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危機,黑船來航(1 / 3)

“猿公”與“古狸”

江戶幕府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它是怎麼建立的呢?故事開始於1615年,也就是從明治天皇睦仁正式登基往前推253年,睦仁的第八代祖爺爺政仁在位。

“明治維新”以後,宣布一世一元,也就是一位天皇隻定一個年號,所以就把年號作為了對天皇的通稱——好比咱們中國習慣一世一元以後的皇帝,明太祖習慣被稱為洪武帝、清高宗習慣被稱為乾隆帝、清德宗習慣被稱為光緒帝一樣——在這之前可沒有這規矩,政仁被稱為後水尾天皇,他有兩個年號:元和、寬永。

不過1615年上半年的年號並不是元和,後水尾天皇要等這一年的七月份才宣布改元,在此之前沿用前代後陽成天皇的年號,稱為慶長二十年。

慶長二十年夏季,在日本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攻城戰。被圍攻的城池名叫“大阪”,也就是今天日本中部大阪府的中心區域,那時候築起了寬廣而堅固的城牆,團團拱衛著被稱為“天守閣”的中心碉堡,可以說是日本曆史上最為龐大的、輝煌的、易守難攻的城池。

可是偏偏就有這麼一個野心勃勃的老胖子,偏要在他咽氣前攻克大阪城,從而完成全日本的統一。這老胖子便是江戶幕府的開創者、德川氏武士集團的總頭目、此時年已72歲的德川家康。

數十萬大軍,可以說是日本曆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龐大軍勢,將大阪城圍得如同鐵桶一般,就中簇擁著德川家康的本陣。家康端坐在三麵本陣旗下——一麵白底上寫著“厭離穢土欣求淨土”8 個大字;一麵是打開的黃金折扇;一麵白底上繪有三個綠色“三葉葵”圖案——身穿華麗的鎧甲,頭盔上豎立著高達3尺的朝天尖(大釘),並且也裝飾著金色的“三葉葵”紋。

“三葉葵”,這是德川家世傳的家族紋章。

傳說德川家康年輕時相貌清臒英俊,從他某次吃了大敗仗以後請人為自己畫下以作警惕的畫像來看,說不上英俊,倒真的很瘦,顴骨高聳,臉上沒有幾兩肉。不過老來發福,這個時候的家康已經肥得好似一個球體了,圓圓的臉,雙層下巴,肚子上的脂肪也厚達兩寸。奉承家康的人都說那是福相甚至是帝王之相,瞧不起家康的人則說這老頭長得好象一隻大狸貓。

肥肥胖胖的狸貓,在日本古代傳說中頂片樹葉就可以變身人形。德川家康就性格上來說,確實也有點象狸貓,一樣的狡猾多詐,他變不了身,可應付不同的人和不同局麵的時候,隨時都可以變一副麵孔。

有一句話叫“猿公和古狸”,古狸就是指的德川家康,而猿公是指家康的老對頭豐臣秀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猴子比狸貓更聰明,所以家康曾一度心不甘情不願地拜服在豐臣秀吉麾下,被迫要待時而動。老天爺倒也很眷顧家康,比他早出生7年的豐臣秀吉才活了62歲,17年前就嗚呼哀哉了,從此家康可以穩步地擴展勢力,終於到這一年把豐臣家的孤兒寡婦逼在大阪城中,打算把他們連根拔去。

——“日本是我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豐臣家不投降,那就叫它滅亡!”

從大阪城往北偏東方向劃一條直線,40多公裏外就是當時日本名義上的首都——京都,後水尾天皇政仁正待在京都的皇宮裏吃閑飯。為什麼說天皇吃閑飯哪?因為當時的國家大事,已經完全不由以天皇為首腦的朝廷說了算了。

天皇朝廷曾經也輝煌過一陣子,掌控著全日本,或起碼是日本中心區域的實權,但後來武士集團紛紛崛起,逐漸把朝廷給架空了。1192年七月,一位名叫源賴朝的武士首領接受了朝廷征夷大將軍的封號,在鐮倉開設幕府,從此日本就開始了一國兩主、雙頭政治的局麵。

“幕府”這個詞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指的是一定品級的領兵大將有資格自己招募參謀人員,從而組建成一個獨立於朝廷行政體係之外的辦事機構。源賴朝創建的這個幕府,名叫“鐮倉幕府”(因為駐在鐮倉),也被稱為“源氏幕府”,乃是日本曆史上第一個真正的武士政權。

鐮倉幕府這個名號實至名歸,因為幕府駐在地始終是在鐮倉,沒有挪過窩,可是叫“源氏幕府”就有點名不附實。一方麵,源賴朝死後,幕府實權落到了外戚北條氏手中,另方麵,源氏將軍三世而絕,那以後全都是北條氏迎一位朝廷高級官僚的子弟甚至是親王來繼承傀儡將軍之位。

