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危機,黑船來航(2 / 3)

因為缺乏政治頭腦和政治經驗,所以看不清形勢,澱姬、秀賴母子始終做著白日夢,認為豐臣家還是天皇朝廷的代理人,還是全日本的共主呢。德川家康算什麼,他不是我家的臣子麼?即便當上了征夷大將軍,他也不能真正領導天下諸侯,諸侯們的主公隻有一人,那就是未來成年後將會繼承關白高位的豐臣秀賴大人。

德川家康一開始想讓政權平穩地過度,不斷地暗示澱姬、秀賴母子來江戶朝見自己或者自己的兒子、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隻要他們肯來,就是向天下諸侯表明誰才是真正的日本的統治者,豐臣家由主就此變仆,從今後自動轉化為一鎮諸侯,安享榮華,豈不是好?可惜那娘兒倆始終不開竅,不但左請不來,右請不到,甚至還下令要家康去大阪朝見他們。

“古狸”一輩子最大的長處就是忍。在織田信長羽翼下他忍過來了,信長一度聽信讒言,要家康賜死自己的兒子德川信康,家康咬著牙流著淚送兒子上路,也忍了,後來在豐臣秀吉麾下他繼續忍。可是形勢發展到了這一步,他再也忍不下大阪城裏那對孤兒寡婦了,家康心說:“倘若不能趁我還活著的時候把這個毒瘤割掉,等我咽了氣,兒子秀忠一個不慎就會被別人打著豐臣家的旗號鬧亂子呀。”

終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金池湯城一般的大阪為統治中心的豐臣家還有全日本二十分之一的領土,控製著重要的集市和港口,尤其豐臣秀吉在世的時候最會斂財,把曆年來搜刮的大量黃金全都留給老婆兒子了。萬一將來豐臣家真想鬧事,以德川秀忠的本領,還真未必能夠輕鬆搞定哪。

為此,年已七旬的德川家康終於再也無法忍耐,更沒有時間去等待了,1614年十月,他親率二十萬諸侯聯軍,浩浩蕩蕩殺向大阪城。豐臣家孤兒寡婦倒也不是吃素的,雖說秀吉留下來的黃金已經被揮霍得剩不下一成,仍然靠著最後一點儲備招募了整整十萬大軍,嚴陣以待。雙方就此在大阪城下展開較量,史稱“大阪冬之陣”。

德川家康知道大阪城為古來所無的超級堅城,既有十萬大軍把守,不是那麼容易攻下來的,於是他耍開了心眼,開始玩兒陰招。首先,他集中數門大炮猛轟城內澱姬的居所,逼迫那女人答應和談,然後開出條件來說,隻要把大阪的外城壕填平,德川家就主動退兵。

據說那幾輪大炮猛轟,房倒屋塌之時,澱姬貼身的幾名侍女魂歸極樂,這一來可把澱姬給嚇壞了,被迫答應了家康的和談要求。於是家康派手下去填平大阪城外壕,那群家夥在主子的授意下越填越是起勁,順便把外城牆也給扒了,更順便把內城壕也給填了,雄偉牢固的大阪城,就此幾乎變成了一座不設防的“裸城”。

第二年也即1615年四月,沒等豐臣方把內城壕重新挖開,把外城牆重新建好,德川家康撕毀和約,再次率領大軍包圍了大阪城。這一回他是勢在必得,不顧士卒傷亡,親自督促四麵猛攻。五月中旬,傾注了豐臣秀吉畢生心血的大阪城終於變成了一堆廢墟,澱姬和秀賴母子同時自殺。

這就是著名的“大阪夏之陣”,豐臣家族就此滅亡,德川家和江戶幕府統一全日本。當年七月,德川家康授意天皇更改年號,從慶長二十年改為元和元年。有一個曆史名詞叫做“元和偃武”,也就是說從元和元年開始,亂世終於徹底終結,從此偃武修文,恢複了傳統的幕府統治下的和平局麵。

終於完成了畢生心願的“古狸”家康,安然地閉上了雙眼,就在豐臣家族滅亡的第二年也即1616年四月,他終於走完了自己73歲的坎坷人生。曆史,也正式邁入江戶幕府時代,直到戊辰戰爭和明治維新把這個最後的武士政權連根拔起為止。

美利堅國書

江戶幕府太太平平度過了二百來年。想那“戰國時代”,群雄並起,紛亂不休,幾乎無一日沒有廝殺、戰鬥,無一處沒有流血、死亡,待到“元和偃武”以後,卻除了一次“天草之亂”外,全日本就基本上沒有爆發過真正意義上的戰爭,這也算是“古狸”德川家康及其子孫為日本人民做出的貢獻吧。

德川家康去世237年以後,也就是1853年,他的7代孫德川家慶在位,擔任征夷大將軍,原本風平浪靜的日本突然卷起一股颶風,差點就把幕府的根基給徹底摧垮。出了什麼事呢?原來這一年的7月3日(按農曆算是六月三日),突然從汪洋大海上駛來了4尊龐然巨物,如同怪獸一般氣勢洶洶地靠近了浦賀港。

