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土耳其與印度篇2(3 / 3)

許多著名的土耳其人士從伊斯坦堡逃往安卡拉,其中包括伊諾努,之後是蘇丹的軍事大臣法齊,他成為凱末爾的總參謀長。新的選舉舉行了,名為大國民議會的新的議會於1920年4月23日在安卡拉召開。議會選凱末爾為其主席。

1920年6月協約國向蘇丹遞交了《塞夫爾條約》,蘇丹於1920年8月10日在條約上簽字。根據條約規定,鄂圖曼國家的麵積被大大地削減了,希臘成為主要的受惠者之一。亞美尼亞已宣布獨立。凱末爾拒絕接受這一條約,在獲得蘇聯軍事援助後,他開始將希臘軍隊從安納托利亞和色雷斯趕走,並開始征服新亞美尼亞國。

由於凱末爾的軍隊在反抗希臘的戰爭中進展順利,法國和意大利在安卡拉同民族主義政府進行談判。他們從安納托利亞撤軍。這使得亞美尼亞在安納托利亞的東南部失去法軍的保護。隨著法、意軍隊的消失,卡澤姆於是向亞美尼亞進發。他得到了布爾什維克的援助,他們已和大國民議會的政府建立了關係。俄國人背棄了他們的亞美尼亞被保護者,提供武器彈藥給民族主義者,並一起進攻他們自己創建的亞美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這一聯合進攻使亞美尼亞難以招架,他們於1920年10月和11月被打垮了11月初投降。根據《亞曆山德羅波爾條約》(1920.12.3)和《莫斯科條約》(1921.3.16),民族主義者收回了東部省分,以及卡爾斯市和阿達漢市,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安卡拉民族主義政府的國家。土耳其東部邊界定在阿帕河和阿拉斯河。

對付希臘軍隊則是難以取勝,他們向安卡拉進犯。戰鬥於1920年6月開始,到7月底,他們攻占了布爾薩,並向安卡拉推進。福阿特被解除前線司令官的職務,由伊斯麥特接替。土耳其軍隊在屈塔希亞以北的伊諾努河堅守陣地。在第一次伊諾努戰役中,他們於1921年1月10日將希臘軍隊擊退。

1921年3月希臘軍隊重又進攻。伊斯麥特在伊諾努河再次同他們交戰,戰鬥從3月27日持續至4月1日。1921年4月6~7日晚,希軍停止戰鬥並撤退。1934年當土耳其人依照法律的需要起姓時,伊斯麥特就取了伊諾努的姓,以紀念這兩次重大的勝利。

希軍沒有氣餒,他們於1921年7月13日又一次發動進攻。伊斯麥特後退至薩卡裏亞河,那裏離安卡拉很近,安卡拉都能聽到炮聲。在大國民議會裏,以卡澤姆為首的反對黨聲勢日增,這時卡澤姆已生嫉妒之心。反對黨要求削減凱末爾的權力,以便製定一項新的政策。此外,他們企圖讓凱末爾親自指揮這場抵抗希臘的戰爭,他們預計希臘將會取勝,這樣就會使凱末爾的完美形象和領袖魅力化為烏有。8月4日,凱末爾同意了,條件是授予他大國民議會所擁有的一切權力。這個條件也被接受了。於是他出任擁有全部權力的總司令。在薩卡裏亞河戰役中,他打敗了希軍,成為土耳其民族革命戰爭的轉折點。9月,被授予“加齊”(勝利者)稱號和元帥軍銜。

1922年,實行義務兵役製和改革軍隊體製,組建了有10餘萬人的西方麵軍。1922年8—9月在伊茲密爾決戰中,指揮土軍向由英國支持的希臘侵略軍發起總攻,一舉將希軍全部趕出了國境,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完全勝利。11月1日,主持大國民會議通過法案,宣布結束奧斯曼帝國600多年的封建統治。

隨著大部分協約國軍隊被趕出安納托利亞,大國民議會在凱末爾的緊急要求下,於1922年11月1日投票廢除蘇丹統治。不久,蘇丹穆罕默德六世於11月17日逃亡國外。接著協約國要求與安卡拉政府舉行談判,結果於1923年7月24日簽署了《洛桑條約》。該條約把土耳其在歐洲的邊界確定為色雷斯以東的馬裏乍河。

10月2日民族主義者占領了伊斯坦堡。安卡拉被定為首都,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宣告成立。凱未爾被選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至此,土耳其已全部控製了它的領土和主權。

土耳其共和國

凱末爾於是著手國家的改革工作,他的目標是將國家帶進20世紀。他的工具是人民共和黨,它於1923年8月9日成立,以代替護權協會。他的綱領具體表現為黨的“六箭頭”:共和主義、民族主義、平民主義、國家主義(國有和國營工業化,旨在使土耳其成為一個20世紀的工業化國家,以實現自給自足)、世俗主義和革命。其指導原則是建立一個長期革命的國家,意即實行國家和社會的持續變革。

1924年3月3日廢除了哈裏發製度(從16世紀初期起,鄂圖曼蘇丹即要求擁有穆斯林哈裏發的稱號),同時宗教學校也被解散。接著於4月8日廢除了宗教法庭。1925年禁止戴費茲帽(土耳其氈帽)──從此土耳其人戴西式帽子。凱末爾去安納托利亞作巡回演講時,戴了一頂歐式帽子,為土耳其人民樹立了一個榜樣。在伊斯坦堡和其它各地,人們競相購買做帽子的料子。同年,宗教兄弟會這個保守主義的堡壘被宣布為非法。1927年7月,他為適應新選舉法而主動辭去軍職,11月再次當選總統。

婦女的解放受到凱末爾婚姻的鼓舞,他於1923年與一位受西方教育的女子罕尼姆結婚(1925年兩人離婚);同時通過一些法律加以推進。1934年12月婦女被授予選舉國會議員的權利,自己也能被選為國會議員。

幾乎一夜之間,伊斯蘭教的整個法律製度被拋棄了。從1926年2—6月,瑞士的民法、意大利的刑法、德國的商法全部被采用。結果是廢除了一夫多妻製,這使婦女的解放得到了加強,結婚成為民事婚約,而離婚則被公認為民事訴訟。

一項具有真正革命意義的改革是,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鄂圖曼土耳其語言用阿拉伯字母書寫已有好幾個世紀了)。這於1928年11月正式開始,使土耳其成為中東識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凱末爾一而再地下鄉,帶著粉筆和黑板,向土耳其人民示範新的文字,並講解各個字母應如何發音。教育從這一改革中得益,使土耳其青年得以與過去強調教育重點是宗教的做法隔絕,鼓勵他們利用新教育的機會來接觸西方科學和人文主義傳統。在學界,同樣有很多人認為凱末爾喪失了舊有文化。

另一項重要的改革措施是采用姓,這由大國民議會於1934年以法律規定。議會授予凱末爾以阿塔圖爾克(意即土耳其之父)的姓。

在使土耳其在其境內獲得穩定並踏上現代化道路之後,凱末爾采用相似的方式來製定國家的外交政策。首先,他決定,除亞曆山大勒塔外(他認為《國民公約》將其畫在土耳其邊界之內),土耳其將不再追求實現任何領土收複主義者的要求。他與英國於1926年6月5日簽署了一項條約,使問題獲得了解決。該條約規定,土耳其放棄對摩蘇爾的要求,而以從那裏生產的石油中提取10%的收入作為回報。凱末爾並尋求與希臘達成和解,通過於1930年12月30日簽署的友好條約做到了這一點。雙方交換了少數民族,確定了邊界,諸如在東地中海 保持平等的海軍勢力等軍事問題也都得到了解決。

這一雄心勃勃的、迫切需要的現代化計劃,沒經過奮鬥和流血是無法實現的。1925年2月安納托利亞東南部的庫爾德人以伊斯蘭教的名義豎起了叛亂的旗幟。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才把叛亂平息下來;叛亂領袖賽義德被絞死。1926年6月,幾個心懷不滿的政客暗殺凱末爾的陰謀敗露,13個魁首受到審判,並被處以絞刑。

雖然還有其它的審訊和死刑,但在凱末爾的領導下,這個國家沿著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的道路堅定不移地前進,而鎮壓情況已降至最少。在統治精英中,對社會的目標有著高度的一致性。盡管許多目標已經實現,但許多土耳其人仍希望看到一個更民主的政權。1930年凱末爾甚至嚐試建立一個由他的長期夥伴費特希領導的反對黨,但它很快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遂使凱末爾加以壓製。

凱末爾的晚年與土耳其人民更為疏離。他將以前蘇丹的主要住處多爾馬巴切宮整修一新,花在那裏的時間較多。他總是飲酒過量而吃得很少,以致健康狀況日益變壞,當確診他患肝硬化時已為時過晚。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裏,他以極大的毅力和尊嚴忍受病痛,於1938年11月10日上午9時5分在多爾馬巴切宮去世。他的國葬成為土耳其人民傾吐巨大悲痛的時刻。他的遺體通過伊斯坦堡運至安卡拉,等待適合的墓地。數年後墓地建成:安卡拉的一座壯麗的陵墓,其中安放凱末爾的石棺,並包括一座紀念他的博物館。

在土耳其,凱末爾無處不在。家家戶戶、各家商店,以及郵票、鈔票上都有他的肖像。他的話被鐫刻在主要的建築物上,雕像也很多。土耳其的政治家們無論屬於哪個黨派,都宣稱是凱末爾的繼承者,但無人可以和他的高瞻遠矚、奉獻精神和忘我無私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