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建設項目財務分析1(2 / 2)

新設法人融資方式的基本特點是:

(1)由項目發起人(企業或政府)發起組建新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項目公司,由新組建的項目公司承擔融資責任和風險;

(2)建設項目所需資金的來源,包括項目公司股東投入的資本金和項目公司承擔的債務資金;

(3)依靠項目自身的盈利能力來償還債務;

(4)一般以項目投資形成的資產、未來收益或權益作為融資擔保的基礎。

采用新設法人融資方式,項目發起人與新組建的項目公司分屬不同的實體,項目的債務風險由新組建的項目公司承擔。

新設項目法人項目財務評價的主要內容是在編製財務現金流量表、利潤與利潤分配表、資金來源與運用表、借款還本付息計劃表的基礎上,進行盈利能力分析和償債能力分析。由於項目能否還貸,取決於項目自身的盈利能力,因此必須認真分析項目自身的現金流量和盈利能力。

2)既有法人項目融資及財務分析

既有法人融資方式是以既有法人為融資主體的融資方式。采用既有法人融資方式的建設項目,既可以是技術改造、改建、擴建項目,也可以是非獨立法人的新建項目。

既有法人融資方式的基本特點是:

(1)由既有法人發起項目,組織融資活動並承擔融資責任和風險;

(2)建設項目所需的資金,來源於既有法人內部融資、新增資本金和新增債務資金;

(3)新增債務資金依靠既有法人整體(包括擬建項目)的盈利能力來償還;

(4)以既有法人整體的資產和信用作債務擔保。

由於既有項目法人項目不組建新的獨立法人,項目的運營與理財同現有企業的運營與理財融為一體,因此與新設項目法人項目相比,其財務評價複雜程度高,牽扯麵廣,需要的數據多,涉及項目和企業兩個層次、“有項目”與“無項目”兩個方麵,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1)在不同程度上利用了原有資產和資源,以增量調動存量,以較小的新增投入取得較大的效益;在財務評價中,注意應將原有資產作為沉沒費用處理。

(2)原來已在生產,若不改擴建,原有狀況也會發生變化,因此項目效益與費用的識別與計算要比新設項目法人項目複雜得多,著重於增量分析與評價。例如,項目的效益目標既可以是新增生產線或新品種,又可以是降低成本、提高產量或質量等多個方麵;項目的費用不僅要考慮新增投資、新增成本費用,而且還要考慮因改造引起的停產損失和部分原有資產的拆除和遷移費用等。

(3)建設期內建設與生產可能同步進行,出現“有項目”與“無項目”計算期是否一致問題。這時應以“有項目”的計算期為基礎,對“無項目”進行計算期調整。調整的手段一般是追加投資或加大各年修理費,以延長其壽命期,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將“無項目”適時終止,其後的現金流量作零處理。

(4)項目與企業既有聯係又有區別。既要考察項目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又要考察企業整體的財務狀況,這就提出了項目範圍界定的問題。對於那些難以將項目(局部)與企業(整體)效益與費用嚴格區分的項目,增量分析將會出現一定的困難,這時應把企業作為項目範圍,從總量上考察項目的建設效果。

按照費用與效益識別的有無對比原則,對既有項目法人項目而言,為了求得增量效益與費用的數據,必須要計算以下五套數據。

(1)“現狀”數據,反映項目實施前的效益和費用現狀,是單一的狀態值。

(2)“無項目”數據,指不實施該項目時,在現狀基礎上考慮計算期內效益和費用的變化趨勢(其變化值可能大於、等於或小於零),經合理預測得出的數值序列。

(3)“有項目”數據,指實施該項目後計算期內的總量效益和費用數據,是數值序列。

(4)“新增”數據,是“有項目”與“現狀”效益和費用數據的差額。

(5)“增量”數據,是“有項目”與“無項目”效益和費用數據的差額,即“有無對比”得出的數據。

以上五套數據中,“無項目”數據的預測是一個難點,也是增量分析的關鍵所在,應采取穩妥的原則,避免人為地誇大增量效益。若將“現狀”數據和“無項目”數據均看作零,則“有項目”數據與“新增”數據、“增量”數據相同,這時有項目就等同於新設項目法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