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日元貶值,餡餅還是陷阱?(1 / 3)

在當今這個社會,已經不再局限於過去傳統意義上的軍事戰爭,出現了很多新的戰爭——貨幣戰爭,人們利用貨幣作為杠杆來發動所謂的經濟戰爭,這種戰爭的威懾力絕對不亞於軍事戰爭。所以我們也看到了日本安倍政府上台以後,為了刺激日本的經濟,采取了一係列貨幣戰爭的最基本的手段,其中一個就是大量地發行日元,另外就是進行日元的貶值,在某種狀態來看,這就是貨幣戰爭的一種形態。那麼日元貶值背後有沒有什麼陰謀呢?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主持的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會議上,推出了一攬子寬鬆貨幣計劃,宣布將把所持日本國債餘額和經濟中流通的貨幣總量增加一倍,無論是規模還是戰術,都讓投資者大吃一驚。

截至2013年4月,在此之前的6個月裏,日元兌美元彙率從最低77∶1迅速貶值到現在的100∶1,貶值幅度超過22%。按此計算,國人到日本旅遊或者購物可以得到7.8折的優惠,在國內購買日本的商品也可以得到很大的優惠;國內企業,以南航為例,資產負債中20%為日元負債,日元貶值後,單此一項,南航的外彙收益已經超過了3.6億。

貨幣戰爭,日本也是戰敗國

然而,日元貶值對我們究竟是餡餅還是陷阱?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開動印鈔機、大肆推動本國貨幣貶值的同時,人民幣承受著空前的升值壓力,專家表示,日元的大幅貶值引發的國際貿易摩擦加劇,不排除在東南亞地區率先引發貨幣競相貶值的可能。如果人民幣也加入競相推動貨幣貶值的行列,那麼一場慘烈的貨幣戰爭將難以避免。

日本在貨幣戰爭史上其實是個戰敗國。我有個親身的體驗,我在1985年去的日本,那個時候1美元兌240日元。1985年時美國對日本發動貨幣戰爭,20世紀80年代,日本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其製造的產品充斥全球,日本資本擴張的腳步讓美國人驚呼“日本將和平占領美國”。為了解決美國因美元定值過高而導致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1985年9月,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規定日元與馬克應大幅升值,以挽回被過分高估的美元價格,在我1990年離開日本的時候,美元兌日元的彙率是1∶80。日元在短短的5年當中升值了將近2倍。

在此後不到3年時間裏,美元兌日元貶值了50%,對日本以出口為主導的產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使得國內剩餘資金大量地投入到股市和房地產上,從而導致了1990年著名的日本經濟泡沫。泡沫破滅後,日本進入了長達20年的經濟低迷期。

我在日本的5年當中,真的感受到了日本的經濟泡沫或者說是日本的鼎盛時期,但是1990年之後,日本的經濟就真的是崩潰了。日本經濟從1990年開始一蹶不振,到現在還沒有恢複。

日本政府早就想日元貶值了

過去的20多年,日本經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地複蘇過,一直是處在GDP負增長階段,所以日本人真的是很著急,然後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這次安倍來了,他可能想玩點真的東西,我很好奇他的陰謀。這20年當中自民黨也好,民主黨也好,難道前幾任首相都沒有想過利用這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日元貶值。隻要日元一貶值,日本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就大大增加。日本的產品相對來說質量還是不錯的,它的價格是沒有太大競爭力,所以日元一貶值後,日本的商品在美國市場,或者說在全球市場都會有強大的競爭力,這是一個早就應該想到的事,為什麼安培現在才來做?

之前的幾任首相其實也從來沒有放棄過這種嚐試,可是因為央行的獨立性比較強,政府要采取一些刺激貨幣貶值的政策時,必須要通過央行來製定並且發行貨幣,之前的幾任首相進行過這樣的嚐試,可是都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