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製造業帶動了一係列相關產業的發展,憑借強大的工業實力,在西歐國家紛紛陷入歐債危機之際,東歐國家仍是一片“淨土”。在東歐這幾天,我完全感受不到金融危機對東歐人民生活的影響。然而,盡管東歐經濟表現強勁,百姓富庶,商業興盛,但東歐一些國家的政府似乎並不有錢。站在馬路一邊,我們可以遙看波蘭總統府官邸,2010年,波蘭前總統卡欽斯基乘坐專機從華沙飛往俄羅斯時,飛機失事遇難,據披露,卡欽斯基的專機已經服役26年,早已停產。
我們再來看一下波蘭,2009年波蘭的人均GDP也在1萬美元之上。在滿分為1分的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測評中,波蘭得分是0.821分,排在全球第39位,捷克和匈牙利以0.873和0.831分列第28位和第37位。美國以0.937分排在世界第3,中國為0.699分,排在世界第101位。就是這麼一個看上去還比較富裕的國家,總統的座機居然用了26年。
人們說歐債危機使得整個歐洲的經濟一片蕭條,確實,從政府層麵來說政府是沒有太大的經濟實力,這就是我們這次來到歐洲所看到的“國窮民富”的現象。國家有很多赤字,但老百姓還是在享受自己的生活,擁有一個比較安逸、溫馨的工作,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示。
波蘭大學生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收入大概隻有2000茲羅提,相當於4000元人民幣,與中國相比也並不多,但是波蘭物價很便宜,波蘭教育又是免費的,從小學到大學,同時還擁有免費的醫療係統。
總體來說東歐貧富差距較小,社會保障製度完善,東歐人民的生活水準也不低,總體呈現出“國窮民富”的狀態。更何況,東歐還是被譽為“世界商人”的猶太人的聚居地之一。
在波蘭一家酒吧,老板聽說我們是中國人,來拍電視,他馬上主動把波蘭的傳統服裝拿給我,說如果你穿這個服裝拍,你到任何一個地方觀眾都知道這是在波蘭。你會發現波蘭人的心中充滿熱情,對待生活也好,對待未來也好,包括對中國也好都是這麼熱情。很多波蘭人都在看我錄這個節目,邊看邊笑,我覺得這就是非常和諧的環境。
我問餐廳老板為什麼猶太人這麼會做生意,老板告訴我,因為他們很勤奮,而且他們很有耐心,不止是想賺快錢,他們理解金錢的價值。在這邊創業並不容易,因為現在正處在經濟危機,人們想賺快錢,這是不可能的,不夠耐心,不明白為了賺錢需要先投資,認為錢來得很容易,隻要做生意就能馬上有回報,這是不正確的想法。同樣,我覺得這也是對中國人說的。
波蘭人眼中的中國
對於很多波蘭人來說,中國很遙遠,所以很多波蘭人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就知道從中國進口很多東西,有國際貿易關係。還有留學生多,留學生知道中國的文化。波蘭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中國的產品。
在捷克、波蘭這樣的東歐國家,很多中國人追隨父輩來到這裏生活。中國人帶去的雜貨像風油精、清涼油、珍珠項鏈、絲綢衫等等一直是非常暢銷的貨品。而這些商品在中國可能不值多少錢,但是去了東歐,一個風油精可以有1美元的價值,中國人靠這些雜貨在東歐發家,有人調侃稱他們是“國際倒爺”。
華沙、布拉格等城市有“跳蚤市場”的地方肯定有中國人,並且市場裏大多數是中國人,近幾年,帶有“中國製造”的貨品在東歐也是廣受歡迎。中國人的“東歐夢”一點也不亞於當時的美國夢。中國人對推動東歐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東歐國家在過去的十幾年當中,紛紛走出低穀。很多人對東歐國家並不是很了解,但東歐國家已經通過各種方式提升了他們的經濟實力,有些國家加入了歐盟共同體,在歐盟共同體當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我們過去所了解的東歐和我們今天所親眼見到的東歐是不一樣的東歐。也許很多人說歐債危機給歐洲帶來了很大困難,歐債危機確實在很多層麵上使國家受到損失,但更大意義上說是“國窮民富”,這是我們在歐洲特別是東歐所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