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不是說過嗎,拿來主義。騰訊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拿來主義,拿來為自己所用。當然拿來主義是一個最簡單的捷徑。我隻要做,我抄什麼,我就能超越,騰訊這一點本事還是很大的。
我相信騰訊的研究員一定是在做一件事情:在研究市場上現在什麼最流行。看到流行的時候,騰訊就開始來做自己的東西。
近兩年,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微信可謂勢頭正起,更有一點兒“獨領風騷”的意味。作為騰訊的明星產品,微信也成為騰訊走出國門、進軍海外市場的利器。如今,微信在海外也成功虜獲幾千萬用戶。事實上,被視作為騰訊探路國際化的微信產品同樣是“舶來品”。馬化騰表示,微信創新速度已經超越了歐美的同類產品,如開放平台、商業模式的嫁接、朋友圈、音樂等社交功能,這些都是騰訊自己的創新,與原有產品有了很大區別,而“現在正處於彎道超車的機會”。
韓國人一款和微信相當的軟件叫做talkbox,最後就賣給了盛大。騰訊的偉大之處是在於它把kik messenger(聊天軟件)和talkbox(聊天軟件)整合起來,再根據對用戶的使用習慣的了解,建成了它的微信。有報道說,微信在短短的時間裏,已經擁有了三個億的用戶群體。
騰訊在二次創新上做得很成功。騰訊已經不止與小廠商在競爭,現在已經開始把它的競爭目標瞄向了中國的三大運營商。
OTT是英文“over the top”的縮寫,原本是“過頂傳球”的意思,而如今OTT是指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於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語言、視頻以及數據服務業務,比如說,騰訊的微信。
OTT對運營商的影響不止是從主角淪為配角那麼簡單,更是對通信網絡的穩定構成威脅。2012年7月,騰訊微信出了4.2版,增加了視頻和語音通話功能,這也被認為繼短信、彩信之後,騰訊終於對電信運營商最後的堡壘語音業務發起挑戰,從而引發“騰訊將成為第四大運營商”的激烈討論。隨著微信對人們生活方式的逐漸改變,運營商“通話+短信”的基礎業務也麵臨著巨大衝擊。
中國移動的內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連續四個月通話收入負增長。
所以中國移動、聯通、電信都開始著急了。大家都開始叫騰訊太厲害了,就像剛才我說的,騰訊要進入金融市場融資這個平台的時候,招商的馬蔚華都急了,你騰訊要進入金融領域,那我們這些做銀行的、做保險的怎麼辦?所以這就是騰訊的八爪式模式,隻要它進到一個領域,它就有辦法對即成的這些領先者造成巨大的威脅。
我跟馬化騰曾經聊過,他說騰訊是花瓣式的發展模式,中間做大了、做實了,什麼時候開花,我不在乎,不急,為什麼呢?隻要我這個中心在,開花結果隻是時間問題。微信是它的一個領域,電商、搜索、門戶,它做一個成一個,將來這個花瓣會做得很大很大,這就是騰訊。
從商業角度來說我很讚同,因為它把用戶牢牢地攥在手裏。
對於中國最成功的互聯網企業騰訊成功的秘訣,有人質疑它通過一些不正當、或者說抄襲甚至違法的手段獲得了市場份額,也有人批評它利用自己壟斷、強勢的地位,排擠了其他的競爭對手。但我們想說的是,騰訊走到今天,一定有它成功的秘訣,無論從它的這種所謂的複製也好,或者說二次創新也好,其實它給這個產業還是帶來了很多新的產品,無論是QQ也好,還是今天的微信也好,還是改變了我們的很多生活習慣,帶來了很大方便。作為一家優秀的互聯網公司,特別是像騰訊這樣的讓人尊敬的一家公司,需要的是什麼?需要的是自主創新,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的公司,讓更多的人尊敬它。讓我們期待騰訊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