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賣不動的新能源汽車(1 / 2)

近年來,“PM2.5”這個詞因其代表的危害性成為大眾關心的熱點,而汽車尾氣則被認為是製造PM2.5的元凶之一。2013年2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地方標準,簡稱“京五”,與歐盟目前執行的排放標準接軌,不符合“京五”標準的車型在3月1日前徹底退出北京市場。

同時,在近期多地多日霧霾天氣的背景下,社會各方對“國五”標準何時出台更加關注,屆時對於汽車尾氣的排放要求將更加嚴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號稱零排放無汙染的新能源汽車似乎迎來了春天。然而實際數據顯示卻並非如此,2013年,我國汽車銷量超過2200萬輛,而新能源車銷量僅為17642輛。相對於我國1.37億輛的汽車保有量,其中不到5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顯得微不足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究竟遇到了怎樣的瓶頸?怎樣才能真正普及環保的新能源車型?

環保新能源汽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發展了。從最早的用各種可能的替代能源,包括氫、氫電池,到後來發展成油和電的混合。現在我們說的電動車就是純電動車,這被各行業、政府專家,包括很多消費者都認為是發展的方向。純電動車為什麼現在還不太成熟,原因就在於它的一個核心技術問題——鋰電池。車的尺寸空間是有限的,電池裝得多車內就沒有空間。還有一個原因——成本,電池很貴。

中國最貴的不是房價,而是上海的一塊鐵皮

其實中國政府也知道要推新能源汽車有很大的難度。中國政府出台獎勵計劃,最簡單的就是通過補貼的方式,2012年12月28日,上海市公布新能源車補貼辦法。根據規定,2010年5月31日後,在上海購買符合相關標準新能源車的消費者均能獲得上海地方的資金補貼。其中純電動車補助4萬元/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補助3萬元/輛。加上國家對於純電動車最高6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最高5萬元的補貼,同時新能源車免費獲得專用上海牌照,以最新滬牌拍牌超過8萬元的價格,購買新能源車實際最高可獲得超過18萬的優惠。

如今,新能源車由政府補貼改為直接減免稅費。然而,麵對如此給力的政策利好,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仍然不多,個人購買更是隻占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不到10%。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顧慮究竟在哪裏?

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是插電式的。現在舉目望去,就說在上海,中國發展最好的城市,沒幾個供電站嗎?我沒有看到,一次都沒有看到過。

而在國外,新能源汽車充電有兩種方法。國外一般有很多人都是自己有住宅,在家裏就能充電,買一個小的設備,晚上汽車停在車庫裏就插電了。

第二種方法是專用的插電站,像加油站一樣的。在歐美很多國家,員工開車上班,國外的很多大企業擁有大停車場。公司在停車場內為員工提供的福利就是插電站,比如說穀歌。

新能源汽車姓“電”不姓“汽”,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車,無論是弱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還是純電動汽車,它們都離不開電,更準確地說是離不開“電池”。因此,如何解決好充電難的問題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息息相關。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在續航能力方麵的表現也差強人意。

盡管新能源汽車在很多方麵還存在不足,但是仍有消費者為它買單。除了環保方麵的因素外,新能源汽車在省錢方麵也確實做得相當好。

比如一個人上下班是開汽油車,即便是1.0排量百公裏油耗也有5L;使用電動車的話,百公裏電費不足10元,折合92號油耗標準為1.2L/百公裏左右,不到原先汽油的1/4。

中國造,賈斯汀·比伯的最愛

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過程也走到了一個誤區。因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技術是它的電池技術。據我了解,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中,我們缺乏的就是核心技術,當你沒有一個核心技術的時候,你怎麼發展?中國那麼多的汽車用戶,我們說未來可能10年、20年以後的一個重大的市場機會,就是新能源汽車。但是在這個巨大的市場機會當中,我們反而是沒有核心技術。現在中國也在找核心技術。東風汽車在收購美國的一個電池廠家,其他的一些相關聯的公司也在不斷地去買美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或者新能源核心技術當中一些生產電池的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