咱們前麵說過,江戶幕府的根據地是在江戶城,也就是今天的日本首都東京都,位於本州島的東南部,緊臨著海邊。江戶的地理位置很好,南麵是三浦半島,東麵是房總半島,包夾著一片腹大口小好象口袋似的水域,現在就叫做東京灣。江戶就在東京灣這個口袋裏,而控製袋口、拱護東京灣的就是浦賀港。

也就是說,那些“怪獸”直取日本的心髒,隻要通過了浦賀港,就可以順順當當直抵江戶城了。

浦賀港的守兵、官員、百姓們遠遠一望,嚇,這些“怪獸”比鯨魚還要巨大,通體漆黑,並且最可怕的是頭頂上還冒著漆黑的濃煙,直衝天際。浦賀的天空,不,整個日本的天空都似乎被這些“怪獸”噴吐出來的濃煙給遮蔽了,陽光瞬間黯淡了下來,仿佛預示著原本和平安定的生活就此邁向終結。

這4隻究竟是什麼“怪獸”呢?別說當時的日本人不清楚,整個世界上親眼見過這東西的人也並非很多。當然,現在的咱們可以一眼看破,明確給出答案,那不過是4艘蒸汽動力的軍艦而已。

蒸汽軍艦不僅冒著濃濃的黑煙,並且還飄揚著藍底白星和紅白橫紋的奇特旗幟——今天看來當然一點也不奇特,那是再普通不過的標誌了,那是一麵美利堅合眾國的國旗。

正如上麵所描述的,因為這4艘美國蒸汽軍艦一律漆成黑色,並且還冒黑煙,所以當時的日本人稱呼它們叫“黑船”,蒸汽軍艦來到浦賀港,逼近江戶城,這一事件也因此被稱為“黑船來航”。

“黑船來航”,是日本近代史的開端,明治維新的序幕就這樣被突然間揭開了……

4艘美國蒸汽軍艦組成一個艦隊,旗艦名叫密西西比號。這個時候,艦隊司令官馬休·卡爾佩斯·佩裏就正身穿戎裝,雄糾糾、氣昂昂地站在密西西比號艦橋上,他手舉單筒望遠鏡,遠遠地眺望著浦賀港——

“上帝保佑,我們終於到達日本了,總統閣下賦予的使命即將完成。”

這位佩裏司令官長著一張敦厚而威嚴的麵孔,大眼睛、高鼻梁,人中很長,兩邊唇角下垂,似乎標誌著他擁有旁人所無法企及的聰慧頭腦和頑強品格。這一年佩裏將軍59歲,在美國海軍服役已經整整44了。

沒錯,因為家庭的關係(其父本是私掠船長),佩裏年僅15歲就加入了海軍。他是家中的三男,上麵還有兩個哥哥,也都在海軍服役,兄弟三人還一起參加了1812年的美英戰爭。1833年,39歲的佩裏就任布魯克林海軍工廠的造船所長,並在4年後領導建造了美國的第一條蒸汽軍艦“富爾頓號”,同年晉升為上校,不久後更升任海軍工廠司令,被稱為美國“海軍蒸汽船之父”。

1852年,也就是“黑船來航”的前一年,美國總統米勒德·費爾摩任命佩裏為東印度艦隊司令官,授予他一項重任。什麼重任呢?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向日本政府遞交國書,要求“開國”,並且總統還下了死命令:“倘若與日本發生爭端,很可能遭到英法等國的譴責,因此閣下此去需要牢記,可以威脅日本人、利誘日本人,但是禁止開槍開炮。”

於是在接到任命以後,佩裏就率領著那4艘蒸汽軍艦從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港出航,經由加那利群島、開普敦、新加坡、香港、琉球、小笠原群島,繞了大半個地球,走了整整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終於來到了日本,並且接近浦賀港。

數百年來,日本一直秉持著封閉鎖國的政策,對外接觸很少,但即便如此,日本人也並非從來沒見過西洋人。早在“戰國時代”,就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和荷蘭人遠航來到日本,帶來了各種新奇的物品,帶來了火藥武器,同時也帶來了天主教信仰。因為這些長相奇特、深鼻高目的家夥大多是通過印度或者中國南部前來的,也就是說從日本南方海洋上航行而來,所以日本人習慣叫他們為“南蠻”。

作為傳統鎖國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蠻是不準在日本本土登陸的,所以看到4艘美國蒸汽軍艦氣勢洶洶前來,浦賀港的兩位奉行(事務官)戶田氏榮和井戶弘道驚慌之餘,趕緊派遣部下武士前去探問:“這是哪國的船隻,到我國來究竟有何貴幹?”

