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固定資產投資前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評價正在我國全麵推行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評價是在項目建設前進行的,其判斷、預測是否正確,項目的實際效果究竟如何,這都需要在項目竣工投產後根據實際數據資料進行再評價來進行檢驗,這種再評價就是項目後評價。
1.項目後評價的概念
項目後評價是指對已經完成的項目的目的、執行過程、效益、作用和影響所進行的係統、客觀的分析,即根據項目的實際成果和效益,檢查項目預期的目標是否達到,項目是否合理有效,項目的主要效益指標是否實現;通過分析評價,找出成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通過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為未來新項目的決策和提高、完善投資決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議;同時也為項目實施運營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從而達到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
項目後評價根據上述基本概念可知,項目後評價的目的與作用主要為:
(1)總結項目管理的經驗教訓,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項目後評價通過對已建成項目實際情況的分析研究,總結項目管理經驗,指導未來項目管理活動,從而可以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2)提高項目決策科學化水平
項目前評價是項目投資決策的依據,但前評價中所作的預測是否準確,需要後評價來檢驗。有了後評價,就建立並完善了工程項目決策的反饋機製。
(3)為政府製訂投資計劃、政策提供依據
通過項目後評價能夠發現宏觀投資管理中的不足,從而使政府能及時地修正某些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技術政策,修訂某些已經過時的指標參數。同時,政府還可以根據後評價所反饋的信息,合理確定投資規模和投資流向,協調各產業、各部門之間及其內部的各種比例關係,並運用法律的、經濟的、行政的手段,建立必要的法令、法規、製度和機構,促進投資項目的良性循環。
(4)對項目建成後的經營管理進行診斷,提出完善項目的建議方案
項目後評價是在項目運營階段進行的,因而可以分析和研究項目投產初期和達產時期的實際情況,比較實際情況與預測情況的偏離程度,探索產生偏差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從而促使項目運營狀態正常化,充分發揮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項目後評價的內容
1)項目目標評價
評定項目立項時所預定的目標的實現程度,是項目後評價的主要任務之一。項目後評價要對照原定目標所需完成的主要指標,根據項目實際完成情況,評定項目目標的實現程度。如果項目的預定目標未全麵實現,需分析未能實現的原因,並提出補救措施。目標評價的另一項任務,是對項目原定目標的正確性、合理性及實踐性進行分析評價。有些項目原定的目標不明確,或不符合實際情況,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如政策性變化或市場變化等,項目後評價要給予重新分析和評價。
2)項目實施過程評價
項目的過程評價應對立項評估或可行性研究時所預計的情況與實際執行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找出差別,分析原因。過程評價一般要分析以下幾個方麵:
(1)項目的立項、準備和評估;
(2)項目的內容和建設規模;
(3)項目進度和實施情況;
(4)項目投資控製情況;
(5)項目質量和安全情況;
(6)配套設施和服務條件;
(7)受益範圍與受益者的反映;
(8)項目的管理和機製;
(9)財務執行情況等。
3)項目效益評價
項目的效益評價是對項目實際取得的效益進行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其評價的主要指標應與項目前評價的一致,即內部收益率、淨現值及貸款償還期等反映項目盈利能力和清償能力的指標。但項目後評價采用的數據是實際發生的,而項目前評價采用的則是預測的。