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東歐為何“國窮民富”?(1 / 2)

我一直想去歐洲進行一次為期兩個星期的遊學,現在我們就通過唐駿的眼睛了解一下歐洲的現在,經過歐債危機以後的歐洲,了解一下歐洲人是否真的是幸福的。我記得我小時候,那個年代看的電影有《布拉格之戀》,因此我這個年紀的人對東歐有一種戀情,就像那個時候曾經夢想能娶一個東歐的太太或者說向往一個布拉格女孩,這就是那個年代給我們帶來的東歐情結。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包括民主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在內的秉持著共產主義製度的東歐八國,還是中國長期國際政治、外交實踐中的堅定盟友,中國與東歐國家間有著密切的往來,在中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對於東歐國家都有著特殊的情感。

而隨著20世紀90年代初的東歐劇變,東歐國家的政治體製向民主製度發展,中國與東歐的交往再也不是外交的優先序列。不少人將東歐歸於歐洲大陸落後的一部分,包括波蘭和捷克在內的東歐國家,都更願意將自己歸到中歐。而聯合國統計局將白俄羅斯、保加利亞、捷克共和國、匈牙利、波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斯洛伐克、烏克蘭定義為東歐國家。

印象東歐

當中國人談到東歐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東歐並不是那麼富裕,並不是那麼發達。其實這是我們對東歐的一種誤解。現在我們在東歐的人民廣場上看到很多東歐人在喝咖啡,他們在溫馨地聊天,人們的表情、穿著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都會讓人感覺到其實東歐還是一個相對發達和富裕的國家。我們在東歐的街頭也看到了,有星巴克,有麥當勞,有麥德龍、家樂福,所有這一切其實都能讓人感受到東歐還是處在一個比較發達的層次。

在中國,白領們喝咖啡大多去星巴克,覺得這是一種層次。而在大多數東歐國家,星巴克之類的休閑場所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波蘭,一杯星巴克咖啡的價格是10茲羅提,大約相當於人民幣20元;在捷克,這個價格是22捷克克朗,約合人民幣22元。相比中國的物價,東歐各國的生活物品要便宜很多。

在波蘭和捷克的大街上,隨處可見國際金融機構的身影,從另一個側麵也能看出東歐的開放程度。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東歐國家的統計數據來看,2012年人均GDP捷克達到20925美元,斯洛伐克17889美元,匈牙利14808美元,波蘭13967美元,處於高收入國家水平;同年,中國的人均GDP為5432美元。僅從人均GDP這一項來看,歐債危機後,東歐國家仍然比較富裕。

東歐的經濟靠什麼?

汽車製造是東歐各國的支柱產業,波蘭是歐洲汽車主要生產國之一,菲亞特、大眾、豐田、五十鈴、通用、沃爾沃等世界級汽車巨頭都在波蘭投資建廠。汽車零部件製造一直是波蘭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國大約有1500家企業從事汽車及其零部件生產,不僅滿足本國需要,而且還大量出口。2007年波蘭汽車類產品出口額為170億歐元,汽車工業總收入達258億美元,占波蘭製造業總收入的11%。

而東歐的另一老牌工業強國捷克,在二戰前經濟水平在歐洲位列第四,奧匈帝國70%的工業集中在此。目前在中國賣得風生水起的斯柯達就是捷克的汽車品牌,2005年被大眾公司收購後引入中國。斯柯達是捷克唯一的一家汽車廠,國內4%的勞動力都為其服務,其產品80%出口到德國、英國及其他歐洲、美洲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作為世界四大最古老的汽車品牌,斯柯達汽車在東歐的街頭隨處可見,在歐洲中東部的占有率為36%。在捷克和波蘭街頭奔馳著的私家車,基本上都是斯柯達,日係或韓係車在這裏很少見。

我小時候有一個夢想,擁有一輛車,當時我的夢想就是波蘭的華沙牌轎車,因為華沙轎車在中國當時是最奢侈的品牌,都是軍隊、政府的高級官員使用的車。當時中國和波蘭的關係非常友好,我們進口了很多波蘭的華沙牌轎車。在波蘭一共有2000多家企業是和汽車零部件相關的產業。我們再來看捷克,捷克最大的產業是旅遊業,第二大產業就是它的汽車製造業,所以波蘭、捷克還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工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