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女孩子很少唱這首童謠。男孩子雖然有時候也唱,但多是用來調侃別的男孩子。在一般大的男孩子看來“哭著喊著要媳婦兒”絕對是一件羞羞答答的事情,他們不會承認自己“哭著喊著要媳婦兒”這樣的事。但是,歌唱這首童謠,無疑又是對男孩子女孩子性別意識的啟蒙。
四
漸漸長大了,看到許多社會的苦難,也會產生同情心,憐憫之情。我聽娘唱過這樣一首童謠:
臘七臘八,
凍死叫花,
有米的臘八臘八嘴,
沒米的拉扒拉扒腿。
初聽,我沒什麼更多的感覺。直到有一年冬天,下著大雪,寒風凜冽,行人都蜷縮著身子低著頭走路。忽然,我看見一個老乞丐從遠處走來。他走得很慢,幾乎是拖拉著腳步,因為他背負著很重的東西。我看不清楚他背的是什麼,即使我們迎麵互相走近,我仍然看不清他背負著什麼。他的眉毛上、胡子上都是雪。他的帽子上、雙肩上也都是雪。我想仔細辨認著他背負的是什麼,由於被雪覆蓋著,我始終看不清楚。就在我們擦身而過,我剛剛邁出幾步之遙,我忽然聽見身後“咚”的一聲,我回過頭來,看見一個凍死的孩子仰麵躺在雪地上。他幾乎赤裸著,臉色蒼白,痩骨嶙峋。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這個老人背負的是一個早已凍死的孩子,他已經走了很長很長的路……
我記得那一天是臘八節。
從此,我記住了這首童謠,記住了那個雪天,一個老爺爺,一個可憐的孩子。
這首童謠是沉重的,冰冷的。在唱誦這樣的童謠聲裏,有寒風,有霜雪,有食不果腹,有衣不遮體,有雪地餓殍……
五
一首小小的童謠,有時可當一部大書來讀。短短的幾句,聲徹乾坤。在抗戰的歲月裏,即使是一個孩子,也會受到戰火的洗禮,親身經曆過逃難的生活。炮火連天,燒殺掠奪,生靈塗炭,饑餓難熬,每天都盼著迎來勝利的日子。
抗戰勝利了,全民歡慶,就連小孩子也在狂歡:
手心手背,
狼心狗肺,
曰本投降,
中國萬歲。
記不清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唱起這首童謠的了,一開始是為它的音韻所吸引,即所謂“隨韻相連,趁韻而歌”。我想,這首童謠也許是在做“抓子兒”(北京稱“抓拐”)遊戲時唱的,其目的當然就是為了協調動作。
我記得小時候常見女孩子玩“抓拐”。所謂“拐”,就是羊的小關節骨。通過玩“抓拐”可以鍛煉手疾眼快和手的靈活性。有一首做“抓拐”遊戲時唱的歌,我很喜歡:“抓,抓,抓大把,不抓一個就抓倆。頭場大把抓,二場小對仨,三場麥子青,四場麥子黃。五場收割麥子忙。”這首童謠純然是為協調動作,增加趣味而編創。我記得的這一首《手心手背》,雖然遊戲方法已無所考,但其內容還是值得記憶的。抗戰勝利的喜悅,融進生活的方方麵麵,就是在兒童遊戲中也是如此。一麵唱,一麵遊戲,不僅僅增加了協調性和娛樂性,還振奮了人心,抒發了民族自豪感。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祖國的興盛是要長記心中的。
六
抗戰勝利後不久,國統區通貨膨脹,大量印刷鈔票,買東西都用口袋裝著鈔票,一口袋鈔票卻買不到一口袋米。那時候,有童謠傳唱:
抽漢奸,抽漢奸,
雜和麵兒賣一千。
這裏說的“抽漢奸”是指“抽陀螺”。從這首童謠中可以聽得出,這是窮苦的老百姓借著孩童遊戲,借著孩童之口發泄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
成人的這種憤懣自然也會影響到孩子,他們也會從自身的生活,體會到生活之不易。有童謠這樣唱道:
這麼好的天兒呀,
滿天下雪花兒呀,
老師要學費呀,
還得等幾天兒呀!
這首童謠,在語氣上在節奏上,雖然都顯得很舒緩很平靜,但內心卻是無奈的。麵對學校的討要學費,家長拿不出,作為學生也隻得好言訴說,以求得暫緩些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