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做了一個有關中國夢的采訪調查。回答最多的是什麼?是希望擁有一套房,或者說讓中國的房價變得更加合理。確實,中國的房價太貴了,為什麼老百姓就那麼在乎要擁有一套房,這問題關鍵在哪裏?我們試著揭秘一下中國的房價,以及有關房子的那些尷尬事。
一個字:貴
我在日本生活過幾年,在美國生活過幾年,又回到了中國。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但這個發展中國家隻有一項指標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就是中國的房價。我們先從絕對值來看,在上海,或者是中國的一線城市房價都在一平方米兩三萬左右,但你看美國的絕對房價是什麼呢?一平方米差不多就是5000元人民幣,這個絕對值就有這麼大的差異。再來看相對值,什麼叫相對值?就是你的收入和房價的比例,在中國可能你要工作20年,不吃不喝,才能買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同樣在美國,你隻要花5年的時間,就可以買一個200平方米的房子。這就是中美之間的差異,所以怪不得中國的老百姓都在抱怨中國的房價太貴了。
所謂房價收入比,是指一個國家每戶居民的家庭購房總價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該標準用於描述一個地區居民購房的支付能力,按照國際慣例,當一個地區房價收入比超過5,就被認為該地區房屋購買力極低;房價收入比超過6就會被公認為屬於房地產泡沫區;當房價收入比超過7就會被世界上公認為國際房價最難承受地區。據調查,2012年我國城鎮房價收入比為12.07,國內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高達25.25,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城鎮現在的房價對於普通居民來講過於昂貴,如果按照房價收入比12.07來計算,意味著一個城市家庭12年節衣縮食才能買一套房。
兩個字:捂、囤
為什麼中國的房價就是隻有漲沒有跌,我覺得有幾個方麵的原因。第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土地的供應量。這是個最大的問題,因為房子的可建築麵積少,在上海市區,基本上看不到可以建房子的地段,供應量少,稀缺。
限購這件事情本身就說明它是一件好東西,隻有好東西才限購,是稀缺它才限購。就是我先給你擠掉一點兒泡沫,至少政府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先把一點兒泡沫擠掉。
而美國,美國所有的土地都可以開發,當然土地都是私有的嘛,充足的土地供應量造成了美國的房價高不到哪兒去,而中國的建築成本加上所有的營銷成本,每平方米在7000元左右。
然而隻值7000元的一平方米要賣30000元,除了土地,中國房價貴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什麼?是開發商。
開發商一些盤可以賣,但他捂個好幾年,他有兩個字,一個“捂”,一個“囤”,他把手頭的東西藏起來了。
作為商業行為,這樣做沒有問題,但是問題在於不公平的競爭。改革開放三十年,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先富起來的人手中擁有太多的現金資源,擁有太多的土地資源,他們把土地囤在手裏。幾個不同方麵的原因造成了房價飆升,一方麵是土地的價格,另一方麵是蜂擁而至的房地產開發商。
早在2010年,上海綠地集團呼和浩特置業有限公司、內蒙古金隅置地投資有限公司等27家企業就曾因存在捂盤惜售等行為受到監管部門通報並被責令15天內整改,然而房地產開發商捂盤惜售卻屢禁不止。2013年3月,北京市新盤的開盤量原本預計有36個,而3月份已經過去大半,實際開盤量隻有7個,由此可見大部分開發商都采取捂盤惜售的銷售策略。不僅如此,房價在高位徘徊,還在於房地產開發項目中,有接近一半的費用需向政府支付。從具體城市來看,房地產企業項目開發中,土地成本占直接成本最高的為上海,達52.8%,其他城市的所支出費用中,流向政府的所占比例也有49.42%,專家表示正是對房地產業的高稅費和土地財政導致,這就意味著政府的財政支出由買房者來承擔,也就是說誰買房誰就要承擔當年政府財政支出相當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