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日元貶值,餡餅還是陷阱?(2 / 3)

央行有自己決策的機製,因此這一次安倍就準備好上台以後肯定是要任命自己的人選來擔任央行行長這樣一個職位,配合他采取一係列措施,才能達到他想達到的效果。

據說之前的央行行長並沒有聽安倍的話,不想做這個量化寬鬆的政策,所以安倍就更換了行長,以前一個姓白,現在這個姓黑,很有意思。其實不論是在日本,還是在美國,央行行長有一個相對的獨立性,因為他會從經濟學的角度或者對經濟整體平衡的角度來控製貨幣。貨幣這個東西其實就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一個所謂的平衡體,並不是說你想印多少日元就印多少日元,或者說你想把它貶值或者升值就可以來進行的。

所以,前幾任政府試圖通過日元貶值的方式來刺激經濟,但是央行的這些行長不予理睬。大家都知道安倍是個鷹派,是個老牌政治家。你看他的家族,他的父親曾經當過外相,他的祖父曾經當過首相,也就是說他的根基很深,他通過他的這種強勢,把央行的行長都換了,馬上實施了一整套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就是大量印鈔票。

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上台後,原央行行長白川方明閃電卸任,轉而由支持安倍新政的黑田東彥出任央行行長,後者積極配合安倍大膽的貨幣政策。自2013年清明節以後,日元上演瘋狂貶值大戲,美元兌日元一度逼近100,創下近3年11個月的新高,消費指數一片飄紅,金融和房地產類股引領東京股市上揚——這兩大行業是日本寬鬆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而得益於日元貶值,日本出口企業的利潤也大幅上升。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安倍政府的新政獲得了空前成功。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說:“現在的日元貶值隻是日本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必須做的是革新,現在的日本就像車子上的兩個輪子,一個是貨幣政策,一個是革新。隻要貨幣這邊的問題得以解決,日本的經濟也會再次蘇醒。”

日本先富了索羅斯!

然而,相信很多日本人都沒有想到,最先在首相安倍晉三身上撈到好處的並不是日本人民,而是索羅斯等海外金融巨頭。從2012年年底開始,索羅斯與他的對衝基金同行順勢大舉做空日元,在短短的三個月裏,利用日元的疲弱狂賺10億美元。

有人質疑了,日本的政策自己還沒有獲利,反而讓像索羅斯他們這些金融專家獲利了。那這個政策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至少我們看到短期效應,自從安倍政府上台以後,短期效應明顯上升,日經指數創造了過去3年當中的最高,達到了12000點——過去在9000點左右。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個指數,在安倍政府上台不到3個月的時間,股票上漲了將近30%。最近我去了趟日本,日本的樓市也開始慢慢複蘇了。股市和房市是國家經濟的支柱,看一個國家的經濟,要看這兩個基礎的支柱。當這兩個基數上去了,股市開始賺錢,消費就上去了。所以日本消費的指數也開始飄紅。這說明量化寬鬆政策確實是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中國是個製造大國,其實日本也是個製造大國,而且日本是中高端的製造業,是非常非常發達的。所以有人比喻說,日元隻要貶值一日元,豐田汽車就可能掙兩百億。彙率對於出口,特別像豐田這樣的大型加工製造公司來說,影響是非常非常大的。很多日本大型的製造公司對於日元貶值是舉雙手讚成的。

但是從長遠角度看,日本的很多原材料都是依賴於進口,日元貶值,購買力就會明顯降低,也會對國內產生一定的壓力,但從整體來看,日本是一個貿易順差的國家,貨幣的貶值一定會給它的經濟發展帶來良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