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股市、樓市,說愛你不容易(2 / 3)

在中國是全民炒股,而在美國是全民投資。這種概念就很不一樣。

中國人炒股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喜歡搞內幕。但是又有多少內幕是真的呢?一個普通老百姓知道的內幕,或者大家都知道的內幕,那還會是內幕嗎?

中國人在炒股上表現得很不理性,時常抱有一種投機心理。人人都知道巴菲特炒股很厲害。2008年9月,“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購買了2.25億股的比亞迪股份,約占比亞迪總股份的10%。然後就有一大群股民跟風似地大量買入比亞迪的股票,這就是所謂的“巴菲特效應”。但兩者的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巴菲特講究的是價值投資,他的投資是看好這家公司未來的行業發展,因為新能源汽車已經是一種趨勢。中國市場很大,如果政府采取一些保護和支持的政策,比亞迪的確很有可能會爆發。我相信巴菲特也是通過很詳細的分析和思考才決定購買比亞迪股票的。

但國內股民,很多都是投機主義。大家一看股神巴菲特投資了比亞迪,不管那麼多先買進再說。2009年10月,巴菲特掌握的比亞迪股份市值一度達到25億美元。短短1年時間,比亞迪使巴菲特收益暴增了約10倍,這簡直是不合理的。

當周圍很多人賺錢時,你就會著急。如果是做長線投資,等上個三五年,誰會坐得住?誰都不知道中國的股市在三五年間會怎麼樣,大家都是炒概念,而概念來得快去得也快。

2008年4月15日,我加盟新華都。很快紫金礦業就上市了,當時新華都是紫金礦業的第二大股東。紫金礦業當時的發行價是7.13元,市盈率40倍左右,但那時整個A股市場的市盈率才20倍左右。

當時坊間和媒體都在說,唐駿未來會操盤紫金礦業,所以股價的想象空間很大。大家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因為我在盛大的時候確實通過各種方式讓盛大的股價有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增長,所以很多人都說我是資本高手。

2008年4月25日,紫金礦業以9.98元的價格高開,下午一路衝到了22元,當時散戶們瘋狂地湧入,市盈率也達到了100倍左右,直接導致紫金礦業在盤中被臨時停牌。最後收盤13.92元,漲幅為95.23%,A股對港股溢價達到104.7%。而在我任職新華都期間,紫金礦業長期在熱門股排行榜上高居前三。居然還有人把這稱作是“唐駿效應”。但我想說的是,雖然大家當時很大意義上是衝著我唐駿來的,但我真的是無能為力。

中國炒房,未來就是可怕的泡沫

很多人在對中國股市失望後,開始將目光轉向近幾年火熱的房地產市場,可能大家會覺得如果投資樓市會更踏實一點,會覺得它有保值的功能,至少無論價格怎麼漲跌,房子還是我的,房產證上寫的還是自己的名字。但如果是股市的話,極可能是寶馬車進去自行車出來。

長期以來,房地產穿著兩件“衣服”示人,一件叫民生,針腳是安居樂業;一件是投資,縫合的都是資本逐利。近年來“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的論調頗為流行,其中重要論據是實業資金進入樓市獲利,以致荒廢了本業。然而換個角度思考,上自各路資本下至平民存款,能比肩樓市穩定回報、快速兌現的投資渠道幾乎是零。股市太“凶險”,玩藝術品水太深,而紅木、玉石、白酒等新興投資品,目前盤子太小,尚未攀升至大眾投資榜,民間資本的去向實在有限。更關鍵的是,樓市黃金十年,斬獲巨利者玩的不是技術含量,而是膽量,相比其他投資品種,過去樓市的投資技術含量最低,尤其在住宅市場,賠錢難度遠高於賺錢,長此以往就有了“買房必賺”的畸形心理。

現在上海外環以外的房子價格足可以買我在美國西雅圖的房子,還是一幢獨棟別墅,前後帶有一百平方米的花園。西雅圖的房子在美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貴的,因為在西雅圖這座城市有波音、亞馬遜、微軟等大牌公司總部,所以整體房價就是被推高的。

對於房地產泡沫,我也有親身經曆。那是在1980年代後期的日本泡沫時代,當時日本樓市和股市屢創新高,在1987年至1989年之間日本房價股價飆升,引發巨大資產泡沫。當時曾有房地產業的專家推算,日本整體房產的價值竟然相當於4個半美國整體的房地產價值。1990年,日本的房地產達到了最高點,房價再也上不去了,但是很多企業和個人卻已經向銀行貸款了大量金錢。同年,由於美元資本大量抽逃,日本資產泡沫開始破裂。沒想到不景氣來得那麼快,還不起貸款,買的房被銀行收了。沒買的買不起,房價下降,工資更低,房地產商都想撈本。沒人買房就沒人貸款,沒人貸款,銀行知道來貸款的房地產商有可能還不起,不貸款給房地產商,沒辦法,房地產商就不得不降價賣出手中的現房來周轉。於是當時日本房價暴跌,整體經濟更是下滑得厲害,這種不良結果使日本經濟到現在還沒有恢複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