朝廷的權力被幕府給分了去,當然不會甘心,到了十四世紀初,野心勃勃的後醍醐天皇尊治號召不滿北條氏統治的武士和百姓們奮起“倒幕”也即推翻幕府的統治。1333年,鐮倉被攻陷,北條氏全族自殺,鐮倉幕府滅亡,權力重又收歸天皇手中。

然而以天皇朝廷為代表的貴族社會已如明日黃花,武士們原本就是給公卿貴族看家護院的走狗,好不容易擺脫了看門狗的地位,怎能容忍舊日主子卷土重來呢?他們隻是反感腐朽的鐮倉幕府和北條氏統治而已,可是並不反感甚至是衷心擁護一個真正能代表自己利益的武士政權。於是一位名叫足利尊氏的武士首領就應運而起,殺入京都,驅逐後醍醐天皇,開創了第二個武士政權——“室町幕府”,也叫“足利幕府”。

朝廷和幕府之間的戰爭又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日本曆史上被稱為“南北朝時代”。終於到了1392年,代表正統朝廷的“南朝”正式宣告終結,日本重新歸於統一。經過這麼一折騰,朝廷的統治徹底讓位給武士幕府,天皇除了國家級祭祀和派發空頭官銜外再無實權,幕府將軍成為了日本真正的最高領袖。

統一南北朝的幕府將軍乃是足利尊氏的孫子足利義滿,他當時期盼和我國明朝開展海上貿易,甚至不惜上表稱臣。明朝本來從感情上就不愛搭理什麼“天皇”——這名號不是想和我大明天子平起平坐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小日本也配——這時候既然有人湊了上來,甘為藩屬,乃是正中下懷,於是立刻冊封他做“日本國王”。

中日之間的貿易關係幾斷幾續,幕府將軍一會兒甘心稱臣一會兒廢棄國王之號,也是幾起幾落,暫且不表。且說到了室町幕府後期,天下大亂,諸侯紛爭,進入了著名的“戰國時代”。最終1573年,一位名叫織田信長的諸侯基本統一了日本中部,廢掉末代將軍足利義昭,宣告了室町幕府的滅亡。

這個織田信長,就是德川家康的發小、老盟友,也是一手把豐臣秀吉從小兵提升為大將的老主公。

大阪城裏的孤兒寡婦

端坐大阪城外、數十萬大軍的本陣之中,德川家康回想往事,回想自己艱苦奮鬥的每一個腳印,不禁感慨萬千。德川家族原本不過是戰國亂世全日本數百上千家諸侯(獨立武士集團)中的小角色,家康才斷奶就為了家族的存亡而被送去別家當人質,全靠了和織田信長結盟,才得以背靠著大樹一步步茁壯成長起來。1582年六月,當時家康39歲,織田信長眼看著距離統一全日本就差最後一步了,卻突然遭到部將的謀叛圍攻,被迫自殺身亡。那時候家康雄心勃勃,心說信長老大哥幾個兒子都不成器,他統一事業的繼承人舍我其誰呀?

可是三不知突然跳出來一個豐臣秀吉,幾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奪了織田家族的實權,德川家康心裏不忿,聯合織田信長的一個兒子發兵攻打秀吉。然而家康雖然在戰場上取得了一定優勢,秀吉卻在外交手段上更勝一籌,把德川家的盟友紛紛拉攏了過去。家康一看情勢不妙,我要再和秀吉對磕下去,隻能兩敗俱傷,讓別的不知道蹲在哪個角落裏的什麼漁翁得了利呀。

算了,算了,暫且退讓一步,服了那隻老猴子吧。

據說豐臣秀吉身材矮小,臉也長得詭異,好象進化沒完全,竟然象個大猴子,原來他還在織田信長麾下聽命的時候,信長就經常“猿”、“猿”地稱呼他。這位“猿公”就智謀來看,果然要比“古狸”德川家康更勝一籌,他藉著臣服家康之勢,很快就席卷整個日本,完成了名義上的統一。

可是無論織田信長,還是豐臣秀吉,都沒有開設新的幕府,他們兩人都沒有做過征夷大將軍。室町幕府滅亡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日本沒有幕府將軍,也等於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日本國王”,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征夷大將軍這個位置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當的。朝廷雖然被武士們踹到了角落裏,不但毫無權柄,甚至有陣子毫無經濟來源,連天皇駕崩都沒有下葬的費用,隻好撂在宮裏等他發臭,但祖宗的規矩他們是不肯變的。朝廷所以還能存在,法寶就是掌握了祭祀權,掌握了古老的貴族文化,倘若連這最後一點體麵也被武士給剝奪了的話,還有誰再會哪怕隻是表麵上地尊敬朝廷呢?那麼天皇朝廷還有繼續存在的可能嗎?