佩裏向前來探問的日本武士表明來意,武士們回去一稟報,戶田、井戶兩人不敢擅做決斷,一邊想辦法穩住美國人,一邊快馬加鞭趕往江戶,向幕府彙報情況,並且請示應當怎樣應對——放不放南蠻上岸?接不接受他們遞交的國書?

千鈞重擔,就這樣壓在了江戶城裏的老中們頭上。

江戶幕府並非幕府將軍一人獨裁,而是具備完善的統治架構,位於架構頂點僅次於將軍的是多名“老中”,一般情況下各種大政方針都是彙報給老中,由老中們商議定了再找將軍蓋章。和現在的日本政府相比,老中會議就相當於內閣,而首席老中就是內閣總理大臣。

當然,那時候幕府將軍的權力要比現在的天皇大得多了去了,隻是將軍德川家慶近幾年來身體不好,經常躺著沒精神頭管事,再加上他信任首席老中,於是就幹脆撩了挑子,什麼事情都交給首席老中去處理。這位首席老中是誰呢?此人名叫阿部正弘,就任老中的時候隻有25歲,“黑船來航”這一年也不過才34而已,可謂是年富力強,精力充沛。

阿部家世世代代都做德川家族的臣子,當時有個專有名詞,叫做“譜代”。阿部正弘的老祖宗阿部正勝一直侍奉德川家康,家康小時候被送去別家當人質的時候,正勝就跟隨左右,端茶送水,實在是親信中的親信。後來“古狸”家康得了天下,就加封阿部家為諸侯,按照封地來稱呼,叫做“福山藩”。

福山藩曆代藩主都擔任江戶幕府的重臣,從阿部正勝的兒子正次開始,本家、分家,8代裏先後有10人擔任過老中,阿部正弘乃是第9代,第11個。這位阿部老中並不僅僅年輕而已,也很能幹,他在當寺社奉行(宗教事務管理官)的時候,曾經公正地審理了當時傳得沸沸揚揚的和尚與女中(將軍後宮的女官)私下勾搭的案件,從此得到了小民百姓的敬仰,更得到將軍後宮夫人們的喜愛。那些夫人見天在德川家慶麵前說阿部正弘的好話,枕邊風不停吹,於是將軍也便對他刮目相看,委以重任。

且說阿部正弘接到浦賀港奉行送來的奏報,不敢擅專,急忙召集其餘幾位老中前來開會,包括牧野忠雅、鬆平乘全、鬆平忠固和久世廣周。聽罷報告,鬆平乘全不禁長歎了一聲,說:“前些年英夷進攻清國,偌大的清國竟然抵擋不住,被迫簽約開港,看起來此乃大勢所趨,鎖國政策是難以維持下去了……”

久世廣周聞言大吃一驚:“從神君時代便是既定國策的鎖國政策,難道要毀在咱們手裏嗎?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呢?!”他所說的“神君”,就是指江戶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確實,從家康時代算起來,鎖國政策已經延續了兩百多年,說改就改,說開國就開國,這個決心可誰都下不了呀!

閉關鎖國兩百年

日本人有記載的最初接觸到南蠻,是在“戰國時代”中期。1543年,一艘從馬六甲起航開往中國寧波的葡萄牙船遭遇風暴,漂流到了日本最西南端的種子島上,這一事件也被稱為“鐵砲傳來”,所謂“鐵炮”就是火槍,據說當地領主花了一大筆錢從漂泊而來的葡萄牙船員手中買下了一支火槍——那是日本第一次見到和得到近代火藥武器。

葡萄牙人就這樣不期然地“發現”了日本,此後開來的南蠻商船就絡繹不絕,不但販賣貨物、武器,船上還載了一撥又一撥的傳教士,開始在日本西部宣揚天主教教義。日本是個著名的“佛國”,上起天皇、武士,下到平民百姓全都信仰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本地古老的信仰,逐漸日本化,而日本當地的古老信仰也逐漸吸收了佛教教義,逐漸宗教化。可是正逢亂世,小民百姓們別說溫飽,連生命都難以保證,再加上當時的很多佛教徒都封建諸侯化了,喝酒吃肉娶老婆、舞刀弄槍收地租,使得老百姓對佛教日益疏遠,天主教一傳入,立刻就信眾雲集。

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可這一切都是虛的,在亂世中的日本人看來,和尚們簡直和強盜沒差別。天主教宣揚“上帝麵前,人人生來平等”,遠航而來的傳教士們個個慈眉善目、到處積德,在這種情況下,大群日本百姓轉投入基督的懷抱,這也在情理之中。

不僅僅老百姓信奉天主教,進而很多封建諸侯也都受洗入教——這一方麵是為了獲得南蠻運來的武器、物資,另方麵也是避免領內天主教徒作亂——尤以日本西部九州島上的天主教諸侯數量最多,比重最大。

那麼,雄心勃勃想要統一日本的三代霸主——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他們對南蠻和天主教又是什麼態度呢?這三個人性情迥異、出身經曆也大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也是他們得以成功或接近成功的重要因素,那就是:極端的實用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