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出台之後,上家要把房子賣給下家,但是稅很高,所以為了避稅,上家先離婚,然後這個房子歸男方所有,下家也先離婚,房子歸女方所有,然後上家和下家分別再結婚再離婚,再重新結合的時候,房子就自然而然地屬於下家了,這個稅也避掉了。類似的事情很多,特別有意思。
這讓我覺得在中國人心中房子比什麼都重要,比婚姻都重要,因為為了房子可以把婚姻關係全部顛倒,而且離奇地顛倒,更有甚者假戲真做、弄巧成拙。
一項調查顯示,2010年北京首套房貸款者的平均年齡僅27歲,相比之下,其他國家首次購房者平均年齡都在30歲以上。近年來,房價飆升,居高不下,房子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婚姻的攔路虎,而在國外年輕人大多選擇租房。在德國,初次購房或建房者的平均年齡高達42歲;在美國,52%的首次購房者年齡在31歲;在比利時,許多人都是在35歲之後開始買房。當國外的大部分同齡人在為自己的一套住房而奮鬥時,很多中國年輕人卻坦然向父母伸手要錢買房。國內絕大部分年輕買房者都要動用“父母銀行”,即由父母承擔首付款;同時調查也指出,砸鍋賣鐵買來的房,不一定讓人變得更加幸福,67.3%的年輕買房者感覺負擔沉重,生活水平下降。
在美國的時候我也租房,在美國租房也很貴,貴到什麼程度?基本上工資的1/3是用來租房的——這樣也比較合理,因為這樣你會過上一種跟你的收入相對比較匹配的生活。住是一個人的基本需求,從租房的性價比來說,在中國租房要比在美國租房來得便宜,但是中國的房東比較強勢,你租我的房子,你就隨隨便便可以租,我想你走你就得走;如果是在美國的話,租客反而是一個比較強勢的心理,因為有合同,如果租客是一個經濟條件比較差的人,比如沒有固定工作,即使他付不起房租,房東也是沒有權力趕走他的。
這就是美國和中國的不一樣,美國租房時會做背景調查,叫“background check”,你要填一個表格,你有沒有工作,工作在哪裏,還需要在職證明書,就基本上不會發生被房東趕走的事情,一旦發生,反而會受到保護。
我要租一輩子房
中國租房的性價比雖然高,但是也要做好法律保障。與其買房子,還不如拿工資的1/3,租一個相對舒適的房子,你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不管房價是不是看著明明要漲,也千萬不要把所有的錢砸到房子裏麵,在我看來唯一能做的,我改變不了這個社會,但我可以改變我自己,房子貴,我就是不買,學唐駿模式,不買房,隻租房,我未來租一輩子的房,隻要房價不回到合理區間,我就是不買房。大家都擁有這個心態的話,房價怎麼可能往上漲?
買房不是必須的,但可能是需要的。你有很多個選擇,比如你可以把這錢用來讀書、投資,是應該花到某一個地方,但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做,而不是一定要去買房。
很多的中國人把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叫做自己的中國夢,我相信國家從各個方麵,從社保也好,從養老保險也好,在各個方麵會給我們中國人帶來更多的安全感,那個時候房子就不再是你唯一的中國夢了。我也有一個中國夢,這個中國夢就是希望中國強大,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強大,希望這個強大是中國人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這才是我真正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