織田信長從來對舊製度不感冒,什麼事情都想創新。他在滅亡室町幕府以後,朝廷派人來試探,不如信長公你開設新的幕府吧,可是信長理都不理。朝廷心說也好,正好趁機把武士政權連根拔去,於是再次派人試探,請求信長接受朝廷高官,以朝臣領袖的身份統率全日本諸侯,然而信長還是不鳥他們。

織田信長究竟想以何等姿態統馭日本,他會不會把朝廷徹底一腳踢開,誰都說不清楚,因為他還沒有端出自己的新式統治架構來就自殺身亡了。然後換上豐臣秀吉當權,秀吉主動向朝廷請求,封我征夷大將軍吧,可惜這回輪到朝廷不肯答應了。

為什麼呢?因為秀吉的出身太過低微。

日本古代武士集團中有兩個最高貴的姓氏,一是平,一是源,原本都是天皇的後裔,因為王子王孫太多了養不活,所以賜個姓降格為臣子——天皇家族本身是沒有姓的——後來還做了武士。最初的準武士政權是平家,後來源賴朝滅亡了平家,開創徹底的武士政權鐮倉幕府,但沒過多久,權力就落在了外戚北條氏手中,這北條氏也是平姓的後裔別支。

再後來北條氏滅亡,足利尊氏創建了室町幕府,足利氏出於源氏,源賴朝家族血緣斷絕以後,就以足利氏的血統最為高貴,算是源氏的正支嫡派。就這麼政權更迭,產生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即隻有源氏或者平氏後人才能作為武士的領袖,代表天皇統治全日本。

織田信長的家族也不算有多高貴,但他很早以前就假造族譜,假冒平氏後裔,所以朝廷才會主動派人前去探話。豐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出身在一個足輕(下級武士)家庭,等到他繼承了信長的事業,才想到我統治日本就得姓平或者姓源呀,匆忙跑去和末代室町將軍足利義昭交涉:“您老收我做養子,把源的高貴姓氏賞賜給我吧。”

足利義昭這時候無兵無權,腦袋還隨時都可能搬家,可是這家夥還剩下了最後一點骨氣,秀吉送來好吃的吃著,好喝著喝著,好東西用著,可要把高貴的家名賞賜給那小兵?太丟臉了,老子不幹!

源氏的路子不通,沒有辦法,“猿公”隻好假冒平氏,在給明朝的國書裏他就曾經自稱“日本國王平秀吉”。可是這偽造也太晚了,太不靠譜了,天下無人肯服,他正著急呢,大貴族藤原家倒主動找上門來:“你也別冒充源啊平的,別想以武家領袖的身份統馭全日本了,更別想開設幕府,不如掛了藤原的高貴姓氏,當朝臣領袖吧。”

當時空頭天皇朝廷的空頭朝臣領袖乃是由藤原家族世襲的“關白”一職,相當於攝政大臣。朝廷是想通過這個方法使得自己重新受到武士們重視——看好了,從此統治全日本的就不是幕府將軍,而是關白了,是天皇的臣子,是京都朝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經過勸說,“猿公”終於上了鉤,改名為藤原秀吉,當上關白,不久後天皇還賜了他一個新姓,叫做“豐臣”。

就這樣,武士首領豐臣秀吉以關白的身份開始統治全日本。武家領袖?幕府將軍?對於秀吉來說,這個夢隻好暫且破滅了吧。

然而“猿公”放棄了當幕府將軍,“古狸”可並沒有放棄。德川家康本名鬆平元康,他還二十郎當歲,地盤還沒有中國一個小縣大的時候,就開始假冒源氏,自稱是源氏一支世居得川鄉的分家的後人,就此改姓為“德川”。從這點可以看出,這老小子年輕時候就很有野心了。

一假冒就假冒了40多年,這和豐臣秀吉臨時起意大不相同,假貨吆喝久了也便成真了。於是“猿公”在1598年才一咽氣,“古狸”立刻冒出頭來生事,利用豐臣麾下諸侯們的矛盾,拉一派打一派,很快就攫取了全日本的實權。1603年,在不停地獻金、遊說、施壓,在軟磨硬泡之下,天皇朝廷終於答應冊封德川家康為新的征夷大將軍,家康就此在自己的根據地江戶城中開設幕府,也就是第三個武士政權“江戶幕府”,或稱“德川幕府”。

德川家康當幕府將軍僅僅隻有兩年時光,很快他就把位置讓給自己的兒子德川秀忠,自己退居幕後。家康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正告天下諸侯,這征夷大將軍之職我德川家當定了,並且要代代相傳,你們別想著混水摸魚。

這時候全日本的諸侯九成九都服了德川家,隻有一個豐臣家不服。豐臣秀吉老來得子,他死的時候,兒子豐臣秀賴還隻有5歲,由母親澱姬做他的監護人。澱姬年紀也輕,這對孤兒寡婦毫無政治頭腦,更沒有政治經驗,德川家康因此才能在短短數年裏就攫取權力,代替豐臣家族統治整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