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火攻第十二(2)(2 / 3)

“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在紀律麵前一視同仁”,以這樣的原則來用人,領導不因個人情感而行賞罰,做到賞罰分明,則能事半功倍。

處世使用範例

創業難,守成更難

身為領導,建功立業,個中艱辛自不待言,希望的是能夠帶領部下們共同成功。可見領導者的責任重大。但是,任何基業都是以民意為基石的,任何政治都要反映民心。權威來自於民,也用之於民。

唐太宗善於納諫,從善如流,致使貞觀年間,政治清明,綱紀肅正,生產發達,國泰民安。某日太宗皇帝又集聚群臣討論創業與守成的問題。

唐太宗問道:“你們認為是創業難,還是守成難?”大臣房玄齡首先回答:“我以為創業伊始,困難重重,百事待舉需披肝瀝膽,嘔心瀝血,一個個地突破障礙,一個個地解決問題,才能建立起基業,我以為創業難。”

魏征則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他說:“古往今來,許多帝王都能在最艱苦的情況下克服困難而建功立業,但是,又有許多人在貪圖安樂中失去了祖先辛勤努力的果實,所以我認為,守成比創業難。”

唐太宗聽了倆人的意見後,發表了自己的結論:“房玄齡跟隨我打天下,戎馬倥傯,轉戰沙場,經常在九死中才求得一生,所以深知創業之難也;而魏征輔助我治理國家,嘔心瀝血,日理萬機,他經常唯恐因富貴而產生驕恣之心,因不察而衍生無窮禍害,居安思危,所以非常了解守成之難。可見創業與守成都是困難重重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創業之難已經過去,守成之難已進入議事日程,我希望諸位大臣能夠與我戮力同心,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共同把守成工作做好。”一席話說得大臣們口服心服。

我們不得不欽佩太宗的政治頭腦以及善於團結部下的藝術。他之所以下了這麼一個極具辯證意味的結論,充分地表明了他治理國家的心聲。其實在沒爭論“創業與守成孰難”這個問題之前,太宗已發現出了問題的端倪:有些大將,因創業已成而產生了麻痹大意的心理,有的人居功自傲,開始脫離部下;而有的人則開始打起“小算盤”,潛心於經營個人或小集團利益……這些都是不利於國家安定、政治清明的苗頭,故此,太宗提出該問題讓大家討論,希望以此提醒諸位部下切勿讓勝利衝昏了頭腦,切勿在和平環境中栽了筋鬥。他的作法既未傷害武將們的自尊,又沒有失去表明自己政治主張的原則,可謂一箭雙雕!

《貞觀正要》是一部記錄太宗日常言行的典籍。其中有注:“自古創業而失之者少,守成而失之者多。”由此,我們應牢記“創業難,守成更難”。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兵家使用範例

曹咎因怒丟成皋

兩軍交戰,不僅僅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而且還是雙方將帥心理素質的較量。那些較輕浮、易焦躁、好惱怒的將帥,那些缺乏膽識、目光短淺、優柔寡斷、心胸狹窄、見利忘義、畏敵如虎的將帥,往往最先敗下陣來。那些穩重、冷靜、清醒理智的將帥,那些有膽有識、高瞻遠矚、果斷勇敢、胸懷大度、不屈不撓、頑強奮戰、堅忍不拔的將帥,常常能駕馭全局,取得最後的勝利。

一個不能控製自己的心理、不能把握自己情緒的將帥,很難控製戰爭的局勢,很難把握戰爭發展的趨勢。於是,孫子告誡將帥道:“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孫子總結的是戰爭規律,避免由於將帥個人的怒與喜,決定戰爭的敗與勝,國家的亡與存。

漢高祖三年,曆史上著名的楚漢之爭已持續了3年。為了安定後方,項羽決定親自率軍回師東征彭越。他把留守成皋前線的任務交給大將曹咎,叮囑說:“一定要守住成皋。如劉邦來挑戰,千萬謹慎,不要出戰,隻要阻止他東進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