論師本出家處。此大伽藍為天火所燒。摧殘荒圮。
從信度國西南。行千五六百裏。至阿點婆翅羅國(西印度境)。
阿點婆翅羅國。周五千餘裏。國大都城。號朅(齒齊)濕伐羅。周三十餘裏。僻在西境。臨信度河。鄰大海濱。屋宇莊嚴。多有珍寶。近無君長。統屬信度國。地下濕土斥鹵。穢草荒茂。疇壟少墾。穀稼雖備。宿麥特豐。氣序微寒。風飆勁烈。宜牛羊。橐駝。騾畜之類。人性暴急。不好習學。語言微異中印度。其俗淳質。敬崇三寶。伽藍八十餘所。僧徒五千餘人。多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十所。多是塗灰外道之所居止。城中有大自在天祠。祠宇雕飾。天像靈鑒。塗灰外道遊舍其中。在昔如來頗遊此國。說法度人。導凡利俗。故無憂王於聖跡處建六窣堵波焉。
從此西行。減二千裏。至狼揭羅國(西印度境)。
狼揭羅國。東西南北各數千裏。國大都城周三十餘裏。號窣菟黎濕伐羅。土地沃潤。稼穡滋盛。氣序風俗。同阿點婆翅羅國。居人殷盛。多諸珍寶。臨大海濱。入西女國之路也。無大君長。據川自立。不相承命。役屬波剌斯國。文字大同印度。語言少異。邪正兼信。伽藍百餘所。僧徒六千餘人。大小二乘兼功習學。天祠數百所。塗灰外道。其徒極眾。城中有大自在天祠。莊嚴壯麗。塗灰外道之所宗事。
自此西北至波剌斯國(雖非印度之國。路次附見。舊曰波斯。略也)。
波剌斯國。周數萬裏。國大都城號蘇刺薩儻那。周四十餘裏。川土既多。氣序亦異。大抵溫也。引水為田。人戶富饒。出金。鍮石。頗胝。水精。奇珍異寶。工織大錦。細褐。氍毹之類。多善馬。橐駝。貨用大銀錢。人性躁暴。俗無禮義。文字語言。異於諸國。無學藝。多工技。凡諸造作。鄰境所重。婚姻雜亂。死多棄屍。其形偉大。齊發露頭。衣皮褐。服錦氎。戶課賦稅。人四銀錢。天祠甚多。提那跋外道之徒為所宗也。伽藍二三。僧徒數百。並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法。釋迦佛缽在此王宮。
國東境有鶴秣城。內城不廣。外郭周六十餘裏。居人眾。家產富。西北接拂懍國。境壤風俗。同波剌斯。形貌語言。稍有乖異。多珍寶。亦富饒也。
拂懍國西南海島有西女國。皆是女人。略無男子。多諸珍寶貨。附拂懍國。故拂懍王歲遣丈夫配焉。其俗產男皆不舉也。
自阿點婆翅羅國北行七百餘裏。至臂多勢羅國(西印度境)。
臂多勢羅國。周三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居人殷盛。無大君長。役屬信度國。土地沙鹵。寒風淒勁。多宿麥。少花果。而風俗獷暴。語異中印度。不好藝學。然知淳信。伽藍五十餘所。僧徒三千餘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二十餘所。並塗灰外道也。
城北十五六裏。大林中有窣堵波。高數百尺。無憂王所建也。中有舍利。時放光明。是如來昔作仙人。為國王所害之處。此東不遠有故伽藍。是昔大迦多延那大阿羅漢之所建立。其傍則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之處。建窣堵波以為旌表。
從此東北行三百餘裏。至阿軬荼國(西印度境)。
阿軬荼國。周二千四五百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無大君長。役屬信度國。土宜稼穡。宿麥特豐。花果少。草木疏。氣序風寒。人性獷烈。言辭樸質。不尚學業。然於三寶守心淳信。伽藍二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多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五所。並塗灰外道也。
城東北不遠。大竹林中伽藍餘趾。是如來昔於此處聽諸苾芻著亟縛屣。(唐言靴)。傍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也。基雖傾陷。尚高百餘尺。其傍精舍有青石立佛像。每至齋日。或放神光。次南八百餘步。林中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昔日止此。夜寒。乃以三衣重覆。至明旦。開諸苾芻著複納衣。此林之中有佛經行之處。又有諸窣堵波。鱗次相望。並過去四佛坐處也。其窣堵波中有如來發爪。每至齋日。多放光明。
從此東北行九百餘裏。至伐剌拏國(西印度境)。
伐剌拏國。周四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居人殷盛。役屬迦畢試國。地多山林。稼穡時播。氣序微寒。風俗獷烈。性急暴。誌鄙弊。語言少同中印度。邪正兼崇。不好學藝。伽藍數十。荒圮已多。僧徒三百餘人。並學大乘法教。天祠五所。多塗灰外道也。城南不遠有故伽藍。如來在昔於此說法。示教利喜。開悟含生。其側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之處。
聞諸土俗曰。從此國西接稽疆那國。居大山間。川別立主。無大君長。多羊。馬。有善馬者。其形殊大。諸國希種。鄰境所寶。
複此西北。逾大山。涉廣川。曆小城邑。行二千餘裏。出印度境。至漕矩吒國(亦謂